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苗

竹類是植物中形態構造較獨特的植物類群之一。我國是世界上竹類的分布中心之一,有著極為豐富的竹種資源。竹子作為我國傳統的觀賞吉祥植物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據《尚書·禹貢》“東南之美會稽之竹箭”,說明那時的古人就已懂得欣賞秀麗的竹林風光了。古往今來,有關竹子的詩詞歌賦枚不勝舉,並逐漸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竹文化。

基本字義

竹

竹苗:1. 初生的植物或沒有秀穗的莊稼:禾~。麥~

詳細字義

1. (會意。從田,從艸。田裡生長的形狀象草的東西。本義:禾苗,未吐穗的莊稼) 2. 同本義;泛指初生的植物 。

常用詞組

1, 苗木 ;在苗圃中培育的樹木幼株
2, 苗圃 :培育幼株或幼苗的園地。

中國的竹文化

竹文化竹文化

竹類是植物中形態構造較獨特的植物類群之一。我國是世界上竹類的分布中心之一,有著極為豐富的竹種資源。據記載全世界竹類植物約有50餘屬,1300餘種。而我國自然分布的竹種就有30餘屬,500餘種。

.竹子作為我國傳統的觀賞吉祥植物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據《尚書·禹貢》“東南之美會稽之竹箭”,說明那時的古人就已懂得欣賞秀麗的竹林風光了。古往今來,有關竹子的詩詞歌賦枚不勝舉,並逐漸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竹文化。

竹園特色

竹類植物四季青翠、挺拔雄勁、瀟灑脫俗、婀娜多姿、虛心有節、不畏霜雪,具有多方面的

觀賞特性。根據竹子之地下莖有散生、叢生和混生型之分,及地上竹子有大、中、小型之別,還有青、黃、綠、紫、麻之色。更有方、圓、異之類。在園林造景藝術中可以形成疏密

竹

有致,別具一格的景致,或單獨成片成景,或與其他植物,或與山、石、水等相配成景,無不相宜。從它的地上形成看:

(1)可觀稈,又分觀稈形,如方竹佛肚竹、羅漢竹等;觀稈色、如斑竹紫竹黃金間碧竹等。

(2)可觀葉,如葉綠色具白色條紋之菲白竹;新葉黃色具綠色條紋之菲黃竹等。

(3)可觀竹筍、竹籜,如馬甲竹大眼竹媽竹等竹籜,花哺雞竹烏哺雞竹等的筍籜,或形狀奇特,或色彩、花紋絢麗多姿,皆宜觀賞。

竹子能與自然景色融成一體,在庭園布局、園林空間、建築周圍環境的處理上有顯著的效果,易形成優雅清靜的景觀,令人賞心悅目,以竹配置的庭園具有典型的東方園林韻味。依竹之特性及具體環境需求在園林配置中,大中型竹可以竹為主,以群植、片植形式創造較為獨立的竹林景觀。可與亭、堂、樓、閣及其他建築配植,既可襯出建築物之秀麗,又可柔化硬質建築物之質感,還可以為居室帶來“日出有清陰,月照有清影,風來有清聲,雨來有清韻”之妙境;可利用竹子之不同形態,以群植、孤植來抑景、障景、框景等,用以阻隔庭園

竹

空間,創造幽靜環境;亦可與山石及其他植物組景,如竹與桃混栽,可形成“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之意境。此外,竹子還可以盆栽或作地被觀賞。

寓意

中國人做鐵門,都要在門面鑲一塊不鏽鋼竹畫,並有竹報平安的字樣,寓意是出門順利,只有竹子才能報個平安。這都與中國幾千的竹文化傳統有關。

-一 般 栽 培 管 理

1,造林地選擇

竹苗竹苗

每一個竹種都要選擇一種適宜自身繁衍生長的環境條件。從生態環境的適宜性角度出發,對選擇造林地而言,只有在各種生態環境因子組合最佳的條件下,其綜合作用力才最大,生產能力才能表現出絕對優勢。麻竹在不同的區域、不同的生態環境條件下,其適應性是不同的,其筍產量必將綜合地反映在生產能力的差異上。如果一般的土地能加強施肥和管理,就能產出高一般的產量,如果能選擇比較肥厚的土層,且水量充沛,在同等條件下,就能達到高產穩產。從廣東粵北地區的栽培經驗看,麻竹沒有對土壤的苛刻選擇,一些筍農從本戶情況出發,把麻竹種在石頭山上,只要樹木能生長的地方,麻竹同樣能生長。只要多施一二次肥,同樣得到理想的收穫。絕大多數筍農從自身情況出發,把麻竹種在丘陵山地上,或種在深山溝里。河堤兩岸即種青竹、單竹等竹類。麻竹一般在3-4月發葉,5-10月發筍,造林最好在1-3月竹子"休眠"期進行。不過,在不同地區,由於溫度、降水的季節性分配不同,則造林時間也不一樣。粵北地區的竹農即在12月至第二年的清明後,所以溫度不是影響造林季節的主要因素,而降水對造林季節的選擇起著制約的作用。造林要在雨季來臨前進行,這樣,竹苗栽種後就能很快滿足體內的水分動態平衡。這是確保造林成活率提高的重要一環,並有利於當年發筍長竹。

