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雲殿

祥雲殿

祥雲殿位於福建省莆田市新度鎮錦墩村,壺公山之東麓,始建於唐昭宗光化年間(898年),迄今1110年,是莆田境內有據可稽的最早奉祀玉皇大帝的宮觀之一,至今一些建築還保留明清的結構風格。宮內現存宋代石刻文物5件,明清文物13件,是研究玉皇文化的重要實物資料。

基本信息

簡介

祥雲殿 祥雲殿

祥雲殿玉皇信仰習俗,是閩台玉皇文化中具有一定影響的民間民俗活動。每年正月初九日玉皇神誕廟會活動豐富多彩,有:排筵、祭祀、設醮開壇、民間藝術表演、莆仙戲公演等。特別是午夜的燒頭香“砂花迎神”表演習俗,“火樹銀花不夜天,萬民祈福慶昇平”的場面,尤為狀觀,盛況動人,凸顯出鮮明的莆田地方民俗文化特色。

祥雲殿是莆田市玉皇文化聯誼會、玉皇文化研究會總會的會址和莆田壺山書院所在地,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多次成功承辦閩台民俗與旅遊學術研討會,積極開展閩台和對外玉皇文化以及民間民俗文化交流,近年來,接待台灣玉皇文化李炳南會長率領的團隊多達6批次,同時還與美、英、法、德、瑞、意、馬等10多個國家的專家進行民間文化交流,是閩台玉皇信仰和對外民間文化交流的重要基地,台灣與歐美各國專家對砂花傳統技藝讚不絕口。

祥雲殿砂花迎神的砂花技藝涵蓋宗教、歷史、社會、鑄造工藝、藝術、民俗學等領域,具有廣泛的影響。

砂花迎神

砂花技藝表演 砂花技藝表演

砂花迎神傳統技藝涵蓋民俗學、歷史、鑄造工藝、藝術等領域,起源於古代鑄造業。明代中葉,當地就有不少人家以鑄鼎為生,而飛濺的鐵砂火花十分美觀。藝人由此產生靈感,把這一技藝運用到玉皇神誕迎神儀式中,傳統禮俗迄今已達200餘年。

砂花迎神儀式一般選在晚上10—12時,夜幕中迎神隊開始表演。他們把備好的燒熔鐵水噴向路邊荔枝樹或龍眼樹,使之火花飛濺,在夜幕中勾勒出金光閃閃的美妙畫面,觀眾無不歡呼讚嘆。更奇妙的是,龍眼、荔枝樹不僅毫無損傷,還有滅蟲效果,次年更加豐收。

“砂花迎神”技藝植根、發展於民間,表達廣大民眾祈求庇佑,納福迎祥、保境平安心愿,既“娛神”又“娛人”,它保留著原生態傳統手工技藝,具有程式性、傳承性、民眾性、觀賞性四大特徵。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