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祭、蔡音同相通,商甲骨文有祭,為商代與國,位於河南鄭州市東北部祭城村。武王滅商後封其弟蔡叔於此。平三監之亂後,成王改封此地給周公第五子祭伯。周昭王南征荊楚,祭公隨行,回師途中,船沉漢水,祭公與昭王溺水而亡。祭公之子祭公謀父是穆王時的名臣,他曾諫阻穆王不要征伐犬戎,而以德安邦。作為王臣,他雖然反對但仍陪伴周穆王西征和巡遊。祭國約在春秋初年,鄭國東遷時被滅,成為鄭國大夫祭仲的食邑。
平三監之亂後,成王改封此地給周公第五子祭伯。周昭王南征荊楚,祭公隨行,回師途中,船沉漢水,祭公與昭王溺水而亡。祭公之子祭公謀父是穆王時的名臣,他曾諫阻穆王不要征伐犬戎,而以德安邦。作為王臣,他雖然反對但仍陪伴周穆王西征和巡遊。祭國在魯隱公元年(前722年),鄭國東遷時被滅,成為鄭國大夫祭仲的食邑。
祭、蔡音同相通,商甲骨文有祭,為商代與國,位於河南鄭州市東北部祭城村。武王滅商後封其弟蔡叔於此。平三監之亂後,成王改封此地給周公第五子祭伯。周昭王南征荊楚,祭公隨行,回師途中,船沉漢水,祭公與昭王溺水而亡。祭公之子祭公謀父是穆王時的名臣,他曾諫阻穆王不要征伐犬戎,而以德安邦。作為王臣,他雖然反對但仍陪伴周穆王西征和巡遊。祭國約在春秋初年,鄭國東遷時被滅,成為鄭國大夫祭仲的食邑。
《西遊記》中唐僧師徒取經的路途中,路過的國家之一。
原文祭城路歷史上叫祭國,最早為商朝(鄭州又稱商都)的邦國,在商代甲骨文中多次被提及。周滅商後也將祭國滅掉。據祭城鎮政府的相關人員介紹,作為鄭東新區地名“祭城...
地名淵源 讀音 追根溯源 今日的祭城 更名祭賽國國王是《西遊記》中的人物,祭賽國的國王,文也不賢,武也不良。
人物介紹 影視形象祭城,地名,位於鄭州市金水區(現鄭東新區),原為祭城鎮,現為祭城辦事處。《辭海》:“祭”,古國名,亦作“(左)祭(右)邑”,姬姓。始封之君為周公之子。原...
報紙報導 地名淵源《祭侄文稿》(全稱為《祭侄贈贊善大夫季明文》)是唐代書法家顏真卿於唐乾元元年(758年)創作的行書紙本書法作品,現收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祭侄文稿》是追...
書法內容 創作背景 藝術鑑賞 名家點評 後世影響中華民族向來崇敬鬼神,祭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風俗習慣,在每年的鬼節進行打掃墳塋,祭祀鬼神,超度亡靈,放河燈等習俗,後來發展成為在鬼節進行郊外踏青,悼念先祖的活動。
傳統習俗 儀式流程 祭掃傳統由來 祭鬼文學 祭鬼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