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蒲松齡有一篇反貪袖珍小說,名叫《祿數》,總共107個漢字原文
適有方士,能知人祿數,詣之。方士熟視曰:“君再食米二十石,面四十石,天祿乃終。”歸語夫人。計一人終年僅食麵二石,尚有二十餘年天祿,豈不善所能絕耶?橫如故。逾年,忽病“除中”,食甚多而鏇飢,一晝夜十餘食。未及周歲,死矣。翻譯
![祿數](/img/d/2c3/nBnauM3X4UjNzMjM1MTM3MzN3QTM4QjN0IjMzQTNwAzMxAzLzEzLwc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讀後感
讀了這篇小說,我有三點感受:一是古今貪官有一個共同的規律,那就是貪易改難,無不存有僥倖心理。如果聽了方士之言,有所驚懼,從此改弦更張,也許不至於這么早就命喪黃泉,但他卻“橫如故”,就是依然故我,我行我素。所以,悲劇的下場,就是必然的了。 二是古今貪官的夫人有所不同。你看這位貪官的夫人,見丈夫“多為不道”,“每以果報勸諫之”,即,不是勸一次,而是經常勸,不斷地勸,苦口婆心地勸,曉以利害地勸,真是賢德的夫人啊。而現在的貪官夫人們呢,則多是出謀劃策者,為虎作倀者,甚至衝鋒陷陣者。這不同的原因是什麼呢?是現代的夫人們文化低、覺悟低了嗎?——這又是一個複雜的問題,還是留給社會學家和心理學家門去研究吧,咱別費這個腦筋了。三是老蒲的文字功夫著實厲害。你看,“橫如故”,只三個字,就把該貪官不思悔改的驕橫之氣,刻畫得入木三分。大手筆就是不一樣啊。還有,最後那一句,“未及周歲,死矣。”不加任何評論,痛快之情溢於言表,而不盡之意見於語言外,毫不拖泥帶水,絮絮叨叨,拉拉雜雜,無病呻吟。讀者讀到這裡,沒有不像聽到某貪官被抓,或某貪官已死的訊息一樣,痛快淋漓,拍手叫好的。高手就是高手!寫到這裡,文章該結束了。但有的朋友可能要問:你的標籤上寫的是“聊齋品美”,這貪官總不能算是美吧?誠然,貪官當然不美,可誅貪官美啊。雖不是人誅,而是天誅,天誅也大快人心啊,大快人心,不是更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