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養蟹稻田的選擇
應選擇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水質無污染,且符合漁業水質標準、交通便利保水力強的田塊,尤其是田埂不能漏水。一般可選擇中低產田進行稻田養蟹,增產增效更加明顯。
二、稻蟹工程的建設
稻田養蟹的田間工程應按蟹、稻共生對生態環境條件的要求和養殖技術等條件,合理設計、科學施工。其主要是挖好一套蟹溝,加高加固四周田埂。
l、開挖一套蟹溝。蟹溝通常由環溝、田間溝和暫養池三部分構成。環溝一般在稻田的四周離田埂2一3米左右開挖,溝寬2—4米,深1—1.5米,坡比1:2,其總面積占大田面積的10一15%左右。田間溝又稱畦溝,主要供河蟹爬進稻田覓食、隱蔽用,視田塊的大小在稻田中間開挖3—5條寬50—70Cm,深30—40cm的田間溝,田間溝與環構相通,其形狀可為“十、井、半”等形。暫養池主要用來暫養蟹種和收穫商品蟹的。有條件的可利用田頭自然溝、塘經整理後作蟹的暫養池,也可利用稻田的進排水渠道改造而成,其方法是將排水渠道外一側的渠邊加高加固,達標準後便可結合使用。沒有的話就在稻田的一端或一角開挖100-150m2,深1.5m左右的暫養池。環溝、田間溝和暫養池的總面積不超過大田總面積的20%。
2、一般的田埂低。矮、小,保持的水位低,為了養好河蟹須將田埂加高加固,並壓實夯牢,大塊的土要粉碎,不能在埂中留有縫隙,造成漏水逃蟹。加高加固的田埂可防止汛期溢水和魚蟹逃逸。
3、進排水系統建設。進排水口用管道較好,水管內外都要用網包好,中間更換兩次,網眼大小根據河蟹個體大小確定。特別注意的是管道與田埂之間不能有縫隙,套用水泥澆灌、夯實。否則,進排水時如有細微水流,都會引起蟹種的逃逸。
三、防逃設施建設
1、鈣塑板防逃牆
選用抗氧化能力較強的鈣塑板,沿養蟹稻田四周埋設,通常鈣塑板高60—70cm,埋人士中10一20crn,高出地面50cm,用木樁或竹樁支撐固定,細鐵絲扎牢,接頭處要緊密,不能留有縫隙,四角作成圓弧形。這種防逃設施防逃性能好,能抗住較大的風災襲擊,是較為常用的一種。
2、塑膠薄膜防逃牆
選用農用塑膠薄膜,用毛竹或小樹樁作樁,每隔1米五根,沿稻田四周鋪設,用鐵絲固定,木樁支撐,通常用雙層塑膠薄膜,實踐證明,這種防逃牆比較堅固耐用,且造價低廉,維修加固容易。
3、水泥板防逃牆
按設計要求,用鋼筋水泥預製成一定規格的水泥板,沿稻田四周鋪設,水泥板埋入土內 20— 30cm,牆高50—60cm,四角做成橢圓形。水泥板內壁要儘量抹平抹光滑,牆基要夯實壓牢,以提高防逃性能。
4、磚砌防逃牆
選用普通的紅磚沿稻田四周砌牆,牆基人土20一30cm,底腳壓牢,牆高40—50cm,臨近稻田一面要用水泥抹平。牆頂要砌“倒檐”。
四、水稻的栽插
1、水稻要選擇生長期長,分前力強,豐產性能好,耐肥抗倒,抗病蟲,耐淹,葉片直立,株型緊湊的水稻良種。如汕優63,鹽粳87。
2、插種方式為寬窄行雙龍出海,適當增加溝、塘邊的栽插密度,一般每畝插約2—3萬叢,每叢3—5株,保證基本苗5萬株左右。晚稻在早稻的寬行中直接免耕插秧。
