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書體

第六書體

中國書法第六書體,是指當代書法家馬永安先生所創的燕書,也叫燕體和燕書體。燕書體誕生,結束了五種書體統治中國書壇的歷史,開創了中國書法的新紀元。中國書法現在共有六種書體,即行書體、草書體、隸書體、篆書體、楷書體、燕書體。也叫行書、草書、隸書、篆書、楷書、燕書。

寶馬輕體寶馬輕蹄

第六書體

書體

書體,一般是指中國書法的書寫形式。中國書法共有六種書寫形式,也就是六種書體。中國書法六種書體包括行書體、草書體、隸書體、篆書體、楷書體、燕書體。
也叫行書、草書、隸書、篆書、楷書、燕書和行體、草體、隸體、篆體、楷體、燕體。簡稱行、草、隸、篆、楷、燕。第六書體指的是燕書體,也叫燕書和燕體。

第六書體創造者馬永安

1956年出生,河南省上蔡縣,先後在人民日報、廣電部和文化部工作。馬永安,1956年出生,教授,著名學者,中國第六書體燕體創始人。並擔任過文化部中國國際書畫藝術研究會和廣電部中國亞視書畫院等藝術社團的副秘書長、秘書長等職務。
現任職:中國書法藝術家協會主席,中國美術藝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南昌滕王閣詞賦研究所顧問,龍順成美術館館長,黃賓虹藝術研究院顧問等職務。

第六書體的提出

 馬永安自幼喜愛書畫藝術,幾十年的書畫創作和研究,為後來創造“第六書體”出現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文化部《藝術市場》封面人物圖注“第六書體創始人”文化部《藝術市場》封面人物圖注“第六書體創始人”

馬永安對傳統書法有很厚的功底,諸體兼善。最初,馬永安研習的是顏、柳、歐、王以及唐宋諸家的書法作品,深諳古人之用心與用筆,因此,他將真草隸篆熔於一爐,總結出我國幾千種漢字各種字型的偏旁部首的簡易寫法,又從字形的整體取勢特徵上,取燕形、燕態之美,象形而靈動。經過苦心研究,終於自成一體。有關該書體的命名曾是一個熱門話題,有人將其稱為永安體”,又因為該書體形似竹葉和柳葉,因此,又有人將其稱為竹葉體或者柳葉體。2009年7月馬永安書法創作模式被中國書法新天地研究中心正式命名為“馬氏書法”,並且編入《現代書譜》。2010年2月13日,馬永安的書法經過一系列的專家認證,獲得中國國家著作權局頒發的登記註冊證書,被正式命名為“馬體書法”,是繼中國傳統的隸書、行書、草書、楷書、篆書之後的第六種書體。因此,也稱為“馬體”。2010年11月,馬永安完成了第六書體“馬書體”書法系列研究,隨後又創造出它的派生書體和延伸書體,最終形成了自己完整的書法體系。後來,陳東來先生撰文稱,馬永安先生書法作品,頓覺眼前一新,其結體、筆法古今未見。細賞之下,融入其中,豁然開朗,字型中忽見燕語檐下,又見燕翔藍天。燕形、燕態、燕情,畢現燕之精髓。馬永安先生沉浸墨海數十年,既不食古不化,更非刻意創新,因此能靜心悟得真諦,而將燕子各種優美的形態融於書法藝術之中,處處可見其美,美在靈動,美在清秀,美在流暢之勢,美在自然天成!絕非未得其道者勉強得出,此書法盡顯了馬永安先生其人、其性、其情之特色。我覺得這是馬先生對社會、對書法藝術的一大貢獻,堪傳後世。謹以一詩賀馬先生之成就。試運:怡情不食古,迄今無者乎!立名稱燕體,當世第六書!並加註:馬永安先生書法自成一體,已臻化境,應列篆、隸、草、行、楷之後,稱第六書體---“燕”體也。2013年馬永安書法被正式命名為《中國第六書體——燕體》,第六書體正式確立。光明日報,參考訊息,人民網都相繼做出報導。

第六書體的意義

陽春布德,萬物生輝陽春布德,萬物生輝

馬永安"第六書體"書法藝術從點畫構造到使轉和取勢,打破了我國傳統書法藝術嚴謹而標準的創作體系,既刷新了書法表現藝術,又帶來了新的書法作品藝術審美趣味。
文章結合我國傳統的五種書體形式,分析了馬永安"第六書體"的創作背景、風格特徵和創作方法,從而為現實的書法學習和模仿活動提供一定的借鑑和指導意義。

第六書體的風格特徵

《現代書譜》對馬永安先生“燕體書法”的評價是:形同竹葉,筆法有創新,字有新意,字形有美感,其特點與書法創新的書法觀美、勢、神相一致,符合現代書譜的體風準則。具體來說,馬永安的書法藝術是集傳統隸、篆、行、楷、草為一體,在點畫用筆和結構布局具有鮮明的燕體風格特徵。

