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台州市路橋區金清鎮雙升村潘友慶等三位農民在2.8畝稻田中進行養蟹試驗,二季水稻畝產合計8552公斤,河蟹55.5公斤,稻、蟹畝淨收入4408元。1998年擴大到25畝(其中稻田養蟹種5畝),成蟹總產1900公斤,蟹種300公斤,河蟹畝產88公斤,水稻畝產873公斤總產值28.95萬元,淨收入13.9萬元,主要技術措施如下:
一、挖好溝溜,建好防逃設施
稻田養蟹必須選擇進、反映水方便,蓄水力強,漲水不淹的稻田,每丘(自然田)2-10畝。在稻田四周挖一條寬2公尺,深1公尺的環溝,田塊中間挖數條小溝,將田塊劃成數小塊,做到溝溝相通。1/3溝面養水花生、水葫蘆等,為蟹棲食、覓食、躲避敵害襲擊,提供良好場所。
應建好高標準的防逃設施,每丘田埂高度30-50公分,內埂內較牢固的尼龍層膜圍成防逃牆,並向內傾斜45-50度。進、排水口處用聚乙烯網紮緊;田埂上再建一道鐵柵或竹柵或網柵。
二、徹底清除敵害,確保全全
蟹种放養前,徹底清除稻田裡的青蛙、水蛇、黃鱔等,放蟹前15天,畝用生石灰100公斤兌水全面潑灑,殺滅敵害和病菌,改善水質條件。
三、合理放養和搭養
蟹種選擇當年早期或隔年性未成熟的優質扣蟹,規格整齊,大小一致,體質健壯,無傷病。放養期以在3-5月為宜,畝放養量3000-2000隻,搭養1-2個品種蝦苗、魚苗和泥鰍等放養時用藥物進行浸種消毒,預防疾病帶入。
四、科學投餌,促進生長
投餌採取“兩頭精,中間青”的方法:即4-5月份河蟹放養不久,為提高體質,投餵精餌料為主,並做到精、鮮、細。如投餵適口魚粉團、軋碎的小麥、螺螄和小魚蝦塊等。9-10月河蟹肥育期,也以精料為主,提高成蟹的品質和越冬成活率。6-8月份是河蟹脫殼的旺季,食量大,以青料為主,要求投餵青料占70%左右,管理得當可占80%以上。青料主要是水草、南瓜等。每天投食1-2次,晚上為主,日投餌量占蟹總量的5-7%,視每天吃食量情況進行調整。對搭養的少量其他品種不再投餌或不計數投餌量。
五、經常換水,保持水質清新
在整個養殖過程中都必須重視木質。4-6月份每隔3-5天換水一次,7-8月份每天換水一次,9-10月份每隔3天換水。每次換水量占稻田總水量的1/3-1/2,並根據水質變化、天氣情況、河蟹活動,靈活掌握換水時間和次數。換水時要注意水溫變化不能過大,流水緩慢,保持水位穩定。
六、定期消毒、預防疾病
每隔15天每畝用生石灰15公斤兌成石灰乳(5-10PPM濃度),潑灑稻田內的水溝進行消毒。定期和土黴素、複合維生素每100公斤飼料添加8克,連餵3-5天。在河蟹脫殼期前在飼料中添加2%脫殼素投餵2天。發現少量河蟹發病,用蟹康、孔雀石綠、強力殺菌劑消毒,預防和治療蟹病。
七、加強防敵害和防逃工作
老鼠、蛇、蛙是河蟹的主要敵害,要堅持常年不懈,採用捕、趕誘殺等方法捕殺。田埂固定防逃網要及時檢查,10月份部分河蟹已達性成熟,進入生殖洄游時期,此時要加強日夜巡查,做好防逃工作。
八、起捕、出售季節的選擇
11月份晚稻收割時,也是河蟹起捕上市時期。此時河蟹市場價一般偏低。潘友慶等幾位農民利用原有的稻田灌滿水,將環溝的水蓄到1公尺以上,並加強管理,使河蟹安全過冬,待春節前後,市場價格上升,再起捕上市。
九、注意事項
在稻田養蟹過程中,他們也有較多經驗和教訓。其一:扣蟹最好用自己培育的,如向外購入,要認真進行挑選,切忌老頭蟹、性腺成熟小蟹種其二:8-9月份河蟹常發生脫殼不遂症,如管理不當,就會大量死亡。應注意不能讓河蟹吃得過肥,要控制投餌量,餌料以青料為主,並常換新水,及時投餵脫殼素。1998年稻田養蟹利用田間的池塘作為蟹種暫養池,把稻田與池塘有機地結合,充分利用池塘水體,節省土地,減少基礎設施建設費用,效果很好。
十、水稻栽培技術
稻田養蟹的水稻栽培與常規水稻栽培相似,但在水稻品種選擇上應選莖稈堅挺、耐肥力強,不易倒伏、病害少、穗大粒多、品質好的高產品種,733協優46號等。因養蟹田土肥、水稻害蟲減少、病不多,一般治蟲施農藥次數比未養蟹田少得多,如用藥最好採用葉面噴施,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的農藥,嚴禁使用有機磷農藥,如治 蟲,每畝用吡蟲靈2克或蚜虱淨2克。早稻收割後,一般不翻耕,即插晚稻。施肥掌握少量多次,通常每畝每次施尿素4-5公斤或碳銨30公斤或複合肥15公斤,先排淺田水與河蟹換水結合,將肥料施在稻田中,然後再加水至正常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