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體特徵
竹蟶![竹蟶](/img/c/64f/nBnauM3XxUzM5MTO3QDOwQTO5QTM4EzMzYjM0QTNwAzMxAzL0gzL2I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生活習性
竹蟶喜棲息於潮間帶中下潮區至淺海的沙泥灘中,底質以泥沙為主,含沙量以70%~80%為宜,以強而有力的錨形斧足直立生活,將身體大部分埋入砂泥中,但若是遇到危險或環境不良時,會自割其出、入水管而迅速將身體全部埋入砂泥中。竹蟶是一種海產優質貝類,大部分棲息在鹽分較低,且水深大約二十到五十公分的海域中,在我國從北到南沿海均有分布。種類較多,在大陸東南沿海產量較多,在台灣則多產於中南部,尤其是台中及雲嘉一帶的砂泥海域,主要品種有大竹蟶(Solengrandis)、長竹蟶(Solenstrictus)、細長竹蟶和短竹蟶等。
繁殖養殖
![竹蟶](/img/0/2f3/nBnauM3X2EzN4czM4ETM4YzM4QTM5ETM4ITMxADMwAzMxAzLxEzLwI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蟶為主,這兩個品種個體大,生長快,體部比重大,是經濟價值高的優良海水養殖新品種。據有的地方的試養經驗介紹,可採用野生天然苗種進行養殖和管養,由於采捕的天然苗種規格差異大,故多採取分級養殖法,輪流收穫。養殖兩年的竹蟶體長可達8厘米左右,個體大者可達22厘米以上,所以竹蟶是頗具有發展前途的海水養殖優良新品種。由於對於竹蟶的生物作息規律以及生活習性還沒有更深一步的了解,沒有進行大規模的養殖,只是在試養階段。
竹蟶,特別是大竹蟶品種珍貴,採集麻煩。要想從海灘采蟶,一般人無法取到當地有經驗的漁民根據沙灘上的氣孔來判斷竹蟶的藏身位置。在冬季采蟶,不容易發現泥沙底下藏的蟶,只有用廢網絞成胳膊粗的繩索,在沙灘上從內向外打圈轉拉刮沙灘上的糊泥,才能發現竹蟶的氣孔。一般是兩個人一個在前面用繩索拖拉,一個在後面鉤。蟶鉤約有40公分長,下部是筷子粗的鋼筋,彎成魚鉤狀,握在手中的一頭是小木棍固定的手把,頂部削成斜屁頭,握在手中便知伸在泥下鉤子的方向。如果有蟶的話,沙灘上會露出七個眼孔,但只有一孔有蟶。在鉤蟶時,講究的是狠、準、快,且心不慌。下鉤時,鉤子背面靠近蟶體伸進泥內,隨手把鉤子轉向蟶的下部輕輕一提,就把一根完整的蟶提上來了。這樣,才能使蟶既逃不掉,又不損壞蟶體。
食療作用
蟶肉味甘鹹、性寒,入心、肝、腎經;具有補陰,清熱,除煩,解酒毒等功效;
對產後虛損,煩熱口渴,濕熱水腫,痢疾,醉酒等有一定治療作用。
竹蟶的營養與經濟價值很高,肉味鮮美,鮮食、乾制均可。它個體較肥大,足部肌肉特別發達,味道鮮美,營養豐富,它含有蛋白質、脂肪、糖類、灰分以及鈣、磷、鐵、碘和維生素等多種營養成分,是一種滋味鮮美而又富含營養的海產珍品。竹蟶還具有藥用價值。據藥書等記載,其殼有散結、消炎、通淋、止帶功效,而蟶肉則具有退熱、明目、止渴、解酒毒以及婦女勞損下血和通乳等功能,故它又是一種有益於人體健康的食療佳品而受到人們歡迎。
營養成分
蟶肉嫩而味鮮,營養豐富,含蛋白質5.5%,脂肪0.8%、糖分1.8%、無機鹽1.1%,還含有大量的鈣。特點:此菜蟶體飽滿,色若白玉,蟶肉腴滑柔嫩,蟶鼻脆嫩爽口,搛之彈晃耀銀,食之至鮮至美,為初春時令美饌。價值
竹蟶既可鮮食爆炒燒湯,又可製成蟶乾、加工罐頭,或熬成蟶油調味,是上等海味珍品,還能治療疾病。潔白的竹蟶肉與冬筍、香菇相映,色澤美觀,味美芳香,甘滑爽口,風味宜人。蟶乾則是將鮮活生蟶去殼後,蟶肉經熱煮後曬乾而成。烹飪方法
主料:活鮮大竹蟶1000克。配料:熟竹筍片150克。
調料:紹酒50克,精鹽5克,蔥段25克,薑末5克,白鬍椒粉0.5克,水澱粉25克,芝麻油15克,熟豬油100克。