3、栽插前施足基肥,每畝農家肥60—70擔,餅肥150—200公斤。秧栽插前2—3天使用一次高效農藥,以防水稻病蟲害傳播。
五、蟹種的質量及運輸
稻田養蟹,要求放養的蟹種大小適中,規格整齊,體質健壯,爬行活躍,附肢齊全,無病無傷,來源於長江水系,不要購買遼蟹或巨蟹。選購蟹種時,可採取“一查二看三稱重”的辦法,一查是查清蟹種的來源和產地。二看是看蟹種規格是否整齊,附肢是否齊全,爬行是否活躍,性腺成熟的蟹比例是否過大。特別注意的是不能用性成熟的蟹和小巷蟹做蟹種,否則會引起重大經濟損失。三稱重是採取隨機取樣的方法稱重過數,凡規格在120—160隻/公斤,規格比較整齊、爬行比較活躍的,均屬質量比較好的蟹種。
蟹種運輸方法多種多樣。可選用聚乙烯網片做成網袋,網眼的大小以蟹種不會爬出為原則。裝蟹種時,先將網袋浸泡一下,然後再裝,每袋裝3—5公斤,再用汽車裝運,切忌不要擠壓。也可用蟹苗箱裝運,將蟹種裝人蟹苗箱內,五隻箱為一組,集中裝運。運動途中加強管理,定期噴灑新鮮水,嚴防曝曬風吹雨淋,以提高運輸成活率。
六、稻田養蟹模式及蟹種投放
在投放蟹種之前,套用田水噴淋蟹種3—4遍,使蟹種逐漸適應因水,然後讓其自行爬人田中。切不可將蟹種一下投人水中,以免環境變化太大,導致蟹種死亡。
投人幼蟹進行稻田養蟹的又分為畝產蟹20公斤以上、30公斤以上、50公斤以上幾個產量等級,蟹種的放養量與商品蟹畝產量直接相關。一般畝產20公斤以上商品蟹的,可放規格為120—160隻/公斤的蟹種4—5公斤;畝產商品蟹30公斤以上的,可以投放上述規格的蟹種6—7公斤;畝產商品蟹50公斤以上的,則應放蟹種10公斤。蟹種的放養時間仍以12月至翌年的3月份為主,先在稻田的暫養池中暫養,強化飼養管理,待秧苗栽插成活後再加深田水,讓蟹進人稻田生長。蟹种放養前要用生石灰等藥物徹底清池消毒,蟹種也要用藥物浸洗,以消滅蟹溝內和蟹體上的寄生蟲和致病菌,提高放養的成活率。
稻田放養早繁苗當年養成商品蟹。利用2—3月份的早繁蟹苗,通過塑膠大棚、溫室等室內強化培育,育成 400—600隻/公斤規格的蟹種,5月中旬或6月份放人稻田,以投餵動物性餌料為主,輔以植物性餌料,進行精心飼養管理,當年年底養成規格為100克/只以上的商品蟹。這種模式周期短,成本低,效益高,但商品蟹的規格偏小一些。通常每畝可放規格為 400—600/%斤的蟹種2—4公斤。
七、河蟹的飼養管理
河蟹是雜食性偏動物性的甲殼動物。在天然水域中,由於水域廣闊,水質良好,溶氧量高,水草鮮嫩且豐富。所以,河蟹雖然主要攝食植物性餌料,但生長發育良好。這表明河蟹的食性隨環境條件的變化而變化,可塑性較大。在稻田中養殖河蟹,應適當加餵動物性餌料和其它飼料以彌補天然水域中河蟹攝食動物性飼料不足的缺陷,河蟹同樣可以良好地生長發育,甚至比天然水域中生長更快。實踐表明,稻田養蟹餌料種類的差別,投餌數量與投餌方法強烈地影響著河蟹的生長發育的速度。
l、餌料種類
