筍崗國小

筍崗國小

深圳市筍崗國小有悠久的歷史,原名筍田國小,1984年秋改建搬遷到現址,並改名為筍崗國小。校園綠樹成蔭,四季常青,是一所園林式、花園式學校。

基本信息

校園環境

校園占地面積10123平方米,建築面積11365平方米。校園綠樹成蔭,四季常青,是一所園林式、花園式學校。現有教學班30個,學生1601名。學校教學設備較完善,有高標準的電腦室、語音室、課件製作室、書法室、美術室、音樂室、電教室、科學室、勞技室等,有省級標準的操場跑道、足球場、籃球場,學校所有教室都有多媒體教學平台,每兩位教師擁有一台電腦,非常方便老師備課、上課等教學活動。

校訓

格物致知,崇賢尚美

師資隊伍

據“深圳市羅湖區電子政務網”資料,有教職工88人,其中大專以上學歷75人,占教師總數的85.2%;高級教師59人,占教師總數67.8%;平均年齡36歲;市區中青年骨幹教師、學科帶頭人5人;設正副校長3人、書記1人、中層幹部7人;黨員23人。教師隊伍素質優良,結構合理。

辦學特色

學校辦學特色鮮明,著力以體育、藝術教育、英語學科為切入口,創教學特色,爭辦學品牌。積極開展“激趣、自主、創新”課堂教學,“英漢雙語”教學,體育合作教學等課題研究。開設特長選修課和強化綜合實踐課。我們不僅認真抓好這些學科的課堂教學,還富有成效地組織體育、藝術、英語等各類興趣小組。如田徑、足球、桌球、籃球、圍棋、銅管樂、合唱、舞蹈、書法、美術、攝影、節目主持、電子琴等幾十個興趣小組(隊),定時定點定指導教師並創造性地開展活動。舉辦一年一屆的學校體育節和多才多藝特長大賽,並積極參加校外的各級各類比賽。

辦學成果

多年來,該校堅持以鄧小平“三個面向”為指針,以“一切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為辦學思想,以“高質量、有特色、出人才”為辦學目標,高舉素質教育的大旗,立足於以法治校,科學管理,科研興教,改革創新,辦學效益與質量不斷提高,成績顯著:學校先後被評為區德育工作先進單位、工會工作先進單位、市體育工作先進學校、足球傳統學校、市教育系統先進單位、市辦學效益好學校、健康教育工作先進單位、區教育信息化先進單位、國家健康促進學校等。近五年來,該校特色教育成果豐碩,師生共獲各級各類獎541項,其中國家級25項、省級36項、市級140項、區級340項;“英漢雙語教學”實驗,得到社會、家長普遍讚譽。

展望未來

春筍,具有堅韌不拔的毅力,虛心向上的精神。筍崗國小的奮鬥史正像春筍拔節般,一步一個新台階,一年一個新面貌,充滿著朝氣和活力。將以昨天的成績為今日前進的起跑線,團結一心,勤奮工作,向省一級名牌學校的目標闊步前進!

