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
福島第一核電站(FukushimaINuclearPowerPlant)所在地點:日本福島縣雙葉郡大熊町
經緯度:東經141度01分57秒,北緯37度25分17秒。
福島第二核電站(FukushimaIINuclearPowerPlant)
所在地點:日本福島縣雙葉郡的楢葉町和富岡町。
經緯度:東經141度01分16秒,北緯37度19分10秒。
福島一站1號機組於1971年3月投入商業運行,二站1號機組於1982年4月投入商業運行。福島核電站的核反應堆都是單循環沸水堆,只有一條冷卻迴路,蒸汽直接從堆芯中產生,推動汽輪機。福島核電站一號機組已經服役40年,已經出現許多老化的跡象,包括原子爐壓力容器的中性子脆化,壓力抑制室出現腐蝕,熱交換區氣體廢棄物處理系統出現腐蝕。這一機組原本計畫延壽20年,正式退役需要到2031年。2011年東京電力計畫為第一核電站增建兩座反應堆。
日本福島縣政府於2011年2月16日召開會議,政府通過了東京電力公司(TEPCO)所屬的福島-1-3核電廠(NPP)使用混合氧化物燃料(MOX)發電的申請。TEPCO起初在1998年獲得了在福島-1-3核電廠使用MOX的初步協定。但是在2002年由於該廠發生篡改記錄的事件後,該計畫卻被終止了。根據2012年政府的表態,該計畫將在停滯了十年之後重新啟動。
歷次事故
福島第一和第二核電站此前也多次發生事故。
1978年,福島第一核電站曾經發生臨界事故,2007年才公之於眾
2005年8月,芮氏7.2級地震導致福島縣兩座核電站中存儲核廢料的池子中部分池水外溢。
2007年,東京電力公司承認,從1977年起在對下屬3家核電站總計199次定期檢查中,這家公司曾竄改數據,隱瞞安全隱患。其中,福島第一核電站1號機組反應堆主蒸汽管流量計測得的數據曾在1979年至1998年間先後28次被竄改。
2008年6月福島核電站核反應堆5加侖少量放射性冷卻水泄漏。官員稱這沒有對環境和人員等造成損害。
2010年2月16日,日本福島縣政府召開會議,政府長官YuheiSato表達了他的觀點,接受東京電力公司(tepco)所屬的福島-1-3核電廠(NPP)使用混合氧化物燃料(MOX)發電的申請。
2011年3月11日,因日本8.8級大地震而發生核泄漏事故。
2011年11月2日,日本東京電力公司宣布,已查明福島第一核電站2號機內可能出現了放射性元素氙,反應堆內可能存在核裂變。
2012年2月12日,日本東京電力公司發布訊息稱,福島第一核電站第2核反應堆壓力容器底部的溫度急劇上升,到當地時間下午2時20分許,爐溫已經超過82度。這是日本政府2011年12月宣布實現“冷停堆”狀態後的最高溫度。日本政府的核電專家和東京電力公司的專家都還沒有找到溫度上升的原因。從12日下午3時30分起,東京電力公司加大了對原子爐的注水,冷卻水的注水量每小時增加3噸,達到17.4噸。
日本首相菅直人15日已就福島第一核電站的問題向日本民眾發表了講話
。他要求核電站方圓20公里以內的所有居民撤離,方圓20至30公里以內的居民在室內躲避。有報導稱,菅直人痛斥東京電力公司“欺上瞞下”。在核電廠附近檢測到銫和碘的放射性同位素,專家認為有氮和氬的放射性同位素泄出也是很自然的,鈽泄漏也已經出現,情況非常令人擔憂。日本政府原子能災害對策本部於2013年8月7日宣布,福島第一核電站每天至少約有300噸污水流入海中。
2011年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發生核事故後,東京電力公司曾因為污水處理設施捉襟見肘而人為向大海排放低放射性污水,以便騰出空間處理高放射性積水。當時該公司聲稱,在2011年6月之後,沒有新的放射性污水排入海洋。
然而2013年7月22日,東京電力公司首次承認,福島第一核電站附近被污染的地下水也正滲漏入海。
2013年10月9日,福島第一核電站發生一起重大事故,在污染水處理設施作業時,作業人員錯將配管線拔出,結果造成高濃度污染水的大量外泄,在現場作業的9人中有6人遭到污染水噴淋。經過檢測,每1立升污染水的放射性鍶的含量高達3700貝克勒爾。
2013年10月10日,東京電力公司宣布,從福島第一核電站港灣外的海水中檢測出了放射性銫,活度為每公升1.4貝克勒爾。東京電力公司解釋:從核電站排出的銫137的法定標準為每公升90貝克勒爾,世界衛生組織的飲用水中銫活度標準值為每公升10貝克勒爾。本次的檢測結果低於這兩個標準值。東電錶示“我們認為對環境沒有影響”,並稱10日未從在港灣口東側提取的海水中檢測出銫。
危機
定義解釋
福島核電站發生的爆炸屬於化學爆炸,是由泄漏到反應堆廠房裡的氫氣和空氣反應發生的爆炸。福島第一核電廠的一系列設備損毀、堆芯熔毀、輻射釋放等災害,為1986年車諾比核電廠事故以來最嚴重的核子事故。
福島核電站使用MOX燃料,燃料棒外殼為鋯合金。由於地震和海嘯導致應急冷卻系統故障,反應堆內冷卻水平面一度下降,並導致堆芯裸露。冷卻不足使燃料棒外殼溫度超過鋯-水反應極限溫度,從而發生鋯-水反應生成大量氫氣。
新聞照片中所看到的炸毀的屋頂是反應堆的廠房而不是安全殼。堆芯鋯-水反應生成的氫氣曾一直封閉在廠房中的安全殼之內。氫氣泄漏到廠房中是在安全殼內壓力升高時,從泄壓安全閥的氣體通道排出的。由於廠房中氫氣相對空氣的濃度達到了爆炸極限,在遇到高溫甚至明火後便發生了爆炸。爆炸的威力掀掉了廠房的屋頂,只剩下鋼筋骨架。沒有確鑿證據證實爆炸導致安全殼破損,安全殼是否破損以及破損的原因還需等待最終的調查報告。核危機之殤東京電力計畫為第一核電站增建兩座反應堆。
核能外泄
核能外泄又稱為核熔毀,是種發生於核能反應爐故障時,嚴重的後遺症。核能外泄所發出的核能輻射雖遠比核子武器威力與範圍小,但是卻相同能造成一定程度的生物傷亡。
這是日本有關部門首次確認有核電站的放射性物質泄漏到外部。日本福島縣東京電力公司所屬第一和第二核電站周邊的雙葉町、大熊町、富岡町的全部居民12日上午開始到劃定的危險區域之外避難,總計約兩萬人。
為了防止安放核反應堆的容器內氣壓升高,導致容器無法承受壓力而破損,原子能安全和保全院已下令東京電力公司將福島第一核電站的1號和2號機組反應堆容器內的蒸汽釋放到外部。
東京電力公司準備在福島第一核電站的3座反應堆中,首先釋放事態最為嚴重的1號機組的蒸汽。而2號和3號機組,如果冷卻反應堆的功能無法儘快恢復,也將採取同樣措施。