稻田養殖河蟹,其餌料種類主要有三大類:①動物性餌料:動物性屍體及其屠宰下腳料、蚌肉、螺肉。魚蝦;②粗飼料:穀類、山芋、馬鈴著、玉米、南瓜、西瓜片、糠鼓、豆腐渣和各種餅類;③草類:禾木科的鵝歡草、青草等,陸生鮮嫩草類,池中種植或撈人的苦草、藍草、聚草和水葫蘆等水生植物。水草是稻田養蟹必不可少的飼料之一,它不僅是河蟹喜食的餌料,也是河蟹棲息隱身的地方,可避免同類互相殘殺而提高成活率。
2、投餌數量
投餌數量的多少好環直接影響河蟹的生長速度。稻田養蟹必須堅持精、青、粗飼料合理搭配的原則,動物性精料占 30%,植物性粗飼料占 30%,草類占 40%。一般每天投餵正一 2次,投餵動物性精餌。植物性粗飼料占蟹體重的 5—10%,水陸草保持經常性、方便於河蟹援食。月投餌占稻田河蟹體重百分比詳見下表一。
表一:月投餌占河蟹體重的百分比
月份2345678910
比例3% 4% 4-5% 5-6% 6-7% 7-8% 9-10% 9% 9-8%
河蟹體重計算方法:每月隨機取河蟹20—30隻,稱重量,算出每隻均重,以每隻均重乘其全田河蟹的總數,即為河蟹當月的總體重。養殖至5—6月估死亡率為10%;7—8月;估死亡率20%;9—10月估死亡率30O左右。
3、投餌方法
河蟹不同於其它水產品,因其活動方式、時間、攝食方式等具有一定的特點。針對其特點,我們提出河蟹的“四定”技術,即“定時、定點、定量、定質”。
①定時:
河蟹的攝食強度隨季節、水溫的變化而變化。在春夏兩季水溫上升15度以上時,河蟹攝食能力增加,適時每天投餵一次。水溫15℃以下時,河蟹活動、援食減少,可隔日或數日投餵一次。因為河蟹晝伏夜出活動等,故投餌應在傍晚前後。
②定點:
養成給河蟹定點吃食,即可節省飼料,又可觀察河蟹吃食,活動等情況。一般畝選擇5個左右的投餌點或台。投餌點或台應選在坡度較大、底質較硬的地方,面積約0.5平方米。餌料台可用蘆葦一張平鋪,一端搭在池埂邊,另一端用竹桿搭在池中;或取水花生一叢2平方米,四周用草繩圍住,剪掉水花生叢上的枝頭即可。
③定質:
稻田養蟹要堅持精、青、粗飼料合理搭配。原則上3—5月份,動物性精餌相對多投餵一些,主要餵小魚蝦、動物屍體及下腳料、螺蚌肉,小麥和少量嫩草與蔬菜葉。動物性餌料要研成細末狀,便於河蟹攝食。6—9月份是河蟹生長的旺季,各種植物性飼料大量出現,要適當增加穀類、南瓜、西瓜皮等和水草,同時也搭配一定的動物性餌料,約占總餌料的30%。養殖後期10月份以後,是河蟹肥育和積聚蟹黃的重要時期,各種動物性精餌要占50%左右,主要是小魚蝦、螺蚌肉、煮熟的山芋。
④定量:
每次投餌前檢查上次投餌吃食情況,靈活掌握,具體可參見表一。
4、水質調控
稻田養蟹,由於水位較淺,要保持水質清新,溶氧充足,就要堅持勤換水。水位過淺時要適時加水,水質過濃則應更換新水。正常情況下,稻田中水深保持5—10CCI即可。注意換水時溫差不要過大,一般宜在上午 10— 11時,待河水與稻田水溫接近時進行。換水次數,4—6月份每周1次,換水量1/5,7一8月每周2—3次,每次換水l/3, 9月份後每5—10天換一次,每次換水l/4。
