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
崗僑區內設事業單位:職工醫院一間,6個衛生站,國小一間,區中心幼稚園一間,敬老院一間。區機關定為事業單位,區直屬企業及辦事處維持原企業性質不變。在職幹部231人,工人1195人,離退休人員1200人(其中離休4人)。
全區土地總面積46平方公里,分散分布於陽春、陽東、江城三個縣(市、區)八個鄉鎮內。距陽江市28公里,距廣湛高速公路白沙段路口15公里,距三茂鐵路陽春站15公里,距國家一類港口陽江港35公里,境內公路貫穿南北,水陸交通便利,區位優勢顯著。2005年,全區總人口4993人,總戶數1695戶,印尼、越南、馬來西亞等13個國家和地區的歸難僑占了總人口的65%以上,是陽江市歸僑聚集區。
基礎設施完善,2005年,開發建設的首期“陽僑”工業園區已投入使用,200萬平方米的第二期“陽僑”工業園正進行前期的規劃建設工作。工業園區內水、電、有線電視、通訊、道路、排污管道等設施齊備。區內土地全部國有,可供工業開發利用的土地充裕;橡膠、茶樹、甜筍、水果等經濟林覆蓋全區;區內山清水秀,四季如春,有風景旖旎的漠陽湖和豐富的溫泉資源。
2001~2005年,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保持快速協調健康發展。2003年,成功抗擊非典型肺炎,確保全區無一例非典型肺炎的發生。2004~2005年,在黨員中開展“理想、責任、能力、形象”教育活動和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以“提高黨員素質、加強基層組織,服務人民民眾、促進各項工作”,成效明顯。2005年,成立區困難職工幫扶中心,為困難職工解憂。同時,針對歸僑、僑眷普遍存在居住點分散,居住房屋雜亂,危房比例高的特點,決定分三類實施僑民排危安居工程,改徹底善僑民的居住條件。2005年底,華僑新村項目已完成規劃設計、可行性研究、報建報批等前期準備工作。
2005年,大力實施“工業強區、農業穩區、規劃新區、特色旺區”的發展戰略,做好“四個抓”(抓工業突重點、抓農業穩基礎、抓規劃優環境、抓“回歸”拓商機),推進“四個打造”(打造信心崗僑、打造特色崗僑、打造嶄新崗僑、打造魅力崗僑),僑區特色區域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2005年,全區完成國內生產總值2741萬元,比上年增長17.1%;工農業總產值7350萬元,比上年增長17.2%;其中:工業產值3545萬元,比上年增長23.1%;農業產值3805萬元,比上年增長12.2%;人均純收入4675元,比上年增長14.9%;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17萬元,比上年增長15.8%。三大產業比例為:67.9:24.1:8。
歷年主要經濟指標統計表 單位:萬元
年份 國內產總值 工農業總產值 工業總產值 農業總產值 人均純收入(元) 地方財政收入 三大產業比例
2001 1695 3360 855 2505 3018 56 78.5:15:6.5
2002 1893 4723 1836 2887 3486 80 74.6:18:6.6
2003 2120 5541 2385 3156 3809 88 71.2:20.2:8.6
2004 2340 6270 2880 3390 4070 100 70:21:9
2005 2751 7350 3545 3805 4675 117 67.9:24.1:8
招商引資
2001年,出台《崗僑區投資優惠政策》、《崗僑區招商引資獎勵辦法》,進一步完善投資優惠政策及激勵機制。與此同時,成立發展工業的領導小組,創新工業招商模式,堅持政府招商、中介招商、企業招商、以商引商、專業隊伍招商和網上招商等多種方式,做到不拘一格、講究實效。此外,堅持“走出去”和“引進來”相結合,積極參加省、市的招商會,專門派人到珠三角地區拜訪台商、外資企業,推介崗僑資源優勢,動員他們到崗僑投資辦企業。由於崗僑區最大限度降低招商門檻,提供高效服務,做優招商環境,招商引資工作效果明顯。2005年初推開的首期1100畝“陽僑”工業園區,成功吸引了8家企業落戶園區,總投入資金達4.71億元,意向投資達4億元。2005年成功利用契約外資389萬美元,實現了利用外資零的突破。
工業發展
2001年,崗僑區的工業只有橡膠廠、茶廠等傳統小型企業,工業產值只有855萬元。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著力做大做強優勢產業,使工業經濟呈現出了可喜的發展勢頭。2004年在區第二次黨代會上,區委提出“工業強區”戰略,要求加速工業化進程,提高工業經濟的整體素質和競爭力。全區各級致力完善和最佳化投資環境,加強工業載體建設,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大力發展外向型、勞動密集型、高新技術型工業,逐步形成以以工業園區為載體,以傳統產業為基礎,以工業為支柱的經濟發展格局。經過兩年的努力,沿站港公路沿線建立起了第一期1100畝“陽僑”工業園區,吸引陽江市泰坤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陽江市銀鷹餐具有限公司等八家企業落戶,成為了崗僑工業建設的重要載體。2005年工業產值達3545萬元,比2001年增長4倍。
