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症狀
神靈附體物以鬼、神為最多、精靈較少。症狀突然發生、突然中止,持續時間短暫,主要症狀是記憶障礙,表現為遺忘,如對患者的現實身份短暫時間的遺忘,而代替以一個新的即鬼或神等的非現實身份。還可見到對周圍人的雙重走向。患者對違法行為過程的部分能大概回憶,但對關鍵部分特別是對兇殺的具體情節,往往喪失確切回憶能力即具有選擇性遺忘的特點。有些患者也可有一般意識障礙。
此外,還常伴有情緒不穩、激情(暴怒、恐懼性激情)發作、哭笑無常、明顯暗示性增高等癔症的某些症狀。
存在形式
這種神靈附體狀態存兩種存在形式,一種是做為一種精神疾病而自然產生的病病性附體狀態,另一種是由巫師、巫醫通過自我誘導方式而產生的癔病性附體狀態。
治療
神靈附體狀態是一類容易復發的疾病,及時消除病因,使患者對自己的疾病性質有正確了解,正視存在的個性缺陷,改善人際關係,對預防復發都有一定幫助。長期住院或居家休養,對患者非適應性行為經常予以遷就或不適當強化,均不利於康復。治療應從檢查時就開始,建立良好的醫患關係對治療成敗非常關鍵,醫生要關心患者,幫助他們尋找發病的原因,引導他們正確地對待疾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疾病的治癒是醫生與患者共同努力的結果。神靈附體狀態的治療以心理治療為主,輔以藥物及其他治療。
藥物治療
藥物治療主要是對症治療。
針對抑鬱焦慮可給予相應的抗抑鬱和抗焦慮藥物治療;
對於精神病性症狀或興奮躁動的患者可給予抗精神病藥物治療。
對神靈附體狀態性情感暴發、抽搐發作或神靈附體狀態性精神病的狀態,可肌內或靜脈注射抗精神病藥物、抗焦慮藥物,使患者能安靜入睡。醒後發作性症狀常可控制,可改用小劑量口服製劑。
服用抗精神病藥物對分離症狀基本無效,對於控制衝動行為,其療效不一。使用抗精神病藥物治療前應充分評估利弊,注意抗精神病藥物副作用,尤其是遲發性運動障礙的發生。
神靈附體狀態性精神病狀態或痙攣發作時,很難接受正規的精神心理,可採用鹽酸氯丙嗪25~50mg,肌內注射;或地西泮(安定)10~20mg,靜脈注射,促使患者入睡。有的患者醒後症狀即消失。急性期過後,精神症狀仍然明顯者,可採用鹽酸氯丙嗪口服給藥,1~3次/d,25~50mg/次。遺留頭昏、頭痛、失眠等腦衰弱症狀者,可給予阿普唑侖(aprazolam),3次/d,0.4~0.8mg/次,或勞拉西泮(氯羥安定),3次/d,每次0.5~1mg;或羥嗪(安泰樂),3次/d,25mg/次;或艾司唑侖(舒樂安定)每晚睡前服1~2mg;歷時2~3周。處於昏睡狀態的患者,給予氨水刺激鼻黏膜,可促使患者甦醒。但刺激時間不能過長,以防鼻黏膜灼傷。
物理治療
針刺或電興奮治療對轉換性癱瘓、耳聾、失明、失音或肢體抽動等功能障礙,都可有良好效果;但應注意配合語言暗示進行。處於轉換性木僵狀態的患者,強刺激的針刺或電興奮治療,可促使患者意識狀態恢復正常,可以選用。
心理治療
對分離性障礙的主要治療涉及不同的心理治療,包括催眠、創傷一相關心理治療及認知治療。
心理治療是治療神靈附體狀態的基本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暗示療法
暗示療法是消除轉換障礙的有效措施,特別適用於急性起病的患者。可分為覺醒時暗示和催眠暗示兩種。患者迫切要求治療者,在覺醒狀態下,通過語言暗示,或配合適當理療、針刺或按摩,即可取得良好效果。病程較長,病因不甚明確的病例,往往需要藉助藥物或語言催眠療法,消除患者的心理阻力,才能取得較好效果。
①覺醒時暗示:治療開始時醫生應向患者說明檢查的結果;然後用簡短、明確的語言向患者解釋他的疾病是一種短暫的神經功能障礙;即將採取哪種治療方法;在治療的幫助下,失去的功能可以完全恢復正常;使患者對治療產生高度的信心和迫切的治癒要求。對有運動和感覺障礙的患者,可選用10%葡萄糖酸鈣10ml靜脈推注,或用感應電刺激患病部位,同時配合語言、按摩和被動運動,鼓勵患者運用其功能;隨即用語言強化,使患者相信在治療的幫助下,失去的功能正在恢復??已經完全恢復;並進一步鼓勵患者進行相應的功能活動。
②催眠暗示:治療開始前先進行催眠感受性檢驗,檢驗的方法有多種,可選擇其中1~2種以確定患者是否適於語言催眠,例如讓患者雙足並立,背向醫生,頭部後仰,醫生以手托其枕部,然後告訴患者,手拿開後,他應會向後跌倒。如果患者在醫生的手拿開後立即向後傾倒,即表示患者具有一定催眠感受性,可選用語言催眠,在患者進入催眠狀態下進行暗示治療。如果患者催眠感受性不強,或醫生對語言催眠缺乏經驗,則可選用2.5%硫噴妥鈉(sodiumpentothal)或異戊巴比妥鈉(sodiumamytal)10~20ml緩慢靜脈注射,使患者進入輕度意識模糊狀態,然後按上述覺醒時暗示的方法,用語言進行暗示或配合電刺激、按摩、被動運動等方式進行暗示。
催眠療法
催眠療法除用於增強暗示感受性,消除轉換症狀外,尚可用以治療分離性遺忘症、多重人格、緘默症、木僵狀態以及情緒受到傷害或壓抑的患者。在催眠狀態下,可使被遺忘的創傷性體驗重現,受到壓抑的情緒獲得釋放,從而達到消除症狀的目的。
在催眠或覺醒狀態下,引導患者傾訴其內心苦悶,使受到傷害或壓抑的情緒向外宣洩的治療方法,稱為疏泄療法(catharsis)。對情緒障礙突出的患者可收到良好效果。
解釋性心理療法
解釋性心理療法的主要目的在於:引導患者正確認識和對待致病的精神因素,認識疾病的性質,幫助患者分析個性存在的缺陷,以及克服個性缺陷的途徑和方法。適用於除癔症性精神病發病期之外的各種類型。
分析性心理療法
分析性心理療法著重探尋患者的無意識動機,引導患者認識無意識動機對健康的影響,並加以消除。主要適用於分離性遺忘,多重人格和各種轉換障礙。可採取精神分析技術或領悟療法。
行為療法
行為療法主要是採取循序漸進,逐步強化的方法對患者進行功能訓練,適用於暗示治療無效、肢體或言語有功能障礙的慢性病例。
家庭療法
當患者家庭關係因疾病受到影響,或治療需要家庭成員配合時,宜採用家庭療法,以改善患者的治療環境,取得家庭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