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家檉
性 別:男
民 族:漢族
籍 貫:安徽休寧
出生年月:1874年
犧牲日期:1914年09月23日
少時隨徽州著名學者胡卓峰讀書,1897年考入武昌兩湖書院。1899年被選送赴日本留學,入帝國大學農科。在東京結識孫中山,對孫中山的革命主張頗為贊同。1901年協助秦力山、沈翔雲等在東京創辦《國民報》,宣傳反清革命思想。次年,贊助章太炎等在東京發起“支那亡國二百四十二年紀念會”。1903年參加發起“拒俄義勇隊”(後改名為“軍國民教育會”,被推為歸國運動員。1905年協助宋教仁創辦革命刊物《二十世紀之支那》,任編輯長,專司事務工作。7月30日,在孫中山親自主持下宣誓加入同盟會,並與孫中山、黃興等七人被推為同盟會章程起草人。8月20日,被選為同盟會外務科負責人。清政府頒布《取締清韓留日學生規則》後,曾出面組織“學界調停會”,以調解留日學生中“聯合會”與“維持留學界同志會”之間的矛盾。1906年2月歸國,任北京大學農科教授。回到北京後,曾利用擔任肅親王善耆家庭教師的機會,一面秘密宣傳革命,一面多方掩護和營救革命黨人。1907年再赴日本,曾設法為《民報》籌集經費。1909年回到北京。1911年3月,與白逾桓等創辦《國風日報》,宣傳反清革命,鼓吹民主共和。武昌起義爆發後,與吳祿貞、張紹曾、藍天蔚等密謀發動新軍起義,圍攻北京,因吳祿貞被刺未果。1912年充任安徽軍政府高等顧問。袁世凱擔任臨時大總統後,一度返回家鄉。1913年奉黃興之命赴皖贛兩省,協助柏文蔚、李烈鈞布置討袁事宜。二次革命失敗後,繼續留在國內,與袁世凱做鬥爭,曾撰寫《袁世凱黃粱夢》一文,揭露袁世凱稱帝陰謀。1914年初,與熊世貞等人組織“鐵血團”,圖謀暗殺袁世凱。後因計畫泄露,遭到逮捕。9月23日,在北京被害。
程家檉(1874~1914)字韻蓀、豫蓀、下齋。安徽休寧人。出生書香世家,清末秀才。19歲考入武昌兩湖書院。1899年選送日本官費留學。結識孫中山。1905年加入同盟會,與孫中山、黃興等7人被推舉為同盟會章程起草人.加入“興中會”與秦力山等人先後組織成立“ 勵志社”、“懇親會”、“青年會”。創辦《譯書彙編》和《國民報》宣傳革命,反對滿清 統治,並參加“拒俄”、“拒法”反帝愛國運動。1903年秋,潛回國內,策動革命。清廷始 以高官厚祿收買,繼以“逆豎倡亂”罪名,斥令兩湖書院開除其學籍,取消官費留學資格, 並懸賞緝捕,遂再渡日本。1905年與宋教仁、田桐等在東京創辦《二十世紀之支那》雜導, 任編輯長。同盟會成立,雜誌更名為《民報》,為同盟會機關報。曾被選為同盟會外務科負責人。1906年回國,先後任京師大學堂教授、郵傳部主事。次年遭袁世凱緝捕,避逃日本。 1909年載泮攝政,應陸軍部之聘,回國編纂陸軍教科書,與程夢余籌創辦《國風日報》。辛亥革命成功,孫中山授予幽燕招討使之職,後改授安徽省軍政府高等顧問。1913年,在《國風日報》上發表《袁世凱黃粱夢》一文,檄討袁世凱復辟。“二次革命”失敗,潛入北京, 與熊世貞等密謀刺殺袁世凱,事泄被捕,於翌年9月23日就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