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為了加強營養,科學松鼠會將於2010北京科技周期間舉辦“科普好書七日談”大型系列讀書活動[1]。科普好書七日談海報自2010年5月15日(周六)始一周時間內,科普讀書沙龍將以“像藝術家一樣思考──讓大腦自由吧”、“水的渴望”、“未來的城市,你如何讓生活更美好?”、“複雜世界的新科學——科學可以重新統一嗎?”、“與災難同行”、“生物多樣性”、“從學數學到用數學”七個不同主題和大家分別探討相關知識,傳播精確科學,推介科普好書。
屆時將有眾多專家學者前來與讀者分享自己的閱讀體驗和科學感悟。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胡作玄研究員、北京大學心理學系毛利華老師、北京師範大學系統科學系張江老師、新華社高級記者王軍老師、科幻評論家嚴蓬先生、北師大生命科學學院劉全儒教授、還有神秘藝術家等將為廣大讀者獻上一頓美味可口的精神大餐[2]。
參加單位
主辦單位:2010北京科技周組委會、科學松鼠會、北京市科協、百度協辦單位:單向街、首都圖書館、雨楓書館、集智俱樂部、叄號會所、42科幻工作組、庫布里克書店、鳳凰讀書會、三聯韜奮書店、商務印書館涵芬樓書店
網路合作:新浪科技
視頻合作:土豆網
具體內容
1、像藝術家一樣思考——讓大腦自由吧
協辦:單向街·藍色港灣店時間:5月15日14:00-17:00
地點:朝陽區 朝陽公園路6號院 藍色港灣11號樓水岸街16號
人數:60人
嘉賓:毛利華,北京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
神秘藝術家
關鍵字:大腦 記憶力 左撇子
建議閱讀書目:《我是左撇子》
《右手,左手》
《讓大腦自由》
《追尋記憶的痕跡》
《找尋逝去的自我》
導語:
為什麼大多數人是右撇子?為什麼很多天才畫家都是左撇子?
為什麼有的人記得住怎么騎腳踏車卻記不住身份證號碼?
為什麼有人在書上讀到“天空”這個詞,嘴裡會湧出檸檬的酸味?
為什麼歐洲人寫字是從左到右,而阿拉伯人是從右到左?
我們的大腦就像一個開著蓋子運轉的攪拌器。大千世界的種種信息在進入大腦的瞬間就會被切割成不連續的碎片,並在我們的腦子裡四處飛濺。為了使一個故事連貫,大腦會樂於插入一些虛假的劇情,因為大腦總是想讓困惑和混亂的世界變得有條理。
同樣的,左撇子作為一種特殊的生理現象,也一直受到人們關注。因為與眾不同的習慣,他們曾經倍受壓制,也因為獨特的天賦,他們對人類文明的貢獻比例遠遠大於他們在世界總人口中的比例。文藝復興時期的三傑,達文西、米開朗基羅和拉斐爾都是左撇子,左撇子畫家們是怎么看待這個世界的呢?
大腦是我們最熟悉的人體器官,因為我們無時無刻不在使用著它;大腦也是我們最陌生的人體器官,因為它還有著太多的未解之謎。本次讀書活動,就讓我們在專家們的帶領下,隨著一本本優秀的科普讀物,走進神奇的大腦世界[3]!
2、水的渴望
協辦:首都圖書館時間:5月16日14:00-16:00
地點:朝陽區東三環南路88號 首都圖書館 二層報告廳
人數:120人
嘉賓:王建,原任職於北京市環保局。曾獲北京市科技進步二等獎。香港中文大學訪問學者。
李皓,德國漢諾瓦大學自然科學博士學位。建立了地球縱觀數字圖書館。1996年成為環境科普志願者。現為中國科學院老科學家科普演講團成員。
關鍵字:水旱 環保
建議閱讀書目:《把雨水帶回家》
《當江河枯竭的時候》
導語:
西南地區的嚴重旱災引發了公眾對於水資源的關注。長江枯水、黃河斷流、渤海赤潮、太湖污染……觸目驚心的一系列事件就發生在我們身邊。而城市用水的日益緊張更是已危及到我們的日常生活。我們該怎樣反思人類行為對水資源的破壞;又該如何破解人類發展與水資源開發利用間的關係;更重要的是我們如何行動起來更有效地加入保護水資源的行列中。首都圖書館攜手科學松鼠會在2010年北京市科技周期間推出本場讀書沙龍,通過專家的閱讀推薦及對以上問題的解析,以期讓大家可以更好地了解地球,了解地球上的水世界。
3、未來的城市,你如何讓生活更美好?
