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位

禪位

禪位是中國統治者更迭的一種方式,指在位君主生前便將統治權讓給他人。語出唐劉知幾《史通·疑古》:堯知子丹朱不肖,故有禪位之志。

基本信息

引證解釋

禪位【shànwèi】:禪讓制,是中國統治者更迭的一種方式,指在位君主生前便將統治權讓給他人。形式上,禪讓是在位君主自願進行的,是為了讓更賢能的人統治國家。通常,禪讓是將權力讓給異姓,這會導致朝代更替,稱為“外禪”;而讓給自己的同姓血親,則被稱為“內禪”,讓位者通常稱“太上皇”,不導致朝代更替。

史記.卷三十六.陳杞世家.太史公曰:[舜之德可謂至矣!禪位於夏,而後世血食者歷三代。

三國演義.第八十回:[昔者唐堯禪位於虞舜,舜亦以命禹:天命不於常,惟歸有德。

概述

禪位即:古代君主實行的王位禪讓。

禪讓禪讓

禪讓,中國原始社會末期推選部落首領的制度。相傳堯年老的時候,舉行部落聯盟議事會,各部落領袖都推舉舜為繼承人。堯便對舜進行了3年考核 ,認為他可以勝任,就命舜攝位行政。堯死後,便由舜繼任為首領。舜繼位後,也用同樣的方式選拔首領。經過治水考驗,禹在舜死後便成為首領。禹繼位後也先後用同樣的方式選拔了皋陶、伯益作繼承人。這種經過民主方式推選首領的方法,反映了中國原始社會末期的軍事民主制傳統。禹死後,他的兒子啟以父傳子的方式繼承了王位,以後歷代相沿。禪讓制遂廢。

傳說黃帝以後,在黃河流域的部落聯盟出觀了堯、舜、禹三個著名的領袖。關於他們“禪讓”的故事,古書有不少記載。堯,號陶唐氏,是帝嚳的兒子、黃帝的五世孫,居住在西部平陽(今山西省-臨汾縣一帶)。堯當上部落聯盟的首領,和大家一樣住茅草屋,吃糙米飯,煮野菜作湯,夏天披件粗麻衣,冬天只加塊鹿皮禦寒,衣服、鞋子不到破爛不堪絕不更換。老百姓擁護他,如愛“父母日月”一般。堯在位七十年後,年紀老了。他的兒子丹朱很粗野,好鬧事。有人推薦丹朱繼位,堯不同意。後來堯又召開部落聯盟議事會議,討論繼承人的人選問題。大家都推舉虞舜,說他是個德才兼備、很能幹的人物。堯很高興,把自己的兩個女兒娥皇、女英嫁給舜,並考驗了三年才將帝位禪讓給舜。舜,號有虞氏,傳說是顓頊的七世孫,距黃帝九世,生於諸馮 (在今山東省境內)。舜接位後,親自耕田、打漁、制陶,深受大家愛戴。他通過部落聯盟會議,讓八元管土地,八愷管教化,契管民事,益管山林川澤,伯夷管祭祀,皋陶作刑,完善了社會管理制度。他也仿照堯的樣子召開繼位人選會議,民主討論。大家推舉禹來做繼承人。舜到晚年身體不好,依舊到南方各地去巡視,竟病死在蒼梧(今湖南境內)的途中。舜死後,禹做了部落聯盟的首領。 堯舜“禪讓”的歷史傳說,反映了原始公社的民主制度

