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
歷史
由於在羅馬皇帝君士坦丁大帝死後,繼位的君士坦提烏斯二世支持阿里烏派。故此,聖父(即天父)及聖子(即耶穌)本質的教義並未平息。在君士坦提烏斯二世死後,繼位的狄奧多西一世於公元380年入教。狄奧多西一世反對阿里烏教派,更頒布一系列法令支持基督教,確立其國教的地位。在此政治背境下,狄奧多西一世於公元381年召開第一次君士坦丁堡公會議,欲藉此解決基督教的長期紛爭。是次共186位主教出席。
由於《尼西亞信經》沒有提及聖靈的神性,故此會議除重新肯定《尼西亞信經》外,更宣告了「聖靈具有神性」的信仰。再定阿里烏教派為異端。此後,三位一體的神學教義才正式成為基督教傳統教義。會議還限制了主教在其教區內的司法審判權和宣布:「君士坦丁堡主教應享有與羅馬主教同等的地位和榮譽,因為君士坦丁堡是新的羅馬。」
影響
具深遠影響的結果
修訂了《尼西亞信經》,宣告了「聖靈具有神性」的信仰。
肯定了君士坦丁堡主教的優越地位。
確定了《聖經》正典綱目:舊約46卷,新約27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