辦學思想

利用已有的基礎和現實的條件,以人為本,以德治校,以章律事,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努力實現安全的校園環境,和諧的人際關係,科學的教育管理,注重科研興校,為培養身心健康、人品優秀、智慧型優良的二十一世紀的國家建設者而奮鬥。
一個特色:
特色名稱:創造性地進行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德育特色。
主要做法:
一、近幾年,學校改變過去德育工作假大空的“主義、思想”之類脫離學生實際的德育內容,把培養學生基本道德品質和道德行為養成作為德育的主要目標。較之學校德育歷史,就有其“特”的改變。
二、學生基本道德品質的培養,基於對學生的行為養成教育。而這種行為養成教育,就表現在創造性地開展了一系列德育活動——
1、家庭品行小老師活動:學校根據《公民道德規範》、《學生行為常規》、《治安處罰條例》、交通消防法令以及筍崗國小制定的一些符合國家政策規定等內容,每周給學生提供小老師使用的教材,讓學生回到家裡當小老師。為了把這項工作真正開展下去,取得紮實的成效,學校對學生家庭成員進行了調查摸底,制定了小老師教學情況反饋表,從家庭成員聽課情況了解小老師的教學質量。
2、學生課外活動行為養成互助組:按照學生居住地組成5-15人的互助組,學校按照行為養成的內容制定互助指標,每月總結一次,並民主選出組長。學期全校進行總結,評選先進互助組,予以表彰。
3、“優質品行”儲蓄行動:大隊部設定儲蓄箱,將自己和別人做的好人好事、閃光品行等,投書於箱內,大隊部每日調查結算,並張榜公布,日清期結。
4、 全方位系統化的行為養成網路化系統:1、組成社區辦學委員會→家長委員會(居委會等)→家長(治安員、城管員、商場售貨員)的網路系統;2、每學期召開1—2次社區辦學委員會會議,布置請求協助管理教育學生的內容,收集網路管理的情況,安排好網路的組織結構、聯繫方式;3、每學期通報一次情況。
5、與區慢病院合作開展“心理健康進學校”的活動和課題研究。兩個段位合作,有利於整合衛生與教育兩條線的優勢資源,更能準確地掌握師生心理狀況,有針對性地進行科學心理干預,更好地預防心理疾病,提高教育教學效果。
6、充分利用社區資源。學生放學後怎么進行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會不會產生5+2等於0的現象(即周六周日兩天,完全抵消學生在校所受的德育學習和訓練)?為了科學解決如上問題,我們主動與周邊社區聯繫,在周邊單位的支持下,利用社區空地指導學生辦起了文化長廊;在會所里,辦起了學生活動天地,學生非在校時間,可以在那裡複習功課、看圖書、做遊戲、參加體育活動;與筍崗村、田心村經常性地組織學生繪畫、歌詠、講故事等等比賽。這樣做的結果,是學生校外活動得到了正確引導,社區居民來學校投訴的情況基本杜絕,學生上網咖的事極少發生,為培養學生文明習慣和良好的道德品質贏得了時間和空間。
所有這些活動,都有專門的方案,成立了專門的組織機構,對活動過程進行了監控和階段性總結。
取得成效
1、基本上克服了德育內容的假大空和德育工作缺少實效性、針對性、學生的主動參與性等弊病,讓學生初步養成了良好的行為習慣,校風學風明顯好轉。
2、學生通過家庭品行小老師活動,促進了優秀品德的內化,寫出了諸如《爸爸戒菸了》、《孝敬奶奶》等幾百篇優秀作文,許多家長也受到了教育,社區居民的公德意識明顯改善,學校周邊環境也得到改進。
3、許多教師的德育論文在報刊上發表、許多師生被評為市區先進。
兩個亮點
第一個亮點:重視美育、體育工作,努力使之成為亮點。該校體育工作有著良好的傳統,早在八十年代就被評為市“足球傳統”學校。首先抓好兩操;第二,搞好民眾性體育工作。如每天組織豐富多彩的像班級籃球賽、跳繩、拔河等等快樂體育活動和競賽,如每年一次為期一周的體育節等等;第三,抓好體育專業隊的訓練。美育在我校始終擺在重要工作日程中。音樂、美術課是美育主陣地,除了向學生傳授相關的音樂、美術知識外,還重視學生審美能力、欣賞美的能力的培養,陶冶學生情操,促進學生世界觀的正確形成。我們經常性的舉辦社區文藝演出、節假日的慶祝演出、體育節中的會標設計、黑板報競賽、攝影比賽,以及書法繪競賽,使學生學會審美,懂得生活的美好,進而激發創造美的欲望。近幾年,我校體育、音樂、美術教學無論從教學研究、課堂教學、課外活動、競賽獲獎、社會影響等等方面來看,確實是支撐我校辦學成果的閃亮光點。
第二個亮點:積極開展校本科研,堅持走“科研興校”的道路,向教育科研要質量、要效率。1、繼續抓好三個教改實驗,一是“三位一體的馬承英語教學”和“雙語班”教學實驗,二是“現代國小數學”實驗,三是“多媒體作文教學”實驗。2、大力推動全員參與校本科研。學校要求每個科組根據學校、學生實際,至少進行一項課題研究。人人參與,並用於指導教學實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