相關記載

姬噲是燕易王的兒子,易王去世後,姬噲繼位。姬噲作為燕國的君王,為燕國操了一輩子心,卻沒為自己贏來一個名號,常被大家直呼其名,稱為是燕王噲,這在春秋戰國時期絕為少見。
燕王噲即位後,雄心勃勃,宏圖大志,決心推行改革,實行富民強國政策,使自己成為一代明君,受萬人景仰。可惜燕王噲志向遠大,能力卻有限,周邊齊楚秦趙等大國都摩拳擦掌,想要在群雄並起的列國異軍突起,並非易事。折騰了幾年,燕王噲的改革收效甚微。時值燕國宰相為子之,謀略才幹出眾,政績頗受好評。燕王噲深感自己治國無力,漸漸將國家大權放給子之,子之漸漸位高權重。有一次,知名大忽悠蘇秦的弟弟蘇代,以齊使的身份出使燕國,燕王噲問詢齊王的情況。蘇代和子之是親家,為了使子之更受寵信,便說:“齊王不信任他的大臣,必定做不了霸主。”燕王噲當然上當,從此更加信任子之。子之由此贈予蘇代黃金百鎰。子之治國的能力不見得有多大,但著實摸透了主子的心理。他深知,燕王噲真實需要的,不是治理好燕國,而是想為自己贏得賢君的美名。此時,投機分子鹿毛壽也看透了燕王噲的心理,鹿毛壽與子之二人一拍即合,決定聯手大幹一票。由鹿毛壽繼續蠱惑燕王噲:“當年堯將天下讓給許由,許由沒有接受,但堯的美譽天下遍知。您不如也將國家讓給宰相子之,之子必不敢接受,但您的高尚品德,也必定天下皆知。”燕王噲被賢君的美譽誘惑得昏了頭,也感到自己治國無望,想成為名君賢君,禪讓君位,可謂是一條捷徑,這么一想,竟然真的將王位禪讓給了子之。這一次禪讓,子之雖然沒有接受,但在眾臣面前,儼然一副君王的架式。過了不久,燕王噲將食祿三百石以上官員的信印,全部收回來,交給子之重新任用。此時,子之正式坐上君王的寶座,行使君王的權力。這下燕國太子不幹了:“天下本是我的,怎么可以讓給一個不相干的人?”於是聯合親信,攻打子之,燕國瞬間陷入內亂。早已虎視眈眈的齊國,趁機攻破燕國,可憐燕王噲禪位的美譽還沒享受幾天,便慘死於戰亂之中。禪讓固然無錯,但燕王噲讓給奸人,而非賢人,加之其禪位動機也不純,終成為一個歷史鬧劇。而燕王噲本人,也落為歷史看客的笑柄。

禪位的皇帝

上古三帝堯舜禹
西晉西晉惠帝司馬衷後涼後涼懿武帝呂光北魏北魏獻文帝拓跋弘北齊北齊武成帝高湛北齊後主高緯北周北周宣帝宇文贇唐朝唐高祖李淵禪位給太宗李世民唐睿宗李旦禪位給玄宗李隆基唐玄宗李隆基禪位給肅宗李亨唐順宗李誦禪位給憲宗李純北宋宋徽宗趙佶禪位給欽宗趙桓南宋宋高宗趙構禪位給孝宗趙昚宋孝宗趙昚禪位給光宗趙淳宋光宗禪位給寧宗趙擴西夏夏神宗李遵頊禪位給獻宗李德旺清代清高宗乾隆禪位給仁宗嘉慶中國上古時期的禪讓制度,最早記載於《尚書》之中,但其真實性一直存在爭議。後來中國的王朝更替,也有以禪讓之名,行奪權之實的。這些“禪讓”包括:西漢→新朝8年,西漢的孺子嬰禪讓給新朝的王莽東漢→曹魏→西晉220年,東漢獻帝劉協禪讓給曹魏文帝曹丕265年,曹魏元帝曹奐禪讓給西晉武帝司馬炎東晉→南朝宋→南朝齊→南朝梁→南朝陳420年,東晉恭帝司馬德文禪讓給南朝宋武帝劉裕479年,南朝宋順帝劉準禪讓給南朝齊高帝蕭道成502年,南朝齊和帝蕭寶融禪讓給南朝梁武帝蕭衍557年,南朝梁敬帝蕭方智禪讓給南朝陳武帝陳霸先東魏→北齊550年,東魏孝靜帝元善見禪讓給北齊文宣帝高洋西魏→北周→隋朝→唐朝→後梁557年,西魏恭帝元廓禪讓給北周孝閔帝宇文覺581年,北周靜帝宇文衍禪讓給隋朝文帝楊堅618年,隋恭帝楊侑禪讓給唐高祖李淵705年,周聖神皇帝武曌禪讓給唐中宗李顯(內禪)907年,唐哀帝李祝禪讓給後梁太祖朱溫南吳→南唐937年,南吳睿帝楊溥禪讓給南唐烈祖李昪後漢→後周→北宋951年,後漢李太后下誥將後漢皇位禪讓給後周太祖郭威960年,後周恭帝柴宗訓禪讓給宋太祖趙匡胤
其他以下是其餘在中國歷史上曾完成禪讓程式,但隨即以失敗告終的政權前316年,戰國時代的燕王姬噲禪讓給子之403年,東晉安帝司馬德宗禪讓給桓楚武悼帝桓玄551年,南梁帝蕭棟禪讓給漢帝侯景619年,隋帝楊侗禪讓給鄭帝王世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