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一年生草本,高50-60厘米,全株無毛。莖粗壯,常具翅,下部長裸露,常扭曲,不分枝或上部具小枝。葉常密集在上部,互生,具柄,葉片膜質,倒卵形或倒披針形,長8-15(18)厘米,寬3.5-5厘米,頂端漸尖,基部楔狀狹長1-2厘米的葉柄,邊緣具圓齒狀鋸齒,齒端具小尖,上面深綠色,下面淡綠色,側脈5-6對,弧狀彎,下面中脈明顯。總花梗生於上部葉腋,短於葉,長8-10厘米,花多數,排成總狀;花梗長1-2厘米,基部有苞片;苞片草質,卵形,長3-4毫米,寬2-3毫米,漸尖,脫落。花大,淡黃色,長4-5厘米,下垂,側生萼片4,外面2,斜卵形,長8-12毫米,寬5毫米,尖或漸尖,內面2較長,線狀披針形,鐮刀狀彎,頂端漸尖,長17毫米。旗瓣倒卵形,長2厘米,頂端圓形,凹,具小尖頭,背面中肋增厚,中上部具龍骨狀突起;翼瓣無柄,長2.5-2.6厘米,2裂,基部裂片大,圓形,上部裂片較長,內彎,長圓形,頂端圓鈍,背部具圓形小耳;唇瓣檐部近囊狀,長3厘米,口部斜上,寬2厘米,基部急狹成長5-6毫米內彎的距。花絲線形,上部擴大;花葯卵圓形,頂端鈍。子房卵圓形,頂端喙尖。蒴果(未成熟)棒狀,長1.5厘米,基部狹,頂端喙尖;胚珠4,2列,長圓形。花期10月至翌年1月,果期1-2月。分布習性
產雲南東南部(麻栗坡、硯山)、廣西(龍州、那坡、龍津、百色、凌雲、柳州)。生於山谷疏或密林下潮濕處,海拔1000-1800米。越南北部也有。模式標本采自越南河內巴圍山。功能用途
分類:醫藥葉:用於熱瘡,癰瘡腫毒。
來源:《中國中藥資源志要》,中國藥材公司,科學出版社,1994
植物圖片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