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介紹
僧人竺僧度,本姓王名睎,字玄宗,東蕪人氏。雖然出身低微,但天姿秀髮,到16歲時神情爽拔,卓然不群,而且性情溫和,為鄉鄰們所稱讚欽慕。
當時竺僧度家裡只有寡母在堂,他孝事盡禮。家人為他向同郡人楊德慎家求親,楊家也是士紳家庭,楊家女兒字苕華,容貌端正,又熟讀古書,與僧度同歲。求婚時楊家當即就答應了。但是還未來得及成婚,苕華母親亡故,隨後苕華父親也死了,沒過多久,僧度的母親也去世了。僧度因此而目睹世事之無常,忽然覺悟,於是捨去世俗生活,出家為僧,改名為“僧度”,脫離塵世,到外地去遊學。
輝煌成就
苕華服喪之後,自思按古訓從父、從夫、從子的說法,不能獨立生活,於是給僧度寫了一封信,信中說:
父母給與的髮膚不能毀傷,宗族的祭祀不能中斷。請改變你的志向,回到世俗社會,以您那傑出的才華,在這盛明之世,必能遠慰祖先之靈,近遂人神之願。
並贈詩五首,其中一首說:
大道自無窮,天地長且久。巨石故叵消,芥子亦難數。人生一世間,飄忽若過牖。榮華豈不茂,日夕就凋朽。川上有餘吟,日斜思鼓去。請音可娛耳,滋味可適口。羅紈可飾軀,華冠可耀首。安事自剪削,耽空以害有。不道妾區區,但令君恤後。
僧度給苕華回了一封信,信中說:
事奉國君可以治理一個國家,但不如弘揚佛法可以濟萬邦;成親可以建立一個家庭,但不如宏大教義能夠教化整個人世間。父母給與的髮膚不可毀,那是世俗人的說法。只是我的德行還不夠高遠,不能兼被,我因此而感到慚愧。然而積簀土可以成山,亦寄希望於從小處做起。而且,我現在穿著佛家的袈裟,拿著錫杖,飲請泉水,詠誦《波若經》,雖王公貴族華美的衣服,各種山珍海味的膳食,鏗鏘美妙的音樂,光彩諱曄的美色,我都不與它相換。你若有心,可以同歸佛門。當然人心各異,就象人各有面,你不信奉佛法,就象我不欽慕世俗一樣。楊氏啊,我們永別了!萬世的姻緣,從今天就斷絕了。時光一閃而過,時不待我,佛門人當以日損為志,俗家人當以及時為務。你既年輕又有品德,應當趕快找個好人家,不要再想我了,以免坐失大好年華。
又回贈詩五道,其中一首說:
機運無停住,倏忽歲時過。巨石會當竭,芥子豈雲多。良由去不息,故令川上嗟。不聞榮啟期,皓首發清歌。布衣可暖身,誰論飾綾羅。今世雖雲樂,當奈後生何。罪福良由已,寧雲已恤他。
僧度志向已決,不可迴轉,苕華閱信後也有所感悟,亦開始信仰佛教。於是僧度從此專精佛法,披覽群經,著《毗曇旨歸》,流行於後世。他後來的事跡就不知道了。 當時在河內(今河南黃河以北地區)有個高僧竺慧超,也是行解兼著,與名士雁門周續之友善,曾注釋《勝髻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