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服

稅服

“稅服”主要是指稅務制服。國稅部門和地稅部門使用的稅服是同樣的。

基本信息

詞語釋義

古時用稀疏細布所制的喪服。稅,通“ 繐 ”。《左傳·襄公二十七年》:“公喪之,如稅服,終身。” 杜預 註:“稅,即繐也。” 孔穎達 疏引 鄭玄 曰:“凡布細而疎者謂之繐。”

脫去衣服。稅,通“ 挩 ”、“ 脫 ”。《左傳·襄公二十八年》:“ 陳須無 以公歸,稅服而如內宮。”

補行服喪之禮而穿喪服。《魏書·禮志四》:“假令妻在遠方,姑沒遙域,過期而後聞喪,復可不稅服乎?” 清 黃宗羲 《陳母沉孺人墓志銘》:“夫稅服者,過時而服,其日月亦近耳。”

稅服 稅服

現在“稅服”主要是指稅務制服。國稅部門和地稅部門使用的稅服是同樣的。

根據國務院批准,全國稅務系統服裝改革工作從2007年1月1日正式啟動,為便於全省國稅系統廣大稅務幹部了解本次服裝改革的有關內容,準確把握稅務標誌的含義,總局現將服裝的樣式、內容特點的原則、服裝變化等公布如下:

一、稅務服裝改革原則。根據國務院審批的稅務服裝改革方案,本次服裝改革堅持以下四個原則:一是新款稅務服裝的款式仍保持制式,體現嚴肅、莊重的職業形象;二是保持原春秋服、冬服的藏藍色以及主要面料成份;三是保持肩徽(小燈籠)作為標誌主體圖案,圖案中心是“稅”字,連同外圓形成“中”字,整個圖案將中國稅務簡化為“中稅”構成。圖案四周呈圓形周轉狀,寓意為稅收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的性質。圖案外形又呈雙手捧合的形狀,意為稅收工作需要社會的支持。圖案兩側似鉗形、夾固狀,反映控制偷漏稅、依法治稅的嚴肅性。圖案整體也似一盞燈籠,意為稅收幹部必須清正廉明。圖案具有的公路環線建築的整體感覺,象徵著稅收與社會主義建設的緊密聯繫;四是保持“中國稅務”字樣的胸章標誌。

二、服裝改革的主要特點。一是春秋裝、冬裝由小翻領改為三粒扣和四粒扣西裝;二是夏裝長袖衫由黃綠色改為淺藍色、夏裝半袖衫由黃綠色平口衫改為月白色夾克式襯衫;三是春秋內穿長袖襯衣和夏裝半袖衫面料改為透氣性好、穿著較為舒適的面料;四是取消男帽上的紅牙線和黑帽牆,改為藏藍色。大檐式女帽改為小檐卷帽;五是帽徽由單一國徽改為國徽下增加麥穗和飄帶、肩徽在原圖案下面增加了麥穗和齒輪,寓意為稅收來源於經濟發展,麥穗和齒輪分別表明中國經濟以農業為基礎、工業為主導。

三、著裝範圍。本次服裝改革進一步明確了著裝範圍,著裝範圍為:縣(區)以上稅務局直接從事稅收徵收管理、稅務稽查的公務員,以及稅務所(分局)的公務員。對臨時聘用相對固定從事稅收征管的臨時人員不列入著裝範圍。公務服保留原辦法的規定,“在稅務系統著裝單位中,可按未列入著裝範圍的編制內幹部人數的10%製作公用服”

四、服裝改革經費和時間安排。按國務院批覆的稅務服裝改革方案,新制服所需經費,仍由個人承擔30%,其餘由財政資金安排解決,中央財政不再另行安排經費。換裝從2007年1月1日開始,三年內完成。根據我省國稅系統換裝工作安排,定於2007年至2008年換裝全部到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