東京電力公司指出,福島第一核電站1號機組的反應堆容器內的蒸汽,將通過一個巨大水池,再從排氣筒釋放出去。過水的時候,放射性物質將在一定程度上被降低,同時工作人員將一直在排氣筒的出口觀測放射性物質的數量。
此外,福島第二核電站已經喪失冷卻功能,東京電力公司已經開始釋放
福島第二核電站1號和2號機組反應堆容器內的蒸汽,以減少容器壓力,防止更大破損。該公司還準備將核電站內另外兩座反應堆的蒸汽釋放到外部。
這是日本首次採取核電站打開閥門向外釋放蒸汽的緊急避險措施。儘管這一舉措也有可能導致放射性物質泄漏到外部環境,但這樣可以避免容器破損導致核電站失去封閉機能。日本經濟產業大臣海江田萬里表示,根據事前評估,即使釋放出放射性物質,也將是微量的。保全院指出,由於政府已經決定擴大避難地區,並且風向是吹向大海的,因此能夠確保居民安全。[5]核泄漏持續惡化。
日本福島1號核電站面臨的緊急情況15日迅速走向惡化:先是2號反應堆外殼在爆炸中受損,造成含有放射物的冷卻水不斷流出。緊接著,一直平靜的4號反應堆起火,大量放射性物質泄漏。日本首相菅直人當即發布命令,要求距核電站30公里內居民呆在家中避險。有訊息稱,日本搶險隊員已經從福島1號核電站2號反應堆所在機房撤走,這表明反應堆厚厚的鋼結構外殼可能因15日清晨的爆炸而“破損嚴重”,甚至到了“無法控制”狀態。日本政府發布警告說,福島1號核電站可能正在泄漏出更多放射性物質,對民眾健康構成了嚴重威脅。
日本政府發言人表示,雖然福島核電站4號反應堆內沒有正在使用的核燃料,但卻存放著大量使用過的燃料棒,因此,救援人員正在全力滅火,防止這些同樣需要降溫的“核廢料”繼續發生嚴重泄漏事故。上述最新進展表示,福島1號核電站的局勢可能急轉直下,變得無法收拾。
一旦救援人員不能很快返回福島核電站繼續為這四個反應堆“退燒”,堆核心燃料將因溫度過高而發生“完全融毀現象”。那樣的話,像熔岩一樣滾燙的核燃料會突破反應堆15厘米厚的燃料艙鋼結構保護體束縛,給日本和周邊國家帶來無法彌補的核災難。
此前,因閥門故障,日本救援人員一度無法打開2號反應堆排氣口,結果造成堆內壓力極高,同時也造成用來冷卻反應堆的海水根本無法注入其中。這意味著日本用來冷卻反應堆的最後辦法失靈,以致大量核燃料暴露在空氣中達數小時之久,發生核泄漏可能性極大。
雖然救援人員最終修復了減壓閥,但仍無法讓海水完全漫過發熱的燃料棒,其結果就是2號反應堆內溫度繼續升高,直到其中發生了猛烈地爆炸。日本政府和福島核電站仍然堅持表示,當地不會發生類似前蘇聯車諾比核電站那樣嚴重的泄露事故。
日本只能繼續向四個反應堆內注水降溫,同時不斷排出帶有放射性污染物的蒸汽,並希望當地始終保持西風,不要刮東風和南風,否則日本首都東京和朝鮮半島都將遭受污染。與此同時,就是等著反應堆自然降溫至安全狀態,然後徹底將這個核電站封存廢棄。在日本核電站周圍檢測到的放射性物質包括碘131和銫137。其中,碘131一旦被人體吸入,可能會引發甲狀腺疾病。日本政府已計畫向核電站附近居民發放防止碘131輻射的藥物碘片。有關資料顯示,銫137則會造成人體造血系統和神經系統損傷。美國分析人士指出,日本福島核電站的狀態與1979年美國賓夕法尼亞州三里島核電站發生的核泄漏事故情況類似。國際核事故按嚴重程度分為零至7級。美國三里島核事故被定為5級,當時由於製冷系統出現故障,導致大量放射性物質泄漏,至少15萬居民被迫撤離。
碘131半衰期8天
銫137半衰期20.17年
放射物周邊擴散
因福島核電站爆炸而泄露的放射性物質正在乘北風向日本各地擴散開。報導稱,放射性物質。日本文部科學省表示,檢測到的數值雖然對人體健康沒有太大影響,但已要求各地的有關部門提高測定頻率。另據日本共同社3月15日訊息,福島核電站3號機組附近測量結果顯示,核輻射水平比法定標準高出400倍。
低濃度放射微粒正從日本福島核電站向東漂移,預計將在數日內抵達北美。報導稱,瑞典國防研究所研究主管拉斯-埃里克·德海爾的這一說法是基於多家國際監測站的網路匯集數據。德海爾稱,這一水平不會對人體造成危害,但預計放射微粒還會穿越大西洋,最終抵達歐洲。他在接受電話採訪時表示:“通常你不會看到這些微粒,由於輻射水平非常低,所以人們不需要過多擔心。” 3月23日,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發生後曾13次在廠區內檢測到中子輻射。
危機態勢極嚴重
NRC主委亞茲柯16日在國會聽證會表示,日本福島核電廠4號反應堆廢燃料棒儲存池的水已經乾涸,災情比日本官方說法嚴重,他說4號反應堆廢燃料棒儲存池沒有水,現場輻射讀數“非常高”,可能影響搶救人員善後能力,因為現場短期內會有致命的輻射量。如果亞茲柯說法正確,搶救人員將無法阻止廢燃料棒過熱、最後熔化,廢燃料棒外殼也會燃燒,把輻射物質釋出到廣大區域。美方已經建議福島核電廠附近美僑撤離範圍比日方宣布範圍廣,美、日雙方對災情的評估落差甚大。聯合國核監督機構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幹事長天野之彌則表示,他準備前往日本,掌握第一手信息。天野之彌認為,日本福島核電廠的情勢發展“非常嚴重”,但還不是斷言“失控”的時候。
儘管日本防衛省17日表示,陸上自衛隊的兩架直升機已開始向福島第一核電站三號機組注水。當地時間17日上午11時01分左右,自衛隊兩架直升機開始對第一核電站三號機組開始注水作業。這樣的注水作業據信已進行了至少四次。圖為陸上自衛隊的直升機飛往核電站。[8]但據日本新聞網報導,東京電力福島事務所訊息指,17日上午由日本陸上自衛隊進行空中放水之後,經過測量,福島核電站現階段的核輻射指數沒有變化。
事態迴轉路漫
日本精疲力竭的工程師們周六將電纜接到福島第一核電站外,爭分奪秒力爭避免致命的核輻射危機。福島核電站的泄漏等級至少已經與美國三哩島1979年的核泄漏事件相同。不過有部分專家認為,福島核泄漏事件比三哩島事件更為嚴重。車諾比核泄漏事件被列為七級。日本遭遇了史無前例的大地震、海嘯和核泄漏三重危機,引發全球金融市場的動盪,促使國際社會重新評估核電站安全性,也給日本帶來二戰結束以後最嚴峻的一場考驗。
工程師們還需將電纜接到核電站內,以爭取重啟冷卻水泵,以冷卻福島第一核電站內的六座核反應堆。福島位於東京以北約240公里處。近300名工程師在福島核電站半徑20公里的疏散區內工作,盡力找出重啟冷卻水泵的方案,為其中四座反應堆的燃料棒進行冷卻。“東京電力已接通外部輸電線,確認已經可以供電,”東京電力發表聲明稱。同時消防卡車徹夜向三號反應堆灑水以冷卻其燃料棒,因為三號反應堆使用的是鈾和劇毒物質鈽的混合氧化物燃料。