第六書體創始人馬永安在山東舉辦書法展第六書體創始人馬永安在山東舉辦書法展

 首先從點畫的角度來說,與傳統書法樣式相比,燕體書法的點畫極富變化。馬永安往往採用反其道而行的方式,盤筆入筆,筆鋒在外,細如纖絲;收筆的時候則是若輕若重,輕時猶如發毫,行雲流水般灑脫自然,重時若如崩雲,萬毫齊發。與傳統書法藝術相比,最大的差別在於“燕體書法”收筆不收鋒,勢如破竹,一瀉千里,酣暢淋漓,給人以愉悅痛快之感。關於“燕體書法”的用筆方法,書畫藝術家谷枋鄄提出這樣幾句口訣可供我們學習借鑑:結構用篆體,燕體為筆法;橫斜上下鉤,左高而下滑;豎直左右彎;上彎而滑下;線條柔而順,寬窄看變化。馬永安的作品“博覽群書”,左高右低,上緊下松,線條扁平而柔軟,給人以生動、靈動之感,尤其是“覽”字最後一筆,最能體現“燕體書法”風格特徵。
 其次從書法結構的角度來說,傳統的草書是草書,楷書是楷書,正側分明,但略顯呆板。“燕體書法”結構則是採用以正書為基礎,以側書為輔助,生動鮮活,富有變化,在整體布局上呈現出上緊下松的狀態,取勢則是左高而右低,取順勢,舒展而流暢。
 宋代大書法家米芾曾經說過:“善書者得一筆足矣”。“燕體書法”藝術從點畫、取勢、運筆到結構,都形成了自身獨特的風格特徵,這既是其創新之處的體現,同時也是該書法形式的最終價值所在。
總體來說,燕體與其他書體之間既有相同之處,但也存在較大的差異。通過系統分析,“燕體書法”與傳統書體用筆特徵對比如下圖所示:
書體點畫結構取勢運筆起筆收筆折筆

馬永安燕書體書法四希堂法帖《岳陽樓記》馬永安燕書體書法四希堂法帖《岳陽樓記》

篆書體沒變化正右上沒變化藏鋒回鋒不停
楷書體有變化正右上有變化藏鋒回鋒停頓
隸書體有變化正右上有變化藏鋒回鋒停頓
行書體有變化變變化有變化變化變化不停
草書體有變化變變化有變化變化變化不停
燕書體有變化側右下有變化露鋒露鋒不停

馬永安第六書體書法作品風格特徵創作技巧

書法是我國的傳統藝術門類,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經過歷代文人墨客的不斷探索和研究,傳統的行書、篆書、草書、隸書和楷書形成了完好而嚴謹的標準體系。
後代書法家大多沿襲前人的古訓成說,模仿他們的範本和作品,使我國傳統書法藝術的精髓得以發揚廣大。

博覽群書博覽群書

然而,時代在不斷進步,人們的審美趣味也在不斷更新變化,創作時成規的約束與書體形式的單調,也直接導致了書法作品千人一面,書壇寂靜而缺少生機的現狀。
如何為書法藝術注入新的活力,滿足當今時代人們的審美需求和情感表達的需要,成為諸多書法藝術家思考的核心問題之一。
在此背景下,馬永安“第六書體”的出現,為整個書壇注入了勃勃生機。

第六書體的美感分析

書法是我國傳統的主流藝術門類,歷來都被無數人的研究與創作,從而形成了固定審美方式和審美觀。比如《文心雕龍》里曾這樣評價書法創作:“文以載道,以書煥彩,書法之道神采至上,而形質次之”。也就是說書法藝術的精妙絕倫之處就在於,它是由書法家流動的意識氣韻凝聚產生的。這種意蘊是書法藝術創作的潛在動力和內涵修養,失卻這種動力,任何書法都會暗淡無,猶如失去了書法家心中對於書法美感的深入把握和精準表現。因此,書法創作一旦進入了這種獨特境界,便自然而然地成為一門精湛的藝術品類。馬永安已經熟練地掌握了書法創作中的這種變動的意蘊,不僅嫻熟地套用於“燕體書法”藝術創作中,而且形成自己系統的創作模式和審美情感,並獲得諸多書法界同仁的認可,這非常難得。

在河南洛陽舉辦“中國第六書體,馬永安書法展”在河南洛陽舉辦“中國第六書體,馬永安書法展”

從視覺觀感的角度來說,清代戈守智在《漢溪書法通解•運筆卷第四》中提到:“燕尾者,隸法也”。但是馬永安取其“燕”之行而有新用,著重在燕尾勢上進行精心摹寫,從而超出古人,形成了一套新的燕書體。因此,馬永安的書法藝術不僅模仿借鑑了柳葉、竹葉的輕盈搖曳的動態之美,而且取燕尾勢,形成一種燕尾體,結構新、筆畫新、造型新。在我國書法史上確實是創新之舉,其書體意蘊穩靜而雅致,下筆有力,走勢流暢,更有運氣,既呈現出書法家的性情之美,又不失法度,意趣高妙,線條純淨。“燕體書法”藝術總體美感是“橫”仰頭取勢,以燕尾收鋒,顯其美,呈其勁,猶如飛鳥入林,矯若驚龍,飄若浮雲,酣暢淋漓。正如馬永安在自己書中所說:“書畫畫書畫中書,畫書書畫書中畫”。字如畫、畫似書之意,大有靈動飄逸的“書畫合一”之感。這種創作方式和審美意趣正是馬永安多年來一直提倡的“書法構成論”思想。它要求書法家要具備綜合的理論知識、藝術修養、創作經驗以及後天培養的對藝術品類的敏感性等,並經過刻苦的學習和鑽研,結合當前大眾的審美特徵和社會價值觀念,從而把幾種書法藝術風格融合在一起,表現出一種嶄新的形式美感和藝術內涵。通過這種方式,書法家的知識、情趣、能力、格調與藝術水平等,都會毫無掩飾地通過書法作品表現出來,這是書法家情感表達的重要渠道。
因此,在欣賞馬永安書法作品的時候,要打破傳統二維和三維表象思維,應該從更高層面的精神世界去體會和琢磨,尤其是對柳、竹、燕尾美感的分析和呈現,可謂是“道法自然”最高境界。由“形”可體“道”,由“意”可正“身”;以“意”定“形”,以“意”驅“形”用最簡練、最抽象的書法語言來表達書法家最豐富的精神世界和藝術修養,會心之處,實難盡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