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種中文名:管莖鳳仙花種拉丁名:Impatiens tubulosa Hemsl.
科中文名:鳳仙花科
科拉丁名:Balsaminaceae
屬中文名:鳳仙花屬
屬拉丁名:Impatiens
命名來源:[Journal of the Linnean Society, Botany 23(153): 102 1886]
中國植物志:47(2):044
植物形態
一年生草本,高30-40厘米。莖較粗壯,肉質,直立,不分枝,無毛。下部節膨大。葉互生,下部葉在花期凋落,上部葉常密集;葉片披針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6-13厘米,寬2-3厘米,先端漸尖或長漸尖,基部狹楔形下延,邊緣具圓齒狀齒,齒端具胼胝狀小尖,上面綠色,下面灰綠色,兩面無毛,側脈7-9 (-11) 對,弧狀彎曲;葉柄長0.5-1.5厘米,較粗。總花梗和花序軸粗壯,勁直,前者長2-4厘米,具3-4 (-5) 花,排列成總狀花序;花梗長20-40毫米,基部有1枚苞片;苞片膜質,卵狀披針形,長5-7毫米,果期脫落;花黃色;側生萼片4,外面2枚斜卵形,長5-6毫米,先端急尖,背面中肋具狹翅,內面2枚狹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長9-10毫米,先端長漸尖。唇瓣囊狀,口部略斜上,先端具小尖,基部漸狹成長約20毫米上彎的距;旗瓣倒卵狀橢圓形,長約10毫米,背面中肋具綠色狹龍骨狀突起,頂端具小喙尖,翼瓣具短柄,長約15毫米,2裂,下部裂片小,長圓形,上部裂片倒卵形,外緣無小耳;雄蕊5,花絲線形,花葯卵球形,頂端鈍;子房紡錘形,直立,頂端具5細齒裂。蒴果棒狀,長2-2.5厘米,上部膨大,具喙尖。種子3-4粒,長圓球形,長4-5毫米,淡褐色,光滑。花期8-12月。產地生境
產浙江(龍泉)、江西(寧都、龍南、九龍山)、福建(南靖、廈門)、廣東(連州、羅浮山)。生於林下或溝邊陰濕處,海拔500-700米。模式標本采自廣東羅浮山藥理作用
1. 種子(急性子):結花籽
(1)急性子煎劑、酊劑、水浸劑對兔、豚鼠離體子宮均有明顯的興奮作用,麻醉兔在位子宮有明顯興奮作用。
(2)本品水煎劑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綠膿桿菌、福氏痢疾桿菌、宋內氏痢疾桿菌、傷寒桿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2. 花:鳳仙花的鮮花汁,對紅色表皮癬菌、堇色髮癬菌及腹股溝表皮癬菌、考夫曼高爾夫表皮癬菌均有抑制作用。
3. 全草:鳳仙地上部分有抗真菌、止血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