籌喜

籌喜

籌喜,即籌備結婚的一切事務,女方稱籌嫁。吉日選定以後,男女雙方都在為婚嫁做準備工作。

風俗介紹

男方購置新娘的衣物,特別要縫製新娘結婚穿的紅棉襖、紅棉褲、紅繡花鞋及紅襪等。相傳結婚時新娘穿著紅衣衫,一是表示喜慶,二是能夠避邪。結婚前一、兩天,男方家中要布置新房,亦稱“鋪房”。鋪房習俗起源甚早,宋代時就很流行。南宋時,婚前一日,女家派人先來掛帳;鋪設房臥。明代時,親迎前一日,女家派人陳設於婿之寢室。民國期間,婚前一至二日,女家派人將妝奩等物先送至男家,陳於新房中,其物有箱、桌、粉妝等,富者用被帳,並且於帳外用幔(綢緞製作),上面懸掛各種裝飾物,如金紙、粽子、彩縷,房門上懸掛門帘等。
喜期將臨,要向至親、好友送喜訊,特別是娘舅、姑母、姨母、祖母娘家親戚等,一定要捷足先登,拜請他(她)們

籌喜籌喜
喝喜酒。爾後再恭請其他親友。送喜信時基本不空手,一般用紅紙包糕果或糖,告知某月某日喝喜酒。
結婚是人生的大事,舊時操辦喜事不僅隆重,而且複雜,一般都要各類人員幫辦:
一是請大東,也有地區稱“大支”,這是經管婚事的總負責人,一切婚禮儀式等,均由其經管和指揮。
二是請帳房先生,幫助書寫喜聯、家堂,進行室內外布置,喜日為賀禮儀者記禮單、登帳。
三是請全福人。所謂全福人,一般是夫妻雙全、子孫滿堂的婦女,稱全福奶奶,幫助攙新娘,鋪新床等,以兆吉祥。
四是請童男子。一般為六、七歲男孩,正日前一夜,洞房內新床鋪好後,同新郎一齊睡在新床上。一是新床鋪好後忌諱空著(意即空房),為圖吉利,必須有人同新郎同睡;二是童男子陪睡,意在早生貴子。這種做法稱“睡喜床”或“壓新床”。
五是請鼓樂班子。一方面是迎接新人,一方面增強喜慶氣氛。
六是雇花轎、請轎夫。舊時結婚大都用轎子抬新娘子。
七是請廚師,幫助辦理喜慶酒席,以招待各方賓客。
結婚前一、二天,男方要布置一新,門上貼喜聯,內容皆為求吉納福之言。門前張燈、掛紅綾,一派喜氣迎門的瑞徵。
女方古代嫁妝稱“嫁奩”,即女子出嫁之前由父母置辦一部分生活用品給女兒帶到男家,因時、因地、因女家經濟情況而定。魏晉時娘家只給女子梳妝用的鏡、匣等物,後來有所發展,一般有嫁衣,床上用品,如被、枕頭、梳妝檯、箱櫃、子孫桶及其它生活用品等。在縫製新被時,要用整根紅線縫,中間忌結頭,表示一夫到頭(老)之意。嫁奩中的子孫桶即馬桶,舊時非常重視,子孫桶為紅漆馬桶,桶中放一包花生、兩隻雞蛋和包有雲糕片、桂圓、紅棗的紅紙包等。寓意早生貴子,傳宗接代,步步高升,光耀門庭。
舊時還有“擺嫁妝”的習俗,即將陪嫁的嫁妝於迎娶前一日早晨,擺在場院內,供人觀瞻。其中嫁妝有:合歡被、對枕、櫃、箱、抽斗桌、方凳、腳桶、子孫桶、梳妝檯等,有的還有木器、竹器、五金器和玻璃器皿及其它生活用品。在準備嫁妝的同時,也和男方一樣,向親友報喜訊,請有關人員幫助操辦喜事,特別是請“伴娘”。伴娘亦稱“喜娘”、“陪媽”、“喜嬪”,舊稱“女嬪相”。作伴娘者必須熟悉婚姻禮儀,鬧房中能幫助新娘周旋。也有請與女方相處甚好,又有口才的姑娘作為伴娘。
定“大賓”,這是女方籌嫁中一個重要事項。大賓是送親中的重要人物,他代表著女方的門第和聲望,為了光耀門庭,一般要挑選有地位、有文才的伯父、叔父、舅父、姑父、姨父或叔兄、表兄等擔任。
舊時,婚日前三至五日,待嫁女子有“扣茶飯”或叫“餓飯”習俗。因為民間婚禮正日,從清晨梳妝、哭嫁,到深夜鬧房,新娘一整天不能上廁所。因此,婚前數日,出嫁女子就作防範,減少飲水和飲食,每天只吃含水量少、不易消化的煮雞蛋。
另外,舊時女子在婚前,還要舉行開臉、沐浴、梳頭等儀式。開臉,又稱“絞面”、“絞臉”、“開面”等,由全福奶奶或女方的姑母或嫂子等女眷,先用香粉在新人的臉上均勻塗撲,然後用合好的彩色絲線攆花,兩手拉起線的兩端,用牙齒咬住線的中間,三處協調用力,一起一落,一緊一松,絞去新人額前、鬢角的汗毛,??開臉的時間,各不相同,有在婚前三日或一日者;有在婚日下午者;也有在婚後一至二天者。
沐俗,女子婚前沐浴也是婚儀中一俗,這次沐浴只是象徵性的,由兩位全福人主持,一人手拿礱篩,上放染紅的喜果、鴨蛋,下接大腳盆。另一人用熱水從礱篩上將水淋到腳盆內,再用腳盆內的水絞毛巾給新人擦拭,連續三次即成。還有用松子、蓮子、瓜子、麥子、棗子煨湯給新人洗浴稱“五子湯”,也有請新人喝“五子湯”的,有的將五子裝入陪嫁的枕頭、被褥或箱櫃裡,以圖吉利,祈願婚後多子多福。
梳頭,又稱上頭或挽髻,此事也必須由全福人進行。
有的姑娘在出嫁前數日,深居家中,足不出戶,不見生人,平日熟人來尋,亦藉故避而不見。因民間把姑娘出嫁稱“新人”,故將以上的做法稱作“裝新”。

相關條目

結婚 風俗習慣

籌喜籌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