東京電力官員稱,工程師們正在核電站內鋪設另外1480米電纜,之後才能啟動二號反應堆的冷卻水泵,之後一號、三號和四號反應堆周末將相繼啟動冷卻水泵。如果冷卻水泵能夠啟動,這場抗擊核輻射戰鬥將迎來轉折點。“如果他們成功啟動冷卻設施並成功運轉,將向確保核電站的穩定邁出重要一步,”美國諮詢機構FocalPoint的核電專家摩爾(EricMoore)說。不過東電的這一努力如果還是未能奏效,將面臨最後不得已的選擇--以混凝土“封存”反應堆,阻止災難性核泄漏。1986年車諾比核電站的巨大泄漏事故最終就是以“封存”反應堆的方式解決。截至3月28日,根據已檢測到的數據顯示,此次日本核泄漏已經達到切諾貝利核電站的污染水平。
無法預測不樂觀
據日本《產經新聞》3月25日訊息,日本東京電力公司25日上午在記者會上宣布,受此次大地震的嚴重影響,福島第一核電站出現了“不容輕視”的危險狀況。由於25日相繼監測到核電站1、2號反應堆地下積水的輻射量出現異常,是平常的1萬倍,修復工作暫時停止。
據報導,在3月15日發生的氫氣爆炸中,2號反應堆內部連線安全殼的壓力控制室出現了破損,由於注水降溫工作,反應堆地下室內出現了大量積水。繼1號反應堆地下室積水出現異常後,2號反應堆的地下積水放射量也是正常狀態的1萬倍。
另外,由於冒出黑煙而被迫中斷的3號反應堆的修復工作於24日重新開始,但3名作業人員受到了嚴重的核輻射,其中2名已被送往醫院。2號反應堆地下積水放射量異常,成為修復工作的一大阻礙。1、2號反應堆的修復工作已被迫全部中斷。
產生影響
放射性物質劇增
日本經濟產業省原子能安全保全院30日說,福島第一核電站排水口附近海域的放射性碘濃度已達到法定限值的3355倍,這是迄今日本方面在這一水域檢測到的最高相關數值。據原子能安全保全院介紹,海水樣本是29日下午從福島第一核電站1號至4號機組排水口南330米處所採集,經檢測發現放射性碘-131的濃度達到法定限值的3355倍。此外,同一天在5號和6號機組排水口北50米處採集到的海水樣本顯示,放射性碘-131的濃度也達到法定限值的1262倍。
共同社援引原子能安全保全院發言人西山英彥的話說,還不清楚引起海水放射性物質濃度升高的具體原因,但東京電力公司收到的數據顯示,從核電站泄漏的放射性物質有可能已進入海里。西山英彥還說,受污染的海水現階段還不會對人們造成健康上的影響,核電站周圍20公里範圍內居民已全部疏散,核電站附近海域如今也沒有漁船作業。
永久廢棄反應堆
據日本共同社報導,東京電力公司董事長勝俁恆久30日召開記者會,就東日本大地震後發生事故的福島第一核電站表示:“客觀地看1至4號機組的狀況,不得不將其廢棄。”
勝俁還就核電站事故做出道歉,稱“廠房爆炸和放射性物質泄漏等給大家造成了不安、擔心和麻煩,對此深表歉意”。他還稱緊急住院的東電社長清水正孝“用不了多久就會回來指揮搶險”。同時他還就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表示,像車諾比核電站那樣用混凝土和鐵板封閉反應堆的“石棺”方式“也是一個方案”。
繼東京電力公司稱福島第一核電站1號至4號機組將報廢之後,日本內閣官房長官枝野幸男於2011年3月30日表示,5號和6號機組也將報廢。至此,福島一號核電站將全部永久報廢。
安全殼已經破損
日本原子能安全委員會30日說,福島第一核電站1至3號機組的反應堆壓力容器和安全殼都應該已經破損。
核事故升至七級
日本廣播協會電視台12日報導,日本經濟產業省原子能安全保全院決定將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泄漏事故等級提高至7級。這使日本核泄漏事故等級與蘇聯車諾比核電站核泄漏事故等級相同。
報導說,原子能安全保全院認為福島第一核電站大範圍泄露了對人體健康和環境產生影響的放射性物質,因此將其核泄漏事故等級提高至最嚴重的7級。該機構同時指出,福島第一核電站釋放的放射性物質要比車諾比核電站少。
原子能安全保全院和日本原子能安全委員會將於12日舉行聯合記者會,公布提高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泄漏事故等級的詳細理由。
3月12日,原子能安全保全院將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泄漏事故等級初步定為4級。此後,該核電站發生了反應堆燃料熔毀、向外界泄漏放射性物質的情況,原子能安全保全院根據國際標準將事故等級提升到5級。
擴大事故疏散區
日本官房長官枝野幸男4月11日上午在記者會上表示,政府擬把原先設定的福島第一核電站方圓20-30公里的室內躲避區改成疏散區,具體工作正在與相關地方政府進行協調。
枝野還表示:“此次涉及的區域將不通過半徑來確定,而是以土壤、地形以及可能引起放射性物質大量泄漏的氣候等情況為依據。”改變疏散依據的做法可能是由於在遠離第一核電站40公里的飯館村檢測到了大量放射性物質。
方圓20公里的疏散區可能將改為警戒區,屆時政府可採取強制疏散措施。
冷卻系統恢復無期
與此同時,東京電力公司曾計畫4月10日將福島第一核電站2號機組高放射性污水轉移他處存儲,但由於準備作業進展緩慢等情況,這項工作已被迫推後一天。
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11日滿一個月,而關鍵性的核反應堆冷卻系統恢復工作依然遙遙無期。
首現致癌元素鍶
日本文部科學省12日宣布,從福島第一核電站附近土壤和植物中首次檢測出微量放射性鍶-89和鍶-90。
文部科學省3月16日至19日對福島第一核電站30公里外的浪江町和飯館村等地進行了土壤和植物取樣檢測。結果顯示,土壤中鍶-89的放射性活度為最高每千克260貝克勒爾,鍶-90則為最高每千克32貝克勒爾。植物樣本檢測結果顯示,鍶-90的放射性活度為最高每千克5.9貝克勒爾。
文部科學省表示,由於量極小,這些放射性鍶不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影響。放射性鍶是鈾-235的裂變產物,鍶-89的半衰期約為50天,鍶-90的半衰期約為30年。
各機組的情況
4,5,6號機組在地震之前已經停機進入定期維修。
