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的數學,與古希臘數學體系不同,它側重研究算法。
“算”字在中國的古意也是“數”的意思,表示計算用的竹籌。中國古代的複雜數字計算都要用算籌,“孟子持籌而算之”(《十發》)。所以“算術”包含當時的全部數學知識與計算技能,流傳下來的最古老的《九章算術》以及失傳的許商《算術》和杜忠《算術》,就是討論各種實際的數學問題的求解方法。現在拉丁文的“算術”這個詞是由希臘文的“數和數數的技術”變化而來的。
籌算歌訣的發展和熟練掌握套用,使得計算工具(算籌)與計算方法(籌算口訣)的矛盾顯得更加突出了。
籌算的歌訣形式
唐宋時期
唐宋時期對於實用算術的研究是一個相當活躍的領域,不少人積極從事籌算算法的改進尤其是籌算乘除法的簡化工作,並取得了一些重要的進展。如把籌算乘除需要擺放三層的擺法簡化為在一個橫列里演算,提出了求一、上驅、搭因、重因、增成、身外加減、損乘、九歸等等籌算乘除捷法,並且其中一些方法還被編成容易上口和便於記憶的歌訣形式。
元代
到了元代,這種簡化籌算乘除法的歌訣經過不斷改進而更加簡練和完備。這一時期新編成的比較重要的歌訣有“化零歌”、“歸除歌訣”、“撞歸訣”、“起一訣”等,如朱世傑《算學啟蒙》記載有“化零歌”:“一退六二五,二留一二五,三留一八七五……”即當時一斤等於十六兩,這個歌訣就是以斤化兩的算法。
南宋楊輝也有斤價化兩價的歌訣:“一求,隔位六二五;二求,退位一二五;三求,一八七五記……”顯然朱世傑的歌訣更為順口易記。《算學啟蒙》還記載了26句的“九歸”(除數為一位數的除法)歌訣,如“二一添作五,逢二進一十”,“三一三十一,三二六十二”等等,也比楊輝的九歸歌訣簡單明確。
此外,在元代還很流行“歸除”,在做多位數除法時先“歸”後“減”,以簡化除法運算。賈亨《算法全能集》記有算法歌訣:“唯有歸除法更奇,將身歸了次除之。有歸若是無除數,起一回將原數施。或值本歸歸不得,撞歸之法莫教遲。若還識得中間法,算者並無差一厘”,其中提到的撞歸訣和起一訣也趨於完善。如《丁巨算法》(1355)提到的撞歸訣是“二歸撞歸九十二,三歸撞歸九十三……”,元末何平子《洋明算法》已將其改為“見二無除作九二,見三無除作九三……”等等。
籌算口訣促成了珠算的發明
以上這些口訣與珠算的口訣已經基本相同,只不過當時還是用於籌算而已。根據這些口訣作除法時,一念口訣便能立即得到商數。在這種情況下,只要熟練掌握口訣,具體計算本來可以變成相當簡便的事情,然而當時的計算工具卻還是那些不很便於取用的小竹條,因此手不應心的矛盾,也就是計算工具與計算方法的矛盾顯得更加突出了。
由於社會經濟的發展,迫切需要改進計算方法和計算工具,而籌算口訣的完備,已經提供了更為簡便的計算方法,於是,一種嶄新的計算工具──珠算盤便應運而生了。
珠算是在我國籌算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它的計算方法吸取了籌算方法,尤其是籌算口訣的產生和改進,對於從籌算向珠算的演變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