調節水質另一個有效辦法是定期施生石灰,一般每半月施一次,每畝用量15公斤左右,注意施生石灰的面積按蟹溝、田間溝、暫養池等的面積來計算的。定期施生石灰,即可調節池水的PH值,改良水質,又可增加池水鈣的含量。河蟹一生要蛻10多次殼,河蟹甲殼主要成份就是鈣。所以河蟹對鈣的需求較大。
5、水草移植
為了增加河蟹適口的植物性餌料,提供良好的棲息、蛻殼場所,應在蟹溝、暫養池內移栽輪對黑藻。
稻田養蟹,稻蟹共生,好處很多。蟹能清除稻田雜草,吃掉部分害蟲,促進水稻生長;而稻田又為河蟹生長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促進河蟹牛長稻田養蟹可提高種稻的經濟效益,提高農民種糧的積極性。我國稻田面積廣闊,發展稻田養蟹也是一個重要方面。
稻田養蟹的主要技術要點有:
1、選好田塊,搞好養蟹配套設施建設養蟹的稻田要求選擇靠近水源、水質良好、底質為黏土、保水性能較好的田塊,面積以3-4畝為宜。稻田養蟹蟹溝的開挖可參照稻田養魚,溝寬1.5-2m,溝深lm,呈“田”字形。稻田四周用鈣塑板或其他材料建好防逃牆,建好進、排水系統,進、排水口要用聚乙烯網布密封,冉建.道竹柵,並加蓋網,防止河蟹從進、排水口逃跑。所有這些設施建設都要在幼蟹放養前搞好。
2.栽好水稻,適時放養蟹種養蟹的稻田,宜選用耐肥力強、秸稈堅硬、不易倒伏、抗病害的豐產水稻品種,採用寬行密株栽插,並適當增加田邊栽插密度,發揮邊際優勢,增加水稻產量。
蟹種的放養規格以每千克40-60隻的為好,畝放20-30kg,也可放規格為每千克lOO-200隻的,畝放10-15kg,要求當年都能達到上市規格:幼蟹要求規格整齊,肢體齊全,體質健壯,以提高放養的成活率。
3.稻田養蟹的飼養管理,調控好水質稻田養蟹的餌料投餵方法、全年投餌量、每天投餌量、投餵次數,均可參照池塘養蟹的辦法進行規劃布局和組織實施。要在稻田中增放~些綠萍、浮萍等,7-9月份,除投餵南瓜、小麥、黃豆等植物性餌料外,還要有計畫地投餵一些小魚小蝦、豬血、蠶蛹、螺蜆、蚌肉等動物性餌料,以滿足河蟹生長的需要。
稻田養蟹的稻田應保持水深20-30cm,蟹溝水深1m,要求水質清新,溶氧豐富。高溫季節要堅持勤換水,一般每2-3天換1次,每次換水20cm左右。
稻田水淺埂薄,河蟹打洞常會造成田埂漏水,容易引起逃蟹。因此,要十分重視稻田養蟹的防逃工作,經常檢查維修防逃設施、堵塞田埂漏洞,防止暴雨沖跨防逃設施和田埂、大水漫過田埂等,還要防止農藥、化肥對水質的污染,採取有效措施消滅水蛇、水老鼠等敵害。
河蟹對化肥、農藥的反應卜分敏感。稻田養蟹最好不用農藥,如要用,應選擇高效低毒農藥。使用藥物時,先將田水灌滿,改藥液噴灑為噴霧,改高濃度為低濃度噴霧,儘量減少對河蟹的影響,稻田的施肥,最好施足基肥,追肥也應以有機肥為主,使用化肥要十分注意對河蟹的影響,從而取得稻蟹雙增產。
4.及時收穫,搞好暫養越冬稻田養蟹在9月中、下旬捕捉,捕捉的方法有放水捉蟹, 夜晚徒手捕捉以及誘捕等。河蟹收穫後要及時出售或暫養。如果稻田養的蟹種,捕獲後選擇池塘口較深、水質條件較好的作為越冬池,進行暫養或越冬,留作來年發展養蟹的蟹種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