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之際

《秋冬之際》是由明代的譚元春寫的一篇散文。

基本信息

【名稱】《秋冬之際》

【年代】明代

【作者】譚元春

【體裁】散文

作品原文

秋冬之際
昔人言:“秋冬之際,尤難為懷[1]。”以之命篇,非是之謂也。何嘗快,獨無憂,予之不懷良易矣。
然則曷取焉?夫已冬而秋,不猶之方春而夏乎哉?鸚花藻野,則春同在夏矣;紅黃振谷,則秋不遽冬矣。故君子際之以答歲也[2]。況獨往苦少,同志苦多;泛則方舟,登或共屐;非甚喑滯[3],其何默焉。然當斯際也,以游則山澹澹而不至於癯[4],水岩岩而不至於嬉[5],故淵明所謂“良辰入奇懷”[6],靈運所謂“幽人嘗坦步”[7],每臨境下筆,皆抱此想矣。

作品注釋

[1]“秋冬”二句:語出《世說新語·言語》。
[2]際:遇。
[3]喑(yīn):緘默,不說話。
[4]澹澹:恬靜。
[5]岩岩:高峻的樣子。
[6]“淵明”句:語出陶淵明詩《和劉柴桑》。
[7]“靈運”句:語出謝靈運《登永嘉綠嶂山詩》。

作品簡析

這篇文章選自《譚友夏合集》卷二十三。文章從“昔人言”引發出一番不同昔人的議論,說明秋冬之際的景致猶如“方春而夏”時,此時遊覽山水別是一種境界。

作者簡介

譚元春
(1586~1637)明代文學家。字友夏,湖廣竟陵(今湖北天門縣)人。公元1627年(天啟七年)鄉試第一。與同里鍾惺評選《唐詩歸》、《古詩歸》,因此鍾、譚名滿天下。然兩人學不甚富,其識解多僻,大為時人所譏。有《岳歸堂稿》、《鵠灣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