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構簡介
章安縣,漢置。關於章安立縣準確的記載,據《吳地記》“其後遺人往往漸出,始元二年,乃以其地為回浦縣。” 《晉太康記》曰:“本鄞縣南之回浦鄉”。即在西漢昭帝始元二年(公元前85)時,析鄞縣南部的回浦鄉,設立回浦縣,屬會稽郡。並將東甌地劃入回浦,所轄之地相當於今台州、溫州、處州及福建北部的一部分。漢光武帝建武年間(25-26)改回浦為章安縣。《後漢書郡國志四》:“章安故冶,閩越地,光武更名。”劉昭注“《晉太康記》曰:本鄞縣南之回浦鄉,章帝章和元年立。未詳。”考《後漢書郡國志》,光武、章帝更名的縣,各有所見。然而章帝年號章和,當避章諱,不可能在是時將回浦改為章安縣。因此,以光武更名為是。
三國吳廢帝(會稽王)太平二年(257),分會稽郡東部境域,設立臨海郡。章安縣為郡治。
隋開皇九年?(589年)?臨海郡廢,原臨海郡的所屬縣章安、臨海、始豐、寧海、樂安合併為臨海縣,屬處州,縣治設在章安,實際上也就是臨海郡降格為臨海縣。開皇十一年,縣治移章安西部的臨海鎮(原章安縣境,今臨海市)。唐武德四年(621),章安復設為縣,八年省並為臨海,其後章安不再用以名縣。
處州境域
處州(浙西南山區的麗水),歷史上和浙東北寧波市的一些地區共屬一縣,似乎是匪夷所思的,但又是完全有史可稽的。晉《太康地誌》即有章安縣“本漢鄞縣南之回浦鄉,漢章帝章和中立”的記載。只因《宋書》編者沈約把“故治,閩中郡,光武更名”一語錯列入章安縣名下,置於《太康地誌》之前把兩個不同的地域混而為一,並說“不知孰是”,遂令後來志書均隱而不言,造成回浦縣沿革的斷裂。其實《後漢書·郡國志》對此已交待得非常明確,說:“凡前志有縣名,而今不載者,皆世祖所並省也。前無今有者,後所置也。”只要查考《後漢書·郡國志》便可發現會稽郡名下,西漢的回浦縣已不見了,而多了個以前沒有的章安縣。光武帝於建武6年(30年)下詔並省郡縣以采西民負,回浦縣省入鄞縣,回浦縣本來幅員廣大,現在浙東沿海地區,僅設一縣,足見戰後社會的凋零景象。經過一段時間的穩定發展,到章帝章和元年(87年),從鄞縣析回浦故地置章安縣,今麗水地區除遂昌縣外,均屬章安縣。回浦、章安均上隸會稽郡,至東漢順帝永建4年(1929年),以浙江(錢塘江)為界分為二郡,西為吳郡,東為會稽郡。在分郡的同時,又於章安縣析置永寧縣,永寧縣包括今溫州市和除遂昌外的麗水地區。
黃巾起義後,出現豪強割據,群雄紛爭的局面。孫策據有江東後,無力過江與群雄角逐,便致力開發南方,但在浙、皖、贛邊區一帶,常有山越作亂,而在今溫、麗地區因東甌內遷後,越人的勢力很小,孫策加強這一帶的統治作為降伏山越的基地,於是在漢獻帝興平二年(195年)從永寧縣分出一個松陽縣。
松陽縣是麗水地區建縣最早的一個縣,那時的松陽縣包括過去所稱處州十縣中除去遂昌的九個縣。吳太平二年(257年),吳國把原來章安縣的轄地從會稽郡分離出來,成立臨海郡,松陽縣也從會稽郡劃到臨海郡,東晉明帝太寧元年(323年),又從臨海郡分出一個永嘉郡,永嘉郡即原來永寧縣境,松陽也歸屬到永嘉郡。
松陽縣建縣時間,因《三國志》無地理志,歷代地理總志及有關地方志。以明嘉靖《浙江通志》漢獻帝興平二年置最為準確,以後清康熙《浙江通志》、光緒《黃巖縣志》、民國《台州府志》、《麗水縣誌》、《宣平縣誌》皆宗之,余說均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