2,栽培方法

麻竹造林可以採用母竹移栽(又叫分蔸栽植)、埋稈、埋節育苗、竹枝(主枝或次生枝)扦插育苗等方法。扦插苗造林實際上相當於小母竹造林。

1、母竹移栽造林。 
⑴選擇母竹。母竹必須是健壯的1-2年生竹(筍頭),其發筍能力強,栽後易成活。母竹的粗度要適中,太大、太小都不好,最好選筍頭頭徑在5-12厘米範圍內。其發芽率在98%以上。而扦插苗或埋節苗為當年的1年生苗,其稈粗一般在1-2厘米粗即可。這種苗只宜在本地移栽,長時間、遠距離運輸會失去水份,造成死亡。

竹

⑵挖取母竹。關鍵是防止損傷稈基芽眼(筍芽),鬚根應儘量保留,不要劈破或斯裂稈柄、稈基,否則母竹的竹蔸易受傷腐爛,不易成活。母竹挖起後,在竹稈1-1.5米處斜行切斷。切口呈馬耳形,並注意切口與竹稈上的芽不要是同一方向,最好竹稈上的芽在切口的兩側,以利栽後微枝發葉,均勻分布。竹頭(筍頭)的竹鞭應留1-2節,留一條足夠了。母竹應隨挖、隨運、隨栽。如一時不能栽完,應放在陰涼避風處假植,或用稻草打濕後覆蓋,定時澆些水。防止根芽乾枯。

⑶造林密度。栽植穴在單位面積里的數量稱為造林密度。它與竹種類型、造林用途及立地條件類型密切相關。麻竹在適生區一般每畝的造林密度為40-50株,材筍兩用林每畝50-60株。純筍用林即為80-100株。筍用林基本不留高大的母竹,只留小竹鞭。粵北筍農一些只栽2米乘3米。許多筍農為快成林多發筍。每穴種兩株苗。這樣,三年後即能成片成林,非常壯觀。產筍量能成倍增長。

⑷整地。整地包括林地清理、全面開墾和挖穴栽植三個工序。造林整地質量好壞,不僅影響成活率,並且直接影響成林速度與竹筍產量。山地通常採用帶狀水平階整地,頻寬為1-1.5米,帶間距大小,主要視設計造林密度、種植點的配置及造林地的坡度大小而定。一般在坡度較陡、植被稀少、水土流失嚴重的地方,帶間距的寬度可以大些,以便拉蓄水土。而整翻的帶面寬度也與坡度有關,通常坡度為10-20度、21-30度、31-45度以上的坡面,則反坡帶面寬度相應為2-3米、2-2.5米及1-1.5米。基在坡度陡的地方,帶間植被(灌草)頭年可以只割刈而不挖翻,以免帶來水土流失。待竹苗成活發筍生長後,第2-3年通過扶育逐年挖除。若在溝谷緩坡或河岸沖積地帶,則可採用塊狀整地。也有非常簡單的。粵北地區的筍農,只把荒山一燒,不挖階梯,只挖20乘20厘米的穴,往下一栽就是了,待到雜草長出時,用除草劑除草。每年對竹苗作三次追肥即可。以後每年鬆土。逐漸擴大竹頭的鬆土範圍。總之,整地要最大限度改善立地條件,創造有利於苗木生長的環境條件,條件越好,管理更方便,產量、質量也會隨著提高。一份耕耘一份收穫嘛。

⑸栽植定穴的規格。在坡地上挖栽植穴,首先要注意將穴的長邊與等高線平行,穴的大小依據母竹竹蔸的大小而定。一般穴的長、寬、深為70厘米×60厘米×40厘米。若是插插苗則穴的長、寬、深為60厘米×50厘米×30厘米。挖穴時要把表土與底土分別放置於穴的兩側,以便回土時把表土先覆於竹蔸部。栽植穴內的石塊、雜草、灌木根系應去除。表土填入穴底層,有利於有機物質分解;底土翻到表層,有利於礦物質風化。整地與栽植穴的翻挖工作,要求在冬季凌凍前即陽曆12月至元月上旬之前完成。這樣,土塊經過一個冬季的霜凍、雨淋,就會自然粉碎,有利於來年造林。

