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種中文名:異萼鳳仙花種拉丁名:ImpatiensheterosepalaS.Y.Wang
屬拉丁名:Impatiens
國內分布:豫
海拔:500-1200
中國植物志:47(2):164
形態特徵
![異萼鳳仙花](/img/6/c84/nBnauM3X1QjMxgDN5QzN2ATO4QTMwcTNxczMxADMwAzMxAzL0czLzE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產地環境
產中國河南(桐柏、盧氏)。生於林下、草地或溪邊,海拔500-1200米。模式標本采自盧氏縣。
生長習性
![異萼鳳仙花](/img/5/f84/nBnauM3XxQzM0MjMxUzN2ATO4QTMwcTNxczMxADMwAzMxAzL1czL2E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栽培技術
播種一般在3月至4月進行,如果是在“國慶節”觀花,則在6月至7月播種。
準備好播種用土,將種子撒在土壤表面,覆蓋一層薄土後,再噴水保濕,然後放在無直射陽光處,注意澆水,勿使土壤乾燥,澆水時不要將種子衝出來。
約過7天至10天,種子陸續發芽出苗,應避免烈日暴曬,經常澆水,以保持土壤濕潤。當鳳仙花小過於擁擠時進行間苗,使其茁壯生長。
當小苗長出3片至4片真葉時分苗定植,分苗時應帶宿土,栽後放在陰涼處進行緩苗。緩苗後放在良好、光照充足處養護,保持土壤濕潤而不積水,每10天施一次腐熟的薄肥。
如此經過50天至60天,鳳仙花就會綻放出嬌美的花朵。
植物文化
鳳仙花,花如其名。清代康熙皇帝命內閣學士汪灝等撰成的《廣群芳譜》記述鳳仙:“椏間開花,頭翅尾足俱翹然如鳳狀,故又有金鳳之名。”其在百花中的地位雖不比梅、蘭、竹、菊、牡丹和芍藥,甚至曾被蘇門四學士之一的張耒貶為“菊婢”,但鳳仙花以其頑強的生命力和獨特的風姿贏得了人們的喜愛。自古以來總有愛花之人對鳳仙花情有獨鍾,更有文人不吝筆墨吟詠鳳仙。
唐代詩人李賀在《宮娃歌》中寫道:“蠟光高懸照紗空,花房夜搗紅守宮”,又吳仁壁有詠《鳳仙花》:“此際最宜何處看,朝陽初上碧梧枝”,再如宋代楊萬里的《鳳仙花》:“細看金鳳小花叢,費盡司花染作工”。此外,元代楊維楨、明代瞿佑、清代劉灝等均有以鳳仙花為題的詩句。
清人趙學敏所著《鳳仙譜》是一本園藝特色的著作。在趙學敏的眼中,其它花草如罌粟、虞美人、雞冠花等,“或失之期短,或失之質陋,然鳳仙花無二者之病,故當為著專譜”可見其對鳳仙的喜愛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