製作過程:
1、將竹蟶洗去泥沙,剝去殼取出蟶肉,撕去韌帶,分別將水管、蟶體剖開,颳去內臟,洗淨泥沙,放入紹酒(30克)、薑末、精鹽(2克),浸漬待用。
2、將鍋置旺火上燒熱,舀入熟豬油(50克),燒至九成熱時,將蟶肉投入,快速煸炒至呈玉色時,迅即盛起待用。
3、將鍋置火上燒熱,舀入熟豬油(50克),投入蔥段,筍片煸炒,放紹酒(20克)、精鹽(3克),潷入熟蟶汁燒沸,用水澱粉勾芡,投入蟶肉,顛鍋淋入芝麻油裝盤,撒上白鬍椒粉即成。
適宜人群
一般人都可食用1.適宜產後虛損、煩熱口渴、濕熱水腫、痢疾、醉酒等人群;
2.脾胃虛寒、腹瀉者應少食。
加工技術
1.原料的來源與驗收![竹蟶](/img/d/48e/nBnauM3X3QDOzYDMwITM4YzM4QTM5ETM4ITMxADMwAzMxAzLyEzLzQ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2.原料的處理
(1)先暫養後沖洗。在竹蟶加工前,要先暫養24小時,誘使泥沙吐出。其方法是把竹蟶裝入帶隔的網籠里(扇貝籠也行),放水深1~1.5米的水池中,利用竹竿橫向吊掛暫養,每隔3小時垂直活動一下網籠,抖去吐出的泥沙。暫養24小時後即可撈出,用乾淨的海水把竹蟶體表泥沙沖洗乾淨,並放到瀝水的塑膠桶內,等待下一步加工。
(2)鹽水燒焯。在加工場地壘起數口大鐵鍋,按加工竹蟶數量比數向鍋內加水,並投放5%的食鹽溶於水,並用大火將鍋內鹽水燒開,將瀝淨水的竹蟶分批倒入鍋內煮沸一個開(竹蟶開口)後,可用笊籬快速撈出,放到瀝水的筐里,轉到扒肉場地。
(3)扒肉。此工藝是從焯熟的竹蟶體內取出蟶肉,可用人工手扒,如數量較大也可採用機械自動取肉。
(4)竹蟶肉再次沖洗除沙。由於竹蟶含泥沙較多,加工前雖經暫養緩沙,但不可能一次性緩沙乾淨,所以扒肉後還需要再次沖洗除沙。方法是在桶狀容器(如瓷缸或塑膠桶)里投放5%的食鹽與涼開水勾兌,將竹蟶肉放入目大0.6厘米的聚乙烯網制的圓籮筐里,帶筐一併放到容器里的鹽涼開水裡,用手轉動竹蟶肉直接沖洗1分鐘左右。
(5)熟鮮竹蟶肉的冷凍與曬乾。熟鮮竹蟶肉的冷凍是將除淨泥沙的竹蟶肉按個體大中小三個規格分開單凍加工,並以每500克的重量裝袋直接冷卻貯藏。熟鮮竹蟶肉的曬乾是把除淨泥沙的竹蟶肉運到曬場,均勻鋪撒在事先搭好的曬台上(曬台是以竹竿上面鋪葦簾離地面10厘米搭起台面,鋪目大2毫米的聚乙烯平膠網),在晾曬過程中要經常翻動,防止粘連,以促進其快速曬至九成乾。
(6)回潮與二次曬乾。竹蟶肉曬至九成乾後,可原地收攏堆垛,用塑膠薄膜封蓋,使九成乾的竹蟶肉封閉回潮12小時,然後解垛曬至十成乾。此工藝可使乾後的竹蟶肉體表光亮、肉味鮮美。
3.出肉率
季節不同竹蟶的加工出肉率也不同,適時捕撈的竹蟶其個體大,肥滿度高,每千克鮮活竹蟶可加工熟鮮肉460克,皮290克左右。再經過曬乾加工後可出乾鮮肉126克。
4.乾鮮竹蟶肉的選級與質量
由於竹蟶在捕撈時個體大小不一樣,因此乾鮮竹蟶肉包裝上市前要進行選級劃等,方法是將鮮度較好、色澤光亮、鹽度適口、除沙乾淨的乾鮮竹蟶肉放在不同規格的篩網中,通過機械力(或人力)的推動,將規格一致的竹蟶肉篩選出來,從而劃等定級。按個體大小劃分一般是一級乾鮮竹蟶肉為6.5厘米以上;二級乾鮮竹蟶肉為5.5~6.5厘米;三級乾鮮竹蟶肉不足5.5厘米。
5.包裝
竹蟶肉干鮮品的包裝是加工工藝的最後一道工序,採用規格18厘米×25厘米透明無毒的聚乙烯薄膜塑膠袋裝入500克乾鮮竹蟶肉抽真空封口。
糖果品牌
糖是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用品,在節日或婚禮中更是不可缺少。本期任務讓我們來盤點那些著名的糖果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