農業產業化進程加快
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抓好橡膠、瘦肉型豬、蠶桑、水果等傳統特色農業發展。2005年,農業總產值3805萬元,比2001年增長51.9%。種植業趨向高效益。2001年蠶桑面積932.8畝,產值286.9萬元。至2005年底,蠶桑面積1198畝,產值721萬元,種植面積比2001年增加了265.2畝,產值比2001年增長151%。養豬業向規模化發展。以豬場為龍頭,帶動全區養豬業發展,初步形成了產業化。2001年出欄生豬67527頭,仔豬65527頭,產值1492萬元。2005年出欄生豬10710頭,仔豬93237頭,產值1955萬元,比2001年增長31%。橡膠、林業穩步發展。崗僑區種植橡膠已有30多年的歷史,2001年橡膠種植面積11128畝,25.4萬株,產乾膠436噸,產值392.4萬元。2005年橡膠種植面積減至10221畝,23.67萬株,產乾膠310噸,產值558萬元,比2001年增加了42%。林業基地主要分布在合水辦事處的山沖、沙表,輪水辦事處的必沖,崗美辦事處的黎迫坑,有林面積達3877.5公頃,以杉、松等林木為主。2004年對外承包以更新林種結構。
第一次歸僑僑眷代表大會
2001年5月29日召開。會議聽取審議並通過了廣東省崗美華僑農場僑聯第二屆委員工作報告;選舉產生了陽江市崗僑區僑聯第一屆委員會委員,凌紅美當選為崗僑區第一屆僑聯主席。
城區總體規劃評審
2003年1月13日,崗僑區召開陽江市崗僑區城區總體規劃(2001~2021)評審會。與會專家一致認為,編制和實施崗僑區城區總體規劃是貫徹落實省、市加快華僑農場改革與發展決策的重要舉措,是加快僑區發展的當務之急、十分必要。該總體規劃指導思想明確,科學合理,定位準確,符合實際,規劃可行。同時,對崗僑總體規劃提出了12個方面的修改和補充意見。總體規劃通過了專家評審,並根據專家提出的意見和建議進行修編完畢。
土地糾紛調處
崗僑區土地自1984年至2002年底,被陽春市、陽東縣的農民強行侵占土地23宗,面積達1847.5畝,與農民糾紛土地8宗面積達1901畝。為保護崗僑區歸難僑職工的合法權益,切實解決好崗僑區與周邊農民土地糾紛問題,2003年1月23日下午3時陽江市政府在崗僑區召開調處崗僑區與周邊農村土地糾紛問題現場會議。市直有關部門主要負責人,陽春市、陽東縣、崗僑區、陽春市崗美鎮、馬水鎮、春城鎮以及陽東縣麻汕鎮等有關同志參加了會議。會議對崗僑區與周邊農村土地糾紛問題進行了調處。
工會第一次代表大會
2003年7月14日召開,來自全區各條戰線的工會代表50多人參加了這次會議。會議聽取審議並通過了廣東省崗美華僑農場第五屆工委會工作報告和財務工作報告,選舉產生了陽江市崗僑區工會第一屆委員會和工會第一屆經費審查委員會,王璇英當選為崗僑區工會主席。
第二次黨員代表大會召開
於2004年2月25日召開,出席代表75人。大會審議和通過了《求真務實,與時俱進,加快崗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步伐》的區委工作報告和區紀委的紀檢工作報告,大會選舉產生了中共陽江市崗僑區第二屆委員會和中共陽江市崗僑區風紀股長會。馮萬寧當選為委書記,曾國濃當選為區委副書記、區紀委書記,翁文星當選為區委副書記。
[h2]先進單位、個人】2001年9月,崗僑區中心國小教師葉大妹、古月芳分別被省委、省政府評為2000年度“省教壇新秀”和“南粵優秀教師”。崗僑區組織人事辦副主任劉團被省政府評為“基層優秀宣傳幹部”。
2003年12月,崗僑區區委書記、管委主任馮萬寧同志被市委、市政府評為2002~2003年度信訪工作者先進個人;區委委員、工會主席王璇英同志被市委、市政府評為2002~2003年度陽江市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積極分子;區委書記、管委主任馮萬寧、區武裝部負責人陳秉號同志被市委、市政府評為2003年度擁軍優屬先進個人。
2004年6月,區管委助理調研員、區僑聯主席凌紅美同志被省僑聯授予“廣東省僑聯繫統先進個人”榮譽稱號。7月,被國務院僑辦、中國僑聯授予“全國歸僑僑眷先進個人”榮譽稱號。
供電、有線電視移交
2001年12月28日,崗僑區供電按“自願上交,無償劃撥”的基本原則,移交給陽春市供電局接管。隨後,供電部門對崗僑區全區的電網進行農電網改造,解決了崗僑區職工用電電費過高的問題。
2005年1月,崗僑區有線電視正式移交給陽春市電視局接管,陽春市電視局接管後,對崗僑區原有的有線電視網路進行光纖網路升級改造,使崗僑區場部、崗美辦事處六隊、七隊、畜牧隊的500多戶人收看到高質量的電視節目30套。
職工勞動關係解除
按照省有關華僑農場改革工作檔案精神,2002年12月31日,在職職工1100人解除勞動關係,範圍包括機關事業單位非財政供養人員,以及直屬企業、基層辦事處等國有單位的在職職工和在冊不在職人員。補償標準按照原先已經確定的工齡對照華僑農場改革的補償金額標準執行。一次性補償金由省、市兩級財政解決。但職工解除勞動關係後的遺留問題職工醫保至2005年底仍得不到解決。
養老保險納入市級統籌
2003年1月1日起,全區1100多名離退休人員納入市級養老保險統籌,養老金按新標準發放,由2002年月平均240多元增至340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