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呈品字形,為抗日戰爭時期魯西南革命根據地策源地,素有“小延安”之稱。1940年底至1941年初,魯西南地委、軍分區獨立團、分區游擊大隊200人左右,在六七千頑軍包圍及進攻下,頑強堅持三村鬥爭,取得最後勝利,保住魯西南根據地。紅三村從此聞名天下。
紅三村抗日聯防遺址,位於山東省菏澤市曹縣韓集鄉劉崗、曹樓、伊莊,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1977年12月23日,授予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是一座革命遺址及革命紀念建築物
來歷
在抗日戰爭時期,這裡是魯西南抗日根據地的大本營。因日本侵略軍在作戰地圖上用紅筆把三村圈在一起,並寫了個大“赤”字,故人們稱之為“紅三村”。
“紅三村”位於韓集鎮西北2公里處,是魯西南革命鬥爭發源地,是魯西南抗日根據地的首府和中心,現被列為山東省革命紀念地重點保護單位。“紅三村”含劉崗、伊莊、曹樓三個行政村。三村鼎立成“品”字形,象一把三刃刀,又象一座連環堡,天然的地理位置,人為的歷史因素,促成了三個村的重要歷史地位。
早在1935年春,地下黨員王石鈞、劉齊濱、袁復榮等同志,即在韓集(距三村四公里)、桃源集(距三村八公里)一帶從事革命活動,相繼建立起地下交通站、農民協會和魯西南抗日救國總會,並於1938年10月組建抗日武裝大隊。1938年3月,劉崗建立黨支部,系魯西南第一個村支部,遺址即該村劉氏家祠。1939年7月,中共魯西南地委設駐劉崗村,抗日武裝大隊編入楊得志、崔田民領導的冀魯豫支隊。三村人民在黨的領導下,配合武裝力量,開展減租減息、除奸反霸鬥爭,根據地內呈現一派勃勃生機。對此,敵人恨之入骨,聞之膽寒,日寇、漢奸、頑雜軍多次征剿,皆遭慘敗,他們在軍用地圖上,用紅藍鉛筆將劉崗、伊莊、曹樓圈住,中間寫一“赤”字,意即“赤化”。三村人民反為此自豪,紅三村亦因此得名。1940年8月,日、偽、頑軍萬餘人,由頑軍王子魁作先導,直向三村進逼,四面緊縮包圍,意欲占領我紅色根據地,拔除魯西南抗日紅旗。面對幾十倍於我的強大敵人,兵民堅持地道戰、游擊戰,組成聯防,開展保衛三村、保衛根據地的鬥爭,避實就虛,主動出擊,與敵巧妙周旋,伺機殲敵,大小戰鬥幾十次,歷經四個月零三天,終於配合黃河北返回的主力部隊,一舉擊垮敵軍,殲敵1500人,繳槍近千支。創造了平原地抗爭待援,以少勝多的光輝戰績。
劉崗村
總人口3518人,耕地面積3245畝,2014年人均純收入達到12000元,村民主要從事木材加工、畜禽養殖,個體工商戶430戶,大型養殖戶15戶。村各街道都通了柏油路,戶戶通自來水,有線電視入戶率達90%,適齡兒童入學率達100%。劉崗村逢古歷五、十成集市,周邊十餘個村的民眾紛紛來此交易。
曹樓村
總人口3807人,耕地面積3649畝,2014年人均純收入10000元以上,村民以木材加工、畜牧養殖、建築為主,有木材加工戶360戶,大型畜牧養殖15戶,建築隊11家,從事建築民眾200多人。主要街道都通柏油,戶戶通自來水,有線電視入戶率85%以上,適齡兒童入學率達100%。
伊莊村
總人口2076人,耕地面積1755畝,2014年人均純收入10000元以上,居民以木材加工為主,有木材加工戶160戶。主要街道都通柏油,戶戶通自來水,有線電視入戶率80%以上,適齡兒童入學率達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