竹

⑹栽植方法。麻竹的地下莖節間縮短,不在土中作長距離的蔓延生長,因此,開穴栽植,穴的空間處理十分重要。首先,在栽植前,將竹種頭的筍殼除掉,用泥漿漿根,穴底先填細土,有條件的地方可以施用腐熟的雜廄肥,每穴15-25千克,與表土拌勻。然後將竹苗斜放入穴中,馬耳形切口向上,以便承接雨水,或用泥漿灌入切口中,防止竹稈乾枯;竹蔸部覆土時要使細土與之緊密結合,適當提苗,再覆第二次表土踏實,然後再覆心土,直至穴面成弧形,以免穴內積水,弧形高度僅高了竹苗稈基3-5厘米。應當注意的是,具體操作時,可能會出現直接栽植、正面栽植、反面栽植三種情況。 根據貴州農學院林學系與赤水市林業局對料茲竹的造林試驗,小母行政的竹稈以正面斜放為宜,當年造林成活發筍率可達90%以上。因為正面斜放的母竹根蔸在穴中自然舒展,生長活動恢復快,有利於成活發筍長竹。直立栽植與反面栽植都有些弊端,不宜採用。栽植完後每穴可適量澆定根水或在穴面覆蓋適量的稻草,以便保溫保濕。若晴天栽植則必須在竹蔸部打泥漿。 2、埋稈、埋節、枝條扦插育苗造林 這三種造林方法,都是先要育苗再造林。第四種方法非常簡單:粵北地區的筍農,把麻竹筍頭(即竹筍割後留下的筍頭由目芽長出的竹鞭形成的母種
,截下埋入土中,把土壓實。留下一節小鞭即可。其成活率可達95%以上。其實麻竹是非常粗生的,有些做成籬笆的也能萌發成新株。只要採取適當的技術措施,都可以促使竹的隱芽萌發生根,長成新的獨立竹株。因此,凡具有隱芽的竹種,都可採用竹稈的埋稈、埋節或竹枝扦插來繁殖竹苗供造林。

3,麻竹的撫育管理的八項技術措施

俗話說"三分造,七分管",竹苗成活與生長的關鍵在於管撫,要使竹林穩產高產更需重視管撫。為了提高成活率,加速竹林生長、儘快投產,對新造竹林應切實抓好灌溉、竹農間種、鬆土除草、施肥和保護等管撫措施。

竹

1、灌溉 林地土壤的水分狀況是影響造林成活率的重要因素。新栽的竹苗,經過挖、運與栽,根蔸受到損傷,吸收水分能力降低。若土壤水分不足,竹苗會因失水而枯死;相反,若因林地排水不良,基至栽植穴積水,根蔸不能正常呼吸代謝,會腐爛死亡。所以造林第一年初,如遇久旱不雨(7-10天),土壤乾燥時,則必須及時灌溉;而當久雨不晴,林地積水或遭沖刷時,又所須及時培土和做好排水工作。灌溉時可以開水平溝引水自流灌溉,灌水量以土壤濕潤為度;排水可在林地周圍開排水溝,也可在林中挖排水溝引出。
2、竹農間種 新造竹林,由於株行距大,林中空地多,一般可在1-3年內進行竹農間種,以耕代撫。即增加農作物收入,又能促進新竹生長。
間種作物以豆類(蠶豆、豌豆、黃豆等)、綠肥(苕子、苜宿等)為主,也可種油菜、花生、紅薯等,注意儘量不種高稈作物(如玉米)。
間種作物以不傷竹苗、不影響竹苗生長為原則。在對作物中耕除草時,要與撫育竹苗相結合,注意由栽植穴內向外,由淺漸漸加深進行中耕。
在收穫作物時,應以不損傷竹苗新生的幼竹和根蔸為準。同時,隨著竹叢的逐年擴大,應逐年縮小間種面積,直至第三年後停間種。
3、第一年,把所有出土的竹筍全部留下,本年度每叢可產竹筍5-10千克。
4、 第二年,將早晚期筍全部挖食,只在第一支派、第二支派的盛期筍中選留2-3株母株。如果初期選留母竹多了會過多消耗竹絲養分,影響當年竹筍產量;而晚期發的筍,往往成竹質量差,而且此時選留母竹到冬季梢部尚未老化。