震後第6天,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多個機組接連出現險情。日本政府16日承認3號機組安全殼可能受損,並釋放出具有放射性的水蒸氣,而4號機組遭受兩次火災,這兩個機組的核燃料有暴露在空氣中並加劇放射性物質外泄的危險。營運這家核電站的東京電力公司16日表示,搶救廠內3號機組是最高優先,其次是4號機組。
6號機組(在地震之前已經停止工作,進入定期檢查)
冷卻系統存在問題,核廢料池溫度“略微上升”
危險級別:●●○○○
5號機組(在地震之前已經停止工作,進入定期檢查)
冷卻系統存在問題,核廢料池溫度“略微上升”
危險級別:●●○○○
4號機組(在地震之前已經停止工作,進入定期檢查)
核廢料池發生爆炸,15日和16日兩度出現火情
因核廢料池並沒有機組本身有的保護罩,泄漏輻射的機會會比其他機組更大。
危險級別:●●●●●
3號機組
機組15日清晨發生氫氣爆炸,懷疑核反應堆容器發生破損
危險級別:●●●●●
2號機組
機組燃料棒的受損範圍也從14%增至33%
危險級別:●●●○○
1號機組
14號發生氫氣爆炸,反應堆70%的燃料棒可能已受損
危險級別:●●●○○
註:根據當時形勢定義,把“危險級別”的程度最高定為5級
3號機組氫爆
現場人員緊急撤離
當天早上,3號機組附近有白煙升起。日本內閣官房長官枝野幸男在記者會上證實,3號機組在當地時間16日上午10時許發生了氫氣爆炸,由於無法靠近進行狀況確認,最大可能的推斷是核反應堆容器發生破損。枝野說,3號機組爆炸時,產生了很高濃度的核輻射量。因此,所有人員已經全部離開現場,實行暫時避難。東京電力公司16日表示,在3號機組附近檢測到該廠歷來最高的輻射量。東京電力公司說,3號機組出現的白煙是由於乏燃料池無法冷卻,導致水分變為蒸氣,照此下去,這些燃料將露出水面,增加輻射風險。
4號機組起火
輻射太強無法靠近
日本東京電力公司16日說,當地時間5時45分,該公司員工發現4號機組建築四層西北起火。日本廣播協會報導,6時15分,從距離火災位置數十米處觀察,未看見火焰。東京電力公司說,由於現場輻射強,無法靠近,眼下只能從外部觀察,研究滅火方法。
4號機組15日發生火災前傳出爆炸聲。爆炸和火災發生後,水溫及水位高度不明。據《朝日新聞》報導,4號機組因爆炸和池中起火,有可能引起再次爆炸,將直接摧毀4號機組所在建築物,造成更多放射性物質的泄漏。
2號機組
反應堆外殼恐破損
有訊息稱,日本搶險隊員已經從福島第一核電站2號機組所在機房撤走,這表明2號機組反應堆厚厚的鋼結構外殼可能因15日清晨的爆炸而“破損嚴重”,甚至到了“無法控制”狀態。
5號6號機組
採取降溫措施
地震發生時停止運作的5號機組和6號機組核廢料池內溫度也開始升高。枝野幸男16日表示,已對5號、6號機組採取措施。東京電力公司當日也表示,正將水灌入這2座機組中,以期冷卻降溫。
核電站附近輻射超標6600倍
日本文部科學省16日公布的福島第一核電站附近輻射量監測結果顯示,雖然核電站附近區域輻射量高於日常值,但並未達到立即影響人體健康的水平。
據報導,日本文部科學省使用專門的監測車,於15日晚上在距離福島第一核電站西北20多公里的區域進行監測,輻射量在每小時0.22毫西弗(1毫西弗等於1000微西弗)至0.33毫西弗之間,這相當於是正常情況下的約6600倍;16日上午在距離第一核電站30公里至60公里的區域監測,輻射量在每小時0.0125毫西弗至0.0253毫西弗之間。
來自天然輻射的個人年輻射量全球平均約為2.4毫西弗。日本放射線影響研究所前理事長長龍重信說,監測到的輻射量不會立即對人體健康產生影響,但如果持續監測到上述輻射量,則需考慮讓核電站附近居民採取其他避難方式。
至此,福島第一核電站六座反應堆中的1-4號機組將就此報廢,根據東京電力公司計畫,會在原址附近興建7號和8號兩座反應堆。
人員緊急疏散
日本芮氏9.0級強震造成該國兩座核電站的5個機組停轉,日本政府為此已宣布“核能緊急事態”,並於12日首次確認福島核電站出現泄漏,大批居民被疏散。
據共同社報導,日本經濟產業省原子能安全保全院12日表示,因地震而自動停止運行的東京電力公司福島第一核電站正門附近的輻射量升至正常值8倍以上,1號反應堆的中央控制室輻射量是正常值的1000倍。為防止核反應堆容納器內的氣壓上升導致破損,保全院下令東京電力公司釋放反應堆容納器的蒸氣。日本首相菅直人12日上午也對福島第二核電站發布了“核能緊急事態宣言”。菅直人下令,12日凌晨5時44分起,建議居民疏散避難的範圍從第一核電站半徑3公里以內擴至10公里。福島縣政府12日也要求以第二核電站為中心半徑3公里之內的居民疏散。最新訊息稱,該縣疏散避難者已達10萬人。
截至到15號晚上,撤離的範圍已經由原來的10公里擴大到30公里。核輻射可能直接影響到東京。保全院方面表示,從避難區域擴大的情況和風向等因素來看,能夠保障居民安全。同時據悉,美國空軍已緊急派遣飛機向日本運送用於核電站的冷卻劑。國際原子能機構此前表示,核電站關閉後,核燃料需要持續冷卻。
蔓延地區影響
美航母遠離災區:
美國軍方15日說,駐日美軍橫須賀與厚木兩處軍事基地都檢測到核泄漏輻射。有報導稱兩處基地監測到的放射量相當於X光胸透成像的放射量。美軍方稱,將盡全力保證美國軍方救援人員的安全,也會保障美軍在日家屬的安全。
另據日本新聞網報導,原計畫趕往日本東北地震災區參加救災活動的美國第七艦隊的3艘艦船,15日改變航向,駛往遠離災區的日本海。同時,“里根”號航空母艦也已經遠離福島縣附近海域,駛往外海。
尚未影響台
台灣原子能事務主管部門負責人謝得志13日表示,日本福島核電站12日發生放射性物質泄漏,台灣未受到影響。
謝得志表示,由於福島境內風向是由西向東吹往太平洋方向,而不是吹往台灣方向,因此台灣不會受到放射性物質影響。全台30個輻射監測中心的數據都正常。據悉,台灣當局將繼續加強環境輻射偵測,嚴密監控環境輻射變化情形,確保民眾安全。
當天,台灣當局召開“重大災害因應作為研討會”,研究如何應對日本地震海嘯事件。台當局領導人馬英九在會上表示,面臨日本地震帶來的複合式災難,台當局必須重新檢視重大災害防救機制,做好準備。
馬英九說,日本發生有史以來最大的地震,帶來海嘯、火災與核電廠意外事故,形成複合式的災害,造成的衝擊與影響非常重大。台灣也處於環太平洋地震帶,必須提高警覺。
他表示,面對這種複合式的災難,必須重新檢討台灣在防災救災方面的準備是否足夠,並密切關注大地震對日本經濟的影響以及是否會對台灣產生連鎖影響。
黑龍江發現放射物
