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多年生草本,高20-70厘米,全株無毛,具串珠狀橫走的地下莖。莖肉質,不分枝,中、下部節膨大,長裸露。葉互生,常密集於莖端,無柄或具短柄,長圓狀披針形或寬卵狀橢圓形,長5-18厘米,寬2-5厘米,頂端漸尖或急尖,基部楔狀下延於葉柄,邊緣具圓齒狀齒,齒間具小剛毛,側脈7-9對,中脈及側脈兩面?饗浴W芑üI諫喜懇兌福び諞痘蠐胍兜瘸ぃ⒅保?3-8(13)花。花總狀排列,花梗細,長2-3厘米,基部有苞片,苞片卵形或舟形,長5-8毫米,革質,頂端漸尖,早落。花黃色或黃白色,寬1.6-2.2厘米。側生萼片4,外面2枚寬卵形,長8-10毫米,寬4-5毫米,漸尖,不等側,具脈,內面2枚線狀披針形,長10-14毫米,透明,頂端弧狀彎,具1條側脈。旗瓣寬橢圓形或倒卵形,長14-16毫米,膜質,中肋背面中上部稍增厚,具突尖;翼瓣具寬柄,長2厘米,2裂,基部裂片倒卵形,上部裂片較長,長圓形或近斧形,頂端圓形或微凹,背部有反折三角形小耳;唇瓣囊狀,內彎,長2.5-3.5厘米,具淡棕紅色斑紋,口部平展,寬15-18毫米,先端尖,基部漸狹成長14-17毫米內彎或捲曲的距。花絲線形;花葯頂端鈍。子房紡錘形,具長喙尖。蒴果未成熟。花期10月。
生長地區
產湖北西部(恩施、興山、建始、利川、巴東、鶴峰、長陽、五峰、宜昌、宜都、秭歸)、重慶(南川、萬縣)。生於山谷林下、溝邊及濕潤草叢中,海拔400-1800米。模式采自湖北宜昌。建始縣已引種栽培。
藥用價值
據《中國民族藥志》記載,本種根、莖藥用,具祛風除濕、散瘀消腫、止痛止血、清熱解毒的功能,對風濕疼痛、四肢麻木、跌打損傷、腹瀉、痢疾等有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