5、採摘竹葉,每年八月份進行,把能包粽的葉子採摘曬乾。

竹

6、第三年,可以不留養母竹,但每個筍頭萌發的竹鞭至少要留1-2條。側生的小母竹可以留下。從5-10月份,每株(包括筍頭)長筍4-5條,5、6月份被割的筍又能長出1-2根筍來。此時竹林已開始進入鬱閉成林,每叢產筍60千克左右。
7、第四年,可把所有出土的竹筍全部割食。但切記,割筍時,刀要鋒利,在離土一厘米處切割,要割平。在來年三月份對竹叢進行修整。把乾、死、病、傷、密的枝條清去。以後年年如此。
如此周而復始。由於筍用林每年要從林地里采筍,帶走大量有機物質,因此,為了確保穩產高產,必須補充養分。要求每年每公頃追施有機肥37500千克;並配合施用化肥,以氮、磷肥為主,每年每畝225千克,可分期施施。
8、采筍 采筍過嫩,產量低;一般要長成1米至1。2米以上,把筍殼剝去,刀鋒輕試,能輕輕壓下的為嫩的,稍用力都壓不下的即為老,應棄之。嫩筍殼(筍衣)也是很好吃的。不要浪費。一般出筍初期與末期氣溫都比較低,竹筍生長慢,可每隔5-6天采一次;出筍盛期氣溫高,降水多,筍體生長快,可每隔3-4天采一次。割筍後必須用細土覆蓋好已割的筍蔸,因為筍蔸上還有筍芽,這樣可以促進筍芽繼續發育,供來年出筍。
9、間筏。一般間筏三年前的老竹枝竹鞭,可以把它送到造紙廠。

4、竹林病蟲害防治 

竹海竹海

麻竹一般不發生大的病蟲害,但也得經常巡查,一旦發生,消滅其在萌芽狀態。因此,病蟲害防治也是竹林生產的一項重要的工作。現將主要病蟲害防治技術介紹如下:

竹象鼻蟲。

竹象鼻蟲的幼蟲蛀食竹筍,使竹筍內部霉爛,繼而死亡。成蟲每年發生一代,於土室中越冬,次年5月開始出土活動,6-7月活動盛期。成蟲有假死現象,不善於飛翔,在筍體上啃咬筍籜纖維堵塞槽口。卵約經1周孵化為幼蟲並蛀入筍體取食,被害幼筍則會斷長或逐漸死亡。
防治方法:
①冬季結合林地墾復翻土,適當深挖,破壞竹象鼻蟲的土室。
②在清晨或黃昏人工捕捉該蟲的成蟲,立即殺死。

竹

③捕殺幼蟲。當發現筍尖枯萎發黃,筍體變軟,則被蟲害的可能性極大,可用利刀切開捕殺。

竹螟

竹螟又稱竹苞蟲、竹卷葉蟲。幼蟲吐絲卷葉取食,大夫模發生時竹葉可被吃光,影響光合作用,使來年出筍很少。成蟲每年發生一代,有趨光性,在交尾產卵前需吸食花蜜補充營養,6月中下旬取食竹葉,7月中下旬老熟,到冬季在竹蔸附近疏鬆土中做繭越冬
防治方法:
①冬季結合墾復鬆土,消滅越冬幼蟲。
②在6月下旬發現幼蟲卷葉時,可噴90%敵百蟲500倍液或50%敵敵畏1000倍液毒殺。③5月底成蟲出現期間,可用黑光燈誘殺。
④蟲口密度大時,可在林中放"721"煙霧劑熏殺。

竹

竹蚜蟲

主要危害竹葉部至稈部。竹蚜蟲體形小,具有刺吸式口器,黑褐色,體外有少量的白粉覆蓋,在麻竹葉部或稈部密集生長,吸食汁液。這是竹林中一種十分常見的蟲害,特別是在竹林密度過大、通風透氣不良、過於潮濕的情況下,容易發生。
①加強撫育管理,注意林地清理,合理調節密度,改善通風透光度。
②用50%樂果乳劑200倍液噴殺。

竹煤病

竹煤病發生較普遍,多種竹子都可能發生。主要危害竹葉與小枝,嚴重影響光合作用,致使竹子生長衰弱。
竹煤病是由蚜蟲介殼蟲的危害而引的。因為蚜蟲和介殼蟲的分泌物正是竹煤病病菌的營養來源。因此,防治方法以消滅蚜蟲和介殼蟲為主。也可用石硫合劑殺死煤病病菌。此外,適當砍伐,使竹林通風透光度改善,也可大大減少發病機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