3月26日,中國環境保護部(國家核安全局)有關負責人介紹,環保部門設在黑龍江省饒河縣、撫遠縣、虎林縣的三個監測點的氣溶膠樣品中檢測到了極微量的人工放射性核素碘-131,濃度分別為0.83-4.5×10貝克/立方米、0.68-6.8×10貝克/立方米、0.69-6.9×10貝克/立方米,相應的國家標準(GB18871-2002)規定限值為24.3貝克/立方米。所檢測出的放射性劑量值小於天然本底輻射劑量的十萬分之一,仍在當地本底輻射水平漲落範圍之內,不需要採取任何防護行動。中國疾控中心研究員蘇旭表示,污染物在擴散過程中會逐漸稀釋,濃度降得很低。即使能檢測到,也是極其微量。其實這些微量的放射性物質,不會影響公眾健康。不需要採取隱蔽在家中或戴口罩等措施,也不需要服用碘片。
綜合世界氣象組織和國際原子能機構北京區域環境緊急回響中心、國家海洋局、環境保護部(國家核安全局)監測分析認為,日本福島核電站事故未對我國環境及境內公眾健康產生影響。中國國家核事故應急協調委員會3月31日發布:中國25個省區市監測到極微量放射性物質。
在3月發生的海嘯襲擊日本沿海部分地區、將大大小小的物品帶到海里之後,太平洋上一直漂浮著來自日本的木頭、船隻和屋頂等殘骸。
福島50死士
據香港《文匯報》網站報導,福島第一核電站嚴重泄漏輻射,800多名工作人員大部分已撤離,但廣受媒體褒揚的“福島50人”仍然留守。據報,當地電視台收到其中一名“福島50人”的家
屬來信,指其留守福島核電站的父親還健康、平安,不過,核電站缺水缺糧,生活環境非常惡劣,信中還提到父親抱著必死的決心。核防護專家表示,他們連日在超高的輻射環境中工作,有7成人可能在兩周內死去,而據英國某媒體的報導,已有五人殉職。
據報導,“福島50人”正爭分奪秒,試圖用自己的身體,築起保護福島核電站的最後一道屏障。報導稱,核電站運營商東京電力公司已將團隊重新增至181人。這批勇士無懼死亡、不求留名,只以全國上下的安危為念。
報導稱,日本網路上目前有兩篇文章成為眾人關注的焦點,一則是疑似“福島50人”中一名人員女兒的留言,另一則是第二核電廠員工大槻路子的網路日誌。前者在社交網站“推特”(Twitter)上寫道:“我的父親還有半年便退休,他說要去那裡時,我拚命忍住眼淚……他說:‘核電的未來,就在於我們怎樣處理這件事。我會帶著使命感前去’……我從來沒有這樣以他為驕傲過。”
另一篇署名為“福島第二核電廠電氣設備部門大槻路子”的網路日誌,則為核輻射的外泄道歉,該名人士更表示,雖然他們造成輻射危機,但還是盡力搶救,“以生命保護每一個人”,希望大家可以相信他們。“大槻路子”透露,她是自願留在核電廠內繼續工作的,希望家人也不要責怪東京電力公司,她持續工作,祈禱在核電廠外的每一個人都能平安。
一名59歲的老員工也在網誌上表示,他願意用自己的生命,換取更多人的安全。此外,還有一位妻子收到丈夫的道別短訊,只簡短的向太太表示“我不回來了”。
據悉,東京電力最初留下的50人中,20人是自願留下的員工,另30人由公司指派,他們的年齡大部分都在50歲以上。他們以10到15分鐘為單位,分批進出受損廠房,展開替過熱的反應爐灌注海水、監控狀況、清理爆炸、起火後留下的殘骸等工作。
地震發生後的數日內,福島一號核電站多個機組先後爆炸,早前一度錄得每小時400毫西弗的輻射量,相當於人體一年可承受輻射上限的數倍。前日,核電站輻射再度急升,“福島50人”一度被迫疏散。不過隨著輻射強度下降,50人再度進入核電站,冒死進行注水工作。
哥倫比亞大學放射研究中心主任布倫納說:“他們的情況不是很好,顯然他們將遭到高濃度核輻射污染,並為此喪命。他們知道這一點,因此這些人是真正的英雄。”
各國反應
荷蘭
日本地震海嘯引發核電站事故後,多國政府表示,雖然日本核電站事故教訓值得吸取,但此次事故不會影響本國發展核電的計畫。
荷蘭政府15日說,沒有理由重新討論有關建核電站的決定。 荷蘭議員熱內·勒赫特表示,荷蘭的能源狀況要求本國必須擺脫石油和天然氣的束縛,才不會受制於人。另外一名議員格達爾·弗爾博赫也認為,“日本的經驗教訓我們必須吸取,但不需要作出激烈反應,而應該結合荷蘭自身的條件和問題對荷蘭核電站的建設進行審批。”
此前,針對是否建設核電站,荷蘭國會經過長時間討論後最終達成共識,認為核電可以幫助應對氣候變化以及為經濟發展提供可靠的電能。荷蘭政府上月宣布,將於2015年在澤蘭省建設核電站。
法國
法國總理菲永15日說,法國政府不會逃避任何有關核安全的問題,法國核設施的安全性、可靠性與透明度在全世界處於領先地位,不應該因為一次事故就將該行業全部否定。法國總統薩科齊日前也說,法國不會因此次日本核電站事故放棄對核能的開發。法國是核能利用大國,全國超過80%的電力供應依靠核能。
馬來西亞
馬來西亞能源、綠色工藝和水務部部長陳華貴日前表示,日本核電站事故不會影響馬來西亞興建首座核電站的計畫。陳華貴強調,建造核電站的技術是安全成熟的,而且馬來西亞地理位置優越,地震海嘯並不多發,不會發生類似日本的事故。
保加利亞
保加利亞總理博伊科·鮑里索夫15日說,儘管所有國家都會仔細檢查核電站的安全狀況,但沒有哪個國家會關閉核電站,即便日本也是如此。保加利亞科茲洛杜伊核電站執行長康斯坦丁?迪米特羅夫當天也表示,保加利亞不能放棄利用核能,而且,“這次事故並不意味著世界各國必須重新審視核能發展政策”。
挪威
挪威外交大臣斯特勒14日說,不要把日本核電站事故看得過分嚴重,這不是“一個新的車諾比”。他說,雖然核反應堆受損,存在一定不確定性,但這次不會面臨另一個車諾比式核事故。
波蘭
波蘭政府負責核能事務的高級官員漢娜·特羅婭諾夫斯卡15日表示,波蘭將在聽取其他已擁有核電站歐洲國家意見的基礎上繼續發展本國核能,並將於今年下半年啟動波蘭第一座核電站的供應商招標工作。按計畫,波蘭第一座核電站將於2020年投入使用。到2030年,波蘭還將建設兩座核電站。
其他國家
義大利、西班牙等國也表示不會減少對核能的依賴,強調不能“因噎廢食”。
日本情勢
堵漏失敗人民網2011年4月3日電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2號反應堆建築外殼出現的“裂縫”是造成含有大量放射性污水泄漏的主要原因。不過,當搶險人員用水泥將這條20多厘米長的裂縫封死後,放射性污水依然汩汩流出。技術人員懷疑,堵漏水泥可能被源源不斷的污水“沖走”了。
從裂縫中排出的污水1小時的放射量就相當於福島核電站工人年度可允許輻射量的四倍。日本考慮用能快速凝固的“聚合體”材料來堵住裂縫。與此同時,日本還開始向核電站地面噴射這種類似“超級膠”的物質,希望能將擴散出來的放射性物質“粘”在原地。
