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畝而稅”的內容﹐在《管子》中有簡略的記載。諸侯國中首先改革租稅制度的是齊國。齊桓公十九年(前668)採納管仲的建議﹐實行井田制下的“相地而衰征”﹐即取消公田﹐以九夫為井﹐視土地的美惡及年歲的豐歉而徵收田稅。其後晉國於晉惠公六年(前645)“作爰田”。爰﹐易也﹐變易的意思。有人認為作爰田就是像齊國那樣“案田而稅”。《春秋》宣公十五年(前594)﹐ 魯國“初稅畝”實行了“履畝而稅”的改革。此後﹐楚﹑鄭等國似乎也進行過類似的改革。
在封建時代,土地為貴族所專有,農人對封君每年應納定額的租稅,是為粟火之徵;農人每年在農隙時,又須為封君服數日勞役,從事浚河渠、築城防、建宮殿等工作,封君貴族對外有戰事,農人須貢獻車牛或勞力,即所謂力役之徵;逢年過節,農人尚須進獻豬、兔、雞或絲布之類,叫做布帛之徵。
《孟子·騰文公篇》指出,古代田賦繳納的方式是“夏後氏五十而貢,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畝而徹。”夏代農人耕田五十畝,課五畝之稅,繳納定額的田賦,稱為貢。殷行助法,農人耕作於封君貴族土地上,以一部分勞力的收穫貢獻於貴族封君,一部分歸農人自用。農人耕種七十畝之田,負擔七畝的收穫,就是繳納十分之一的稅。周行徹法,農戶授田百畝,亦征什一稅。
上古時代,一度實行井田,井田制度的立法本意,不僅在使人民福利均等,同時也要使賦稅的負擔均等。其力役之徵,以每戶征一人為原則,一年不過三日。到春秋戰國時代,周室式微,搖役橫作,公田不治;井田制度崩潰,什一稅的制度隨之破壞,賦稅加重,魯、齊各國,“租稅倍於常”,什分取二,甚至什分取三。孟子曾說“什一而稅,王者之政。”可見戰國稅額不止什一。董仲舒亦謂:“古者稅民不過什一,其求易共;使民不過三日,其力易足。民財內足以養老盡孝,外足以事上共稅,下足以畜妻子極愛,故民說從上,至秦則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賣買,富者田連仟佰,貧者無立錐之地。又顓川澤之利,管山林之饒,荒淫越制,逾侈以相高;邑有人群之尊,里有公侯之富,小民安得不困?又加月為更卒,已復為正,一歲屯戍,一歲力役,三十倍於古;田租口賦,鹽鐵之利,二十倍於古。”戰國以來,各國課徵重稅,秦代稅額,尤其苛重。
春秋﹑戰國時在保持井田的形式下﹐進行了履畝而稅的改革。商鞅變法以後﹐民得買賣土地﹐確立了私有土地制﹐租與稅才分離開來。
相關詞條
-
履畝
履畝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是lǚ mǔ ,是謂實地觀察,丈量田畝。
-
初稅畝
《左傳》中記載:“初稅畝,非禮也,谷出不過藉,以豐財也。” 初稅畝是中國古代春秋時期魯國在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實行的按畝徵稅的田賦制度,它是承認...
背景 內容 影響 評價 -
魯國初稅畝
魯國初稅畝,春秋時期,魯國在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實行的按畝徵稅的田賦制度。它是承認私有土地合法化的開始。 春秋時期,由於牛耕和鐵農具的普及和套用...
-
稅事春秋
稅事春秋第21集方田均稅 稅事春秋第20集品茶論稅 稅事春秋第01集大禹治稅
基本信息 劇情簡介 -
春秋時期稅制改革
的稅制改革: (一)魯 初稅畝 《左傳》曰:“初稅畝,非禮也,谷出不過藉,以豐財也。” 《公羊傳》曰:“稅畝者何?履畝而稅也。” 《公羊通義·魯語...畝“,所以認為“非禮”,即不合乎舊的法制的。由“藉而不稅”到“履畝而稅...
背景 措施 原因探析 影響 -
古代稅法
稅。春秋時代,由於井田制日益瓦解,舊的奴隸制的剝削方式無法維持下去,各諸侯國相繼實行“履畝而稅”的賦稅制度,如齊國的“相地而襄征”,魯國的“初稅...,實什稅五也。” 魏武帝初興,實行計畝而稅、計戶而征的賦稅法令:每畝粟...
古代稅法 正文 配圖 相關連線 -
禮記
曲禮 曲禮曰.毋不敬.儼若思.安定辭安民哉. 敖不可長.欲不可從.志不可滿.樂不可極. 賢者狎而敬之.畏而愛...
-
中國古代稅收制度
實行“履畝而稅”的田賦制度。如齊國的“相地而衰征”,即根據土地的好壞或遠近分等級徵收田賦;魯國的初稅畝,即不分公田、私田,均按畝繳納租稅;楚國...東漢末期,指按民戶所進行的征納。曹魏正式頒布法令,實行計畝而稅、計戶而征...
-
大唐[唐朝的別稱]
朝代簡介唐朝疆域圖 從公元618年唐朝建立到907年被朱溫滅掉,共存在了二百八十九年。唐朝一般分為兩個時期,即前期和後期。中間以...
朝代簡介 前期發展 後期發展 經濟南移 邊疆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