協辦:雨楓書館·崇文門店時間:5月17日19:00-21:30
地點:崇文區 東打磨廠街7號 時尚新世界百貨商場F2
人數:80人
嘉賓:王軍,新華社高級記者
關鍵字:城市 生態 建築 交通
建議閱讀書目:《未來城》
《我們共同的未來》
《生態城市伯克利》
《只有一個地球》
《食物越多越飢餓》
導語:
你是不是也覺得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是13號線和2號線的換乘?
你是不是也常常45°仰望天空,覺得天沒以前藍空氣沒以前新鮮?
你是不是也擔心自己將來會生不起病,孩子會上不起學?
你是不是也鍋居在幾平米的小屋感嘆著自己的那點薪水永遠跑不過房價?
……
而這一切的一切都跟一個未來的城市有關,在這次分享活動中,
XXX和XXX將會從城市交通、商業服務、市政設施、綠色空間、
城市住房、公共衛生等方面就如何利用科技手段創造可持續的人居模式進行討論。
我們倒是要看看,未來的城市,你如何讓生活更美好?
4、科學可以重新統一嗎?
協辦:集智俱樂部叄號會所
時間:5月18日19:00-21:30
地點:海淀區 北三環西路43號中航工業青雲公司43C
人數:60人
嘉賓:張江,北京師範大學系統科學系講師,中科院系統所博士後
狄增如,北京師範大學系統科學系教授,複雜網路研究專家
關鍵字:系統科學 混沌理論
建議閱讀書目:《複雜——誕生於混沌與秩序邊緣的科學》
《隱秩序——適應性造就複雜性》
《連結網路新科學》
《宇宙為家》
《脆弱的領地》
導語:
能源危機、環境污染、生態破壞,所有這些現代人問題的根源都來源於人們習以為常的二分性世界觀和還原論的思維方式。然而正當20世紀初人們還原物質為一個一個孤立的原子甚至夸克的時候,一批科學家創立了一門叫做複雜性的科學,他們重新把被還原論科學家們肢解的宇宙重新組裝起來,尋找制約生命系統、經濟社會系統、網際網路的共有規律。
古希臘時代,科學家沒有分類,甚至和哲學、藝術都是一家。
公元十七世紀,文藝復興後的歐洲,牛頓和他腳下的巨人們開創了以數理思維和實驗為基礎近代科學,幾百年來,諸多聰明絕頂的頭腦把這種科學發展得越來越強大,並深刻地進入到現代社會每一個人的生活。與此同時,由於人類理解世界的局限性,在現實中也出現了越來越細的學科分工,許多科學工作者就像生產流水線上的精細工人,對自己手頭上的活計可以熟練擺弄,堪稱“專家”,但對其他學科,甚至本學科內一尺之遙的其他分支卻如大眾一樣“文盲”。
不過,這種現狀正在被半個多世紀以來發展起來的一些新科學所改變,世界本來就是複雜的,要認識到這個複雜世界的真實面貌,需要的是它們——不管是被稱作“系統科學”也好,“複雜科學”也罷,它們已經不再只是那個流水線上的機械臂,它們需要頭腦和智慧,一如牛頓身前身後幾百年間奠定經典科學大廈基礎的那些巨人們。
集智俱樂部將在以下幾本科普讀物的帶領下,與大家共同回顧這段歷史,共同思考未來的新科學!