據悉,這條裂縫位於在2號機組取水口附近電纜豎井側面的混凝土牆壁上。井內積水表面輻射水平超過每小時1000毫西弗,並正在通過裂縫連續流入太平洋。不過,負責核電站運營的東京電力公司稱,福島第一核電站其他5個反應堆附近建築尚未發現類似的泄露現象。
調查人員推測,上述裂縫可能是在“311”特大地震中產生的。由於地震引起的海嘯將福島第一核電站的冷卻系統全部摧毀,因此造成四座反應堆中燃料棒溫度過高。搶險人員只能通過注入海水這一既原始又破壞性強的方式來為其降溫,結果產生了大量輻射超標的廢水。
此前,日本政府已經暗示,原本就“超期服役”的福島第一核電站將在險情排除後徹底報廢。受核泄漏污染影響,該電站周邊的蔬菜牛奶中都發現了放射性污染物。因危機遲遲得不到解決,日本政府和東京電力公司都面臨著來自民眾的強大壓力。
東京電力公司副社長鼓紀男在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東電將會對此次核泄漏事件負全責”。不過,日本政府認為,泄露到太平洋中的放射性污水將“很快被海水稀釋到無害程度”。靠近福島第一核電站附近的海水放射性輻射超標4000倍以上。
過去三周來,救援人員為了幫助福島第一核電站內的反應堆降溫,向其噴射了數千噸海水和淡水。現在,因電站內用來儲藏冷卻水的罐子都處於接近飽和狀態,這些含有大量放射性物質的“冷卻水”無處排放。救援人員只能將其暫時排放到漂在海上的臨時儲藏罐中。
為了減少“水量”,搶險人員還開始考慮用別的方法為福島第一核電站內的六座反應堆降溫。其中包括“低溫空氣”等“霧化水”策略。現在,因反應堆核心燃料棒溫度依然較高,因此福島第一核電站危機遠遠沒有緩解,而且泄露的冷卻水“源頭”何在也是個謎。
現在,由15人組成的美軍防輻射部隊先遣隊抵達駐日美軍橫田基地,並就在日任務和活動準備與日本自衛隊進行協調。五角大樓計畫派遣由約155人組成的防輻射部隊幫助日本處理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這些特種部隊隊員來自美軍海軍陸戰隊,但具體任務待定。
美國能源部長朱棣文近日表示,福島第一核電站1號機組70%的核燃料棒、2號機組33%的燃料棒可能已經損壞,這讓外界非常擔心這座核電站的安全問題。朱棣文也表示,從該核電站上空測得的溫度來看,1至4號機組的核廢料池水位正常,溫度處於可控狀態。
核電站安全殼構造
福島核電站的安全級別比車諾比高一級的核電站,它主要由塑膠外殼與混凝土外殼構成,造成的輻射面積與危害會比車諾比小得多。
韓聯社2011年3月15日援引日本媒體的報導稱,包括東京在內的日本關東地區,已檢測到比通常更高的放射性物質。在茨城縣檢測到的放射性物質比平常高出100倍,神奈縣的放射性物質含量比平時高出近10倍。此外,在千葉縣及市原縣也檢測到了較高的放射性物質。
浸水面積
日本氣象廳2011年4月8日公布的數據顯示,日本至少有20座火山在大地震後曾出現活躍跡象。另外,日本將通過新設地震儀調查海底斷層。
日本氣象廳8日公布了3月份全國地震和火山活動概況,指出3月11日發生日本大地震後,全國至少有20座火山曾出現了活躍跡象。不過這些火山“目前還沒有立即要噴發的徵兆”,而且大部分已經恢復了平常狀態。
日本氣象廳8日還宣布,為了詳細調查引起地震的斷層位置和形狀,將於4月下旬至6月中旬新設海底地震儀,對從福島縣到千葉縣的近海海底進行觀測。為此次觀測準備的40台海底地震儀具有“自動上浮”功能。它們到達海底後,自動開始觀測,在收到母船信號後,會浮出水面,以供回收。
日本國土地理院8日宣布,日本大地震導致的海嘯浸水面積,在東北地區的青森、岩手、宮城和福島四縣合計達到了507平方公里。國土地理院的研究方法是通過航空照片調查農田、市區的浸水情況,然後再對照衛星照片進行計算。
國土地理院還利用全球定位系統,觀測到從岩手縣到千葉縣的太平洋沿岸地殼在大地震之後的約1個月時間內向東偏移了20至40厘米。
另據《讀賣新聞》8日報導,受大地震影響,東京等11個地區的上千棟建築受到地下水上涌的損害,一些道路和公園等公共設施也因此無法使用。
排放核廢水,日本不能獨斷專行
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向海洋排放低濃度核廢液後,韓國一度提出此舉可能違反國際法。日本外相則表示,排放不會立刻帶來問題,是否就此事先向有關國家通報,由日本自主判斷。筆者認為,日本在福島核事故處理中負有一系列國際法義務。雖然排放核廢液是否必要與合理,取決於許多事實因素,在日本未向國際社會作出充分、全面、準確通報前尚難斷定是否違反國際法,但日本最起碼應確保各相關國家的充分知情權。
根據一般國際法和《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等國際條約,日本有義務保護和保全海洋環境,採取一切必要措施,防止、減少和控制海洋環境污染。對於可能對海洋環境造成重大影響的活動,應事先評價其可能影響,並觀察、測算、估計和分析其影響。在獲知海洋環境有受到污染損害的迫切危險或已經受到污染損害時,應立即通知可能受影響的其他國家及各主管國際組織。相較受自然災害造成污染而言,日本主動排放核污水,理應更積極履行上述義務。
日本官員震災後首度進入福島核電站內視察
中新網2011年4月10日電據台灣《中國時報》報導,日本經濟產業大臣海江田萬里9日前往福島第一核電站視察,停留約45分鐘。這是福島第一核電站3月11日發生事故後,首度有日本政府官員進入該廠廠區。
海江田萬里負責監督日本全國50多座核能發電反應堆,他在9日上午抵達福島縣後,先與福島縣知事佐藤雄平會談,隨後進入福島第一核電站視察。
污染地圖
日本東京電力公司2011年4月24日首次公布了顯示福島第一核電站院內高放射性污染地點的“污染地圖”。從地圖上可以看出,1號和3號機組周邊區域的輻射量較高,嚴重阻礙有關人員的作業。東京電力公司說,從3月下旬就開始制定“污染地圖”,共記載核電站院內約230個地點的輻射量,所有工作人員都要了解其中的內容。
受災始末
2011年5月17日,日本各大媒體集中披露了福島第一核電站受災始末。這是東京電力公司首次向公眾詳細介紹福島核電站的受災情況。
東京電力向公眾展示了福島第一核電站中央控制室記錄災情進程的白板。白板上顯示,3月11日下午3時50分,也就是地震後約一個小時,計算水位的電源斷了,爐內水位不明。當天晚上9時51分,東電開始禁止人員進入危險區域。
