基本信息
盾蚧科。
別名 : 茶花白輪蚧、牛奶子白輪蚧、米蘭白輪蚧、柑橘白輪盾蚧。
異名 : Pseudaulacaspis crawii Lindinger; Aulacaspi fulleri Zimmerman。
分布:遼寧、內蒙古、山西、河北、安徽、浙江、上海、湖北、福建、台灣、廣東、海南、廣西、貴州、雲南、四川等。北方均在溫室內發生。
寄主 : 米蘭、苦楝、山茶、柑桔、月桂、桂花、南天竹、四季米蘭、九里香、木槿、懸鉤子、牛奶子、菝葜等。
為害特點
以若蟲、成蟲在寄主植物的枝條和葉片上刺吸為害。發生嚴重時布滿整個枝條和葉片,幾乎全為白色;還大量分泌蜜露,導致煤污病的嚴重發生,喪失觀賞價值。
形態特徵
成蟲雌介殼近圓形,略隆起;介殼直徑2.5~3mm;灰白色;殼點接近邊緣,相當大,有的在邊緣上或近中心;第一殼點淡黃色;第二殼點淡褐色。
雌成蟲體長1.5mm,寬1.0mm;長形,兩側略平行;頭胸部寬,前端圓形;側緣後部稍突出,前方稍收縮;前側角明顯;後胸寬度等於或稍大於第1腹節;第3腹節開始逐漸向後端節縮小;側瓣不太突出;後面呈半圓形;分節明顯,體桔黃色或桔紅色,臀板顏色較深;觸角瘤狀,有一彎曲的細毛;前氣門周圍有盤腺孔16~20枚,後氣門只有7~8枚;腹部2、3節側端有中、小型側管腺及短小腺刺,第3節上較多;第1~3腹節兩側亞緣區常有橢圓形硬疤;臀板寬大於長,中臀葉不很大,基部相互軛連,內緣向外傾斜,形成一個約為臀葉1/3的深凹刻,端部圓形,微帶齒刻;背管腺列數眾多。雄介殼長條形,長1.2~1.5mm,寬0.4~0.5mm;白色,蠟質狀,兩側平行,背面有3條脊線,中脊線最明顯;殼點位於前端,淡褐色或黃褐色。
雄成蟲體長0.9mm,寬0.35mm,翅展1.5mm;長卵形;桔黃色,腹部側面淡褐色;觸角及足黃或淡黃色;眼黑色,翅透明;觸角長約0.6mm;足長,多毛;生殖刺粗長,約0.3 mm。卵長橢圓形,長0.3mm,寬0.15 mm,初產為黃褐色,近孵化時為紫紅色,半透明。若蟲一齡若蟲長橢圓形,長0.25 mm,寬0.15mm,黃褐色,扁平;體緣有少數小毛;眼發達,位於頭兩側;觸角6節,末端節細長,長度小於前5節之和;頭前面有一對頭腺;足粗壯;長有2對較長的尾須。
二齡若蟲橢圓形長0.7~0.8mm,寬0.5mm;桔黃色;觸角、眼、足退化;臀板形成第2臀葉,緣管腺只4枚,無背管腺,其它特徵與成蟲相似。雄蛹體長0.75mm,寬0.25 mm;黃褐色,眼暗紅色,附肢及翅芽黃色,觸角長達身體2/3。
生活習性
北方溫室內年發生2代,南方各地年發生3~4代。以受精雌成蟲越冬。2代者每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及8月中旬至9月下旬為孵化盛期。雄蟲7月上旬出現,第2代雄蟲10月上旬出現。
發生3代者每年3月下旬至4月中旬產卵,4月中、下旬為產卵盛期,5月中旬為孵化盛期,7月中旬為第二代孵化盛期,9月中、下旬為第三代孵化盛期。每雌平均產卵120餘粒,成堆產於介殼內。1齡若蟲期2~3天。該蚧世代重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