5、與災難同行
協辦:42工作組庫布里克書店
時間:5月19日19:00-21:30
地點:東城區 東直門香河園路1號當代MOMA北區T2座一層
人數:60人
嘉賓:史培軍,北師大副校長,中國國際減災十年委員會專家組副組長
嚴蓬,《環球銀幕》雜誌主編,科幻評論家
關鍵字:災難 科幻
建議閱讀書目:《終極抉擇——威脅人類的災難》
《全球災變與世界末日》
《當災難降臨》
《流浪地球》
《我是傳奇》
導語:
細閱人類的歷史,乃至上推到自出現生物以來的進化史,幾乎每一次重大變化都或大或小有著災害的動因,究竟是螺鏇式上升的邏輯必然?還是宇宙之鐘擺動的必然震盪呢?
以古鑒今,我們無疑遠勝過漫天塵埃下的恐龍或草原上的猿人,但以今日所知,人類的文明史只是宇宙蒼茫中的一轉瞬,我們不可能知道天上的銀河深處是否已經爆發了射線狂潮,也預測不到腳下的大地何時開始顫動,甚至連下次瘟疫是否來自我們身邊都無法確定,更何況還有墨菲定律這只不穩當的手握著達摩克利斯之劍。人類,仍然處在各種各樣的危機之中。
與災難同行,讓人類變得越發堅韌,追求更多的知識,更重要的,是讓每一個人能夠面對危險和未知,學會接受和嘗試改變自身的命運。
6、物種多樣性
協辦: 鳳凰讀書會三聯韜奮書店
時間:5月20日19:00-21:30
地點:東城區 美術館東街22號
人數:60人
嘉賓:劉全儒,北師大生命科學學院教授
自然博物館
WWF
關鍵字:博物學 生態
建議閱讀書目:《生命的多樣性》
《一百種尾巴或一千張葉子》
《與動物對話》
《常見野花》
《生命的未來》
導語:
2009年,是達爾文誕辰200周年,達爾文關於大自然的運轉方式以及生物多樣性的理論被不斷拓展延伸,形成了現代生物學的基礎。
聯合國將2010年定為國際生物多樣化年。它意味著,我們作為地球的主人將意識到地球生態的危機。也許有些物種已經滅絕,有些即將滅絕,有些永遠不會滅絕,可是我們對這些真的是一無所知。會不會直到有一天,人類成為這個美麗星球的最後一個物種?今天,我們藉助幾本科普書籍,來翻看我們自然界的種種神奇,珍惜現有的物種,從了解我們自己的無知開始吧。
7、從學數學到用數學
協辦:商務印書館涵芬樓書店時間:5月21日19:00-21:00
地點:東城區 美術館東街22號
人數:80人
嘉賓:胡作玄,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研究員,《數學之旅》叢書審校。
關鍵字:數學 數學史
建議閱讀書目:《數學之旅》叢書
導語:
為什麼我們要十幾年如一日地把數學當成一門不得不學的主課?那些枯燥和複雜的數學定理、公式對我們的普通生活有什麼用?對數學存在這樣疑問的人並不在少數。由商務印書館引進的這套美國約翰·塔巴克著的“數學之旅”叢書,在作者講述的數學歷史長河中徜徉,或許能解釋我們的些許困惑,並讓我們見識到數學迷人的一面。
數學有著幾千年的歷史。數學的歷史最早開始於人類要用星星預測未來,後來有了古希臘人到埃及用幾何方法測量金字塔的高度,再以後有了哥白尼、伽利略、牛頓、達·芬奇……一個又一個響亮的名字,他們大膽的構想、計算、實驗,才鋪就一條數學之路。
數學不是狹窄的學科領域,數學本身多姿多彩,它不僅與天文學、力學同根連枝,還與音樂、哲學等交織共生,正因為如此,數學在各個領域中的套用也很多:文藝復興的巨匠們的繪畫之所以栩栩如生,正是由於他們掌握了透視的基本方法,這導致射影幾何學的誕生;大航海時代也推動了地圖(海圖)繪製技術的發展,它反過來也推動了人們了解曲面的幾何學。數學的實質在於有一套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普遍理論及方法,對此數學史可以給出“全息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