目前福島第一核電站救災情況非常複雜,5月初向1號反應堆注入的10000噸海水,被發現只剩下不到5000噸,燃料棒出現了熔化的跡象。據東電方面推測,可能是燃料棒的溫度燒穿了爐底,導致多達5000噸的高濃度廢水外漏,進入了地下室和機房等空間內。但這樣的環境無法讓人進入作業如何搶修尚不得而知。
最新的訊息稱,2號、3號反應堆內的壓力也非常不穩定。2號反應堆底部的壓力抑制室損傷,而3號反應堆的頂部建築物損壞。據推測,2號、3號反應堆內的燃料棒也有熔化的可能,這無疑是一場更大的災難。
兩天前,東電對福島第一核電站3號機組的取水口海水進行了取樣,檢測結果顯示,海水中銫-134的濃度是每毫升200貝克勒爾,是日本國家規定的安全標準值的3300倍,意味著3號反應堆內的高濃度污水同樣有泄漏的跡象。據估計,3號機組內部約有2200噸污水,福島第一核電站正在將其以12噸/小時的速度轉移到附近的廢物集中處理廠。同時,為了儲存核廢水,日本政府從靜岡縣調用了一艘大船,用於臨時存放高濃度污水,內部中空的水箱能夠容納10000噸污水。
現場調查
日本內閣官房長官枝野幸男2011年5月17日宣布,日本政府決定接受IAEA調查團到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現場調查。IAEA近20名核專家將於5月24日至6月2日,實地調查並“初步評估”核電站泄漏事故。
這是日本政府首次同意IAEA專家直接進入福島第一核電站調查。
IAEA調查團將由英國首席核查員懷特曼帶領。日方將派出一個小組,由首相特別助理細野豪志負責,與調查團討論事故處理方案。
IAEA發表聲明說,調查團將了解日方從核事故汲取了哪些教訓,根據原子能機構設定的安全標準,確認哪些領域需要進一步評估。
IAEA定於6月20日至24日召開核能安全部長級會議,調查團屆時將提交核事故評估報告。日方也將提交報告。
搶險重點
目前情況
整個世界都在緊張地留意,看有沒有跡象表明受損的福島第一核電站的修復取得了進展。在此之際,修復工作的重點已經轉移到反應堆建築內外放射性積水的清除上面,因為這些有毒積水使工作人員無法從事其他工作。然而,離問題的首次發現已經過去一個多星期,被清除的積水卻少之又少。之所以出現拖延,有三個方面的因素:管道和其他對於水體流動至關重要的反應堆零部件遭到結構性損壞;輻射風險使工作人員無法採取關鍵措施;缺少用於存放放射性水的安全地點。
另外,這個階段政府官員和公司高管似乎都是在有條理地行動,認為把事情做對比速度更重要。他們看起來還有時間,因為反應堆似乎已經穩定下來,向大氣中釋放的輻射劑量也已經在過去兩個星期下降。
但正如周末的情況顯示,放射性水的積累是會帶來麻煩的。官員們在周末證實,這些水正在滲入鄰近的地下水和海洋之中。
3月24日,三名工作人員因涉水被灼傷,放射性水的問題首次被發現,當時官員們給出的解決辦法聽起來迅速而又簡單:他們將著手把這些水從積水建築內抽出來。
實際上並不是那么容易。他們需要有一個地方來存放這些水,但合理的存放地已經盛滿。
過去一周的工作主要是構建一條由三個環節組成的儲水鏈條,從而能夠為反應堆排水。現在成功與否,不是看放射性水實際上有沒有清除,而是看有沒有為這些水騰出位置。
鏈條中的關鍵環節,首先是將電動冷卻系統接上一、二、三號反應堆,使內部冷卻能夠開始運行。這是最重要的任務。在沒有啟動內部冷卻的情況下,操作人員依靠注水來防止反應堆過熱。這種辦法穩定了燃料棒,但似乎不太可能使它們如願實現冷停堆。這樣做還有一個危險的副作用,也就是在附近地下水和海水中積累大量放射性水。
成功運轉
據日本新聞網報導,東京電力公司2011年5月5日傍晚宣布,福島第一核電站的第一核反應堆內的換氣裝置已經搬入成功,並開始運轉。這比原計畫提前了一天。
5日,東京電力公司和相關公司職員身穿防核服,在核泄漏事故發生一個半月多之後,首次進入了核反應堆的建築物內。東京電力公司現在上午派了2名技術人員進入建築物內檢測核輻射量,在證實輻射量可以承受的情況下,於今日下午1時半開始,派遣4名公司職員和9名協力公司職員攜帶4台換氣設備進入建築物內進行換氣設備安裝的作業。
作業共進行了1個半小時,這些搶修隊員受到的核輻射量在0.24至2.8毫米希沃特之間,低於3毫米希沃特的限度。
東京電力公司將計畫在近日內再組織搶險隊,以便對核反應堆的冷卻系統進行更換。
廢爐作業
2013年11月18日下午3時18分,日本東京電力公司開始從福島第一核電站4號機的乏燃料池取出燃料棒。這是自2011年3月發生事故以來首次正式取出燃料,標誌著將耗時30~40年的廢爐作業實質上正式開始。
18日上午,東電公司將運輸燃料棒的專用容器沉入4號機乏燃料池。下午取出工作開始後,工作人員使用專用裝置逐一把燃料棒轉移到可容納22根燃料棒的容器中。該容器將被運輸車轉移到核電站內的共用燃料池內。4號機乏燃料池內共有1533根燃料棒,預計全部轉移完畢需要到明年12月。
2011年東日本大地震發生時,4號機處於定期檢查狀態沒有運轉,所有的燃料都保存在燃料池中。1~3號機受爐心熔化的影響,輻射量很高,因此作業難度很大。而從其乏燃料池取出燃料棒的工作最早也需等到2015年,目前東電希望最快在2020年能夠取出熔化在原子爐內的燃料。
基因突變
2012年8月14日,日本一個研究小組說,福島第一核電站附近的蝴蝶在輻射物質泄漏事故後基因突變。沖繩縣琉球大學副教授丈二大瀧(音譯)稱,泄漏發生後,一些酢漿灰蝶在幼蟲階段即暴露在放射性塵埃環境中,隨後被放在放射性塵埃區外的實驗室內培育。
研究人員發現,這些蝴蝶中,12%基因突變,包括翅膀變小、眼睛受損。它們的下一代中,18%出現類似狀況。儘管第三代蝴蝶的“父母”中有一個本沒有受到事故影響,畸形的比例仍為34%。丈二說,研究人員去年9月、即事故發生6個月後在福島收集另外240隻蝴蝶。結果顯示,這組蝴蝶的畸形比例為52%。
丈二隨後在沖繩完成一組比對試驗,把沒有受到影響的蝴蝶暴露在低輻射環境下,結果顯示,蝴蝶出現畸形的比例與先前試驗結果相似。他說:“我們得出肯定結論,福島第一核電站輻射泄漏損傷蝴蝶基因。”
污染
2012年8月21日,日本東京電力公司宣布,從福島第一核電站半徑20公里海域捕獲的大瀧六線魚體內,檢測出相當於每千克魚2.58萬貝克勒爾的放射性銫,創下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以來的最高紀錄。
鑒於日本東京電力福島第一核電站地下蓄水池曾發生泄露,東電一直對蓄水池外側突然進行輻射濃度監測。據東電公司2013年4月28日對前一日在1號蓄水池外側的土壤採集到的核污水進行分析,分析結果顯示核污水輻射濃度比2日前上升超過10倍。蓄水池外側土壤採取水的地點共有2處,2地點之前的輻射濃度一直維持較低水平。日本東電公司對此稱:“目前原因還不清楚。將繼續進行監測。”
2013年3月16日,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4號反應堆所在機房16日清晨再度發生火災。當地消防隊員正在開展緊急滅火行動,但起火原因不詳。15日,這座反應堆內的“乏燃料池”因溫度過高發生火災,所幸被及時撲滅,但已經造成放射性污染物大面積泄漏。
隨著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震後危機遲遲不見緩解,許多國家民眾開始擔心,核能是否真的如同一些媒體宣傳的那樣,是種“清潔乾淨的未來能源”。這個問題在許多歐洲國家引起了不小的爭議。
有環保組織宣稱,即便是像日本這樣有著極強災害應急能力和嚴格核安全措施的國家,也無法完全避免本次放射性災難發生,更何況其他過慣了“太平日子”的歐美小國了。
《華盛頓郵報》報導,在大規模的民眾抗議過後,德國總理默克爾15日宣布,該國7座1980年前修建的核電站將“暫時關閉”。擁有5座核電站的瑞士此前也表示,未來將凍結新的核電站建設計畫,現有核電站將在達到滋生使用壽命後將停止使用,不再修建“接班站”。
義大利政府則呼籲民眾“冷靜對待日本核危機”,並強調該國新核電站將於2013年如期開工。美國總統歐巴馬發言人也指出,繼續推進美國的核電站建設是本屆政府的“能源國策”。法國則反覆宣布,該國50多座核電站是“最安全的”(核電占法國全部發電量的80%以上)。
曾因車諾比核電站爆炸事故遭受重創的俄羅斯、烏克蘭和白俄羅斯三國則強調,25年前的那場悲劇不會阻止它們繼續發展核電的步伐。俄羅斯正在建設6座核電站,並將幫助白俄羅斯建設一座核電站。烏克蘭也將在現有點站內增加兩座核反應堆。
英國未來也計畫建設10座新核電站,但強調會採用更為安全的技術措施。印度擁有7座核電站和20座反應堆。這些電站分別採用美國、法國和俄羅斯技術,遍布該國各個地區。
《華盛頓郵報》稱,“全球核電大戶”中國也表示,將繼續全面推進核電建設,並大幅度提高核電安全等級。中國政府官員透露,中國在建核電站技術性能先進。在緊急情況下,不會像日本福島核電站那樣,必須依靠電力來驅動反應堆的冷卻系統工作。
中國新一代核電站冷都配有大型冷卻水箱,在緊急情況下,可利用重力自流供水,確保核電站反應堆的降溫工作繼續進行。中國台灣地區正在建設四座新核電站,並將於2012年投入運營。台灣現有的三座核電站工作正常,並且已經接受了更嚴格的安全檢查。
東電的錯誤行動扔在持續,2013年1月,東電公司發現,福島核電廠所在海灣內的魚體內輻射水平很高。當地漁民和獨立研究人員懷疑發生輻射性廢水的泄漏,但東電公司卻予以否認。2013年7月22日,東電公司偷偷地將核電廠的放射性廢水排入海洋,此舉嚴重損害了日本公眾對東電公司的信任。2013年8月初,日本一家核監察機構在東電公司的報告中警告說,附近海域中銫、氚、鍶的水平激增。最終東電公司承認,其總裁廣瀨直美(NaomiHirose)也因此減薪。2013年8月28日,日本原子能規制委員會將福島第一核電站的核泄漏警戒等級,從1級,提高到3
來自日本福島核電站放射性核素的動向被清楚地顯示出來,水質監測結果表明,加拿大的內陸水域發現了微量的污染,這些污染物通過洋流向東擴散,但科學家強調即便是污染物濃度最大的區域,也是處於安全部門設定的範圍之內,因此北美地區的人們不必過於焦慮。來自加拿大貝德福德海洋研究所的科學家在福島核電站事故後沿著溫哥華、不列顛哥倫比亞省以西的海域布設監測斷面,覆蓋海域長度達到了2000公里。
實施封堆
日本東京電力公司2013年11月20日宣布,將對福島第一核電站第五和第六座核反應堆實施封堆作業。至此,該核電站6座核反應堆將全部被廢除,這意味著福島第一核電站將完全退出歷史舞台。
報導稱,第五和第六座核反應堆在東日本大地震發生時正在接受定期檢查,沒有出現堆芯熔化等嚴重狀況。日本首相安倍晉三9月向東電提出報廢第五和第六座核反應堆要求。東電預計福島第一核電站報廢工作須花費2萬億日元。
退役
在2011年3月,因大地震而引發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泄漏危機有所緩解後,搶險人員開始制定讓這座核電站“安全退休”的方案。負責生產該電站核反應堆的東芝公司稱,移除4座反應堆內的核燃料並全面清除各類放射性污染物可能要花費至少10年時間,耗資將超過數億美元。
在福島第一核電站1-4號反應堆內燃料和乏燃料池“歷經數月”恢復正常溫度(冷卻)後,重污染地區可能要被“石棺”覆蓋,並在石棺下部加入放泄漏的設備。其他污染稍輕的區域將被封閉,禁止外人涉足。
美國方面估計,日本不會在30年內動手拆除福島第一核電站內受損的反應堆。儘管日本境內建造了54座核電站,但該國卻沒有多少處理故障反應堆的經驗。此前一座退役的反應堆只是在移除了核燃料棒後,被長期封存起來,等候其中的放射性逐漸降低才能動手拆除。
由於在福島第一核電站方圓25-60公里附近都發現了放射性銫-137元素,因此當地在幾十年內將不適於生產任何食物。此外,福島第一核電站內尚處於正常狀態的5號和6號反應堆是否退役,也將嚴重影響其他四座在地震和海嘯中極大受損的反應堆退休過程。
2012年4月19日,在2011年日本大地震中發生事故的東京電力公司福島第一核電站1~4號機組依據《電氣事業法》予以廢止。4月20日零點起,日本國內的商用核電機組數量減少為50座。
2013年11月20日,日本東京電力公司宣布,將對福島第一核電站第五和第六座核反應堆實施封堆作業。至此,該核電站6座核反應堆將全部被廢除,這意味著福島第一核電站將完全退出歷史舞台。東電預計福島第一核電站報廢工作須花費2萬億日元。
2014年1月12日電據日本媒體報導,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的地下水污染問題越來越嚴重,東京電力公司11日承認,靠近海岸的水井中,檢測出迄今為止最高的污染數值,地下水的放射性鍶的含量達到每公升220萬貝克勒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