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三國始,孫吳、兩晉、南朝的宋、齊、梁諸朝都建都於南方,因而海上的優勢逐漸呈現。南來北往的船隻逐日增多,兩晉時走這條海路的人更多。據《晉書·庚翼傳》記載:“時東土多賦稅,百姓乃從海道遷入廣州。”到了隋唐年間,神泉已有神前、神後、神山、蘇厝園等13個村落。這個時候,神泉已成為北方遷徙南下的難民必經之地。而且北方人口的遷入,促進了沿海經濟的發展,他們與當時的土著結合,使神泉的先進文化技術融入北方文化之中。北方來的難民和商人,由於種種原因,有部分人留在神泉定居,有的繼續南下。唐玄宗十年(721),來往於閩、浙、粵、港等地商人從廣州移帶 “廣利聖王”的香火,在神前村建“聖王廟”,祀奉“廣利聖王”。“廣利聖王”是南海神,建廟供奉的目的是保護海上來往船隻的安全。清進士張經謁“廣利聖王”廟時題下詩一首:“廟貌巍峨映碧漬,李唐錫號舊彰聞。座寒山色參橫黛,壁冷松聲綴紫紋。蜃氣涌瀾蒸亂石,鷗群狎渚臥晴雲。憑風迎溯蘇孺子,光焰千年萬丈分。”(張自註:蘇孺子蘇福神童也。)
據說宋朝年間,神前村有一村民挑油路過一小池堀,這時剛好小池堀有兩條蛇泅過,池堀的水頓時變成黑色。這位農民曾聞說有梭木蛇泅過的池水驟變黑色,這水不但能飲用,而且能治百病。於是他立即把油倒掉,重新裝上兩桶寶水挑回家。回到村里,剛好村民患疫病,這位村民便把水分給患病者飲用。這些患者服下寶水以後,疫病痊癒。附近村民聞知此事,紛紛提瓶攜桶到池堀汲水,該堀任人舀之不涸,這裡遂改名神泉。
在堀泉旁邊,有一座石柱瓦頂的古亭,這個亭便是名聞遐遜的“海角甘泉”。縣誌載:神泉三面皆海,四處諸水鹵鹹,此泉堀發源於文昌山下,“隆冬不竭,味獨甘涼,堡內鹹資汲焉”,泉堀原是宋代海灘上的一個泉眼,明清以後才砌為“海角甘泉”,也成為漁民飲用之水。現在泉井已經被高樓擁抱。
神泉“神”在什麼地方呢?只見這眼泉水旁邊的石亭柱上,刻著“抉取攜而不竭,任鹵浸蒸,獨漂平淡。”這是明代洪武年間當地神童蘇福所作,故意留下下聯給後人對。明末清初學者屈大均稱蘇福的詩文“即湛甘泉亦說不到。以惠來地方百里、襟海底山,其鍾靈毓秀,亦非偶然”。清乾隆十七年進士王瑋撰寫了《神泉塔碑記》,樹在亭中,全篇柳體楷書,好像在給半聯作箋注,有板有眼地告訴我們,這亭邊的甘泉很奇特、很難得。處在海濱,下面是海,而水質甘洌,水量也大,“任取攜而不竭”,當時,深廣不數尺,而欲者千餘眾,水源豐,受益廣,泉水成為整個海港市鎮的生命源泉,下聯卻至今沒有人對出。這就是神泉,神也就“神”在這裡。
神泉後來為祀夏大禹王,清嘉慶八年(1803)建“水仙宮”,光緒二十年(1894)重修。宮內有正廳、明間、次間,深15.4米,寬10米,卷蓬 拜亭,硬小頂建築,總面積154平方米,嵌石匾額“水仙宮”於門上。“水仙宮”據說是清嘉慶年間嶺南才子宋湘所題,後因族老藐視宋湘,宋湘只給“水仙”二字,把“宮”字藏在身。宋湘過神泉渡時,身無分文,將“宮”字付給渡伯抵渡錢,爭論之間,把“宮”字丟落水中。可惜現在“水仙宮”三字已不是宋湘的墨寶,重修“水仙宮”的時候,是後人依其拓下來的字重寫的。1927年10月初,郭沫若曾來到這裡,然後在水仙宮前坐船到香港,繼續革命征程。
據清雍正《惠來縣誌》記載:為防禦倭寇海盜“嘉靖三十二年夏五月建城神泉,周圍三百丈,高一丈五尺,有東西兩門。神泉與縣相距僅一望耳,海賊泊澳,呼吸立達。則神泉固縣之一外障也。”神泉城建後對防止海賊倭寇起了重要作用。康熙十年知縣孫汝謀重修神泉城,三十八年又重修神泉城,後又設神泉關,“有巡司駐紮城內,東西南北四關逼近大海,而南關猶險,港口海舟灣泊之所。”清知縣張秉政有詩讚神泉曰:“島煙消已久,海艇日相從。海唱和村鼓,潮聲答夜舂。月寒懷鐵綱,雷吼躍鯨鍾。眾志成堅壘,神泉戶可封。”
更神奇的是神泉港灣中的蜃景。從有文字記載的清初開始,每當春末濕氣瀰漫的下午,神泉港外,在接近海面輕蒙淡靄的天際處,頓然浮現神奇陌生的景色,戎兵、馬車、旗幡;古堡、古樓,身著紅綠衣裳的人來往穿梭。奇觀不斷更新,觀賞的人情緒歡躍。
據當地老漁民介紹,這種奇景經常出現,只不過有時時間長點,有時只是一瞬間;有時偏遠一點,有時偏近。天長日久,漁民從中判斷,景遠候風,景近候雨。每當充滿浪漫色彩的蜃景出現的時候,他們也就盤算適應氣候變異要採取的生產措施。清康熙年間舉人張灝有詩曰:“非煙非霧望中秋,神水光呈百尺樓,金馬衣冠來絕浦,蓬萊宮闕駕滄州,風回釣石魚龍動,雲卷華峰羽蓋浮,笑指羨門應不遠,海天咫尺有丹丘。”正是對海市奇妙變幻的景象生動的描述。單從上個世紀50年代至今60年間,大的海市蜃樓情景就出現過10多次。國內出現海市蜃樓的地方並不多,有文字記載的只有山東蓬萊、浙江普陀,西北玉門之外,余者就是神泉了。
追尋歷史的蹤跡,神泉遙遠而神奇。
相關詞條
-
羅泉古鎮
羅泉古鎮,位於資中城北約50公里,地處資中、仁壽、威遠三縣交界地區。羅泉又名“羅泉井”,早在1992年已被批准為四川省首批歷史文化名鎮,2008年經國務...
簡介 名稱由來 特點 羅泉景觀 羅泉文化 -
神泉鎮
神泉鎮地處揭陽市惠來縣東南部,距縣城9公里,東鄰前詹鎮,西接東隴鎮和南海經濟開發區,南臨南海,北連華湖和惠城鎮。倚山面海,惠來縣三大海濱城鎮之一(神泉,...
經濟概況 歷史文化 經濟發展 社會事業 基礎設施 -
古鎮
古鎮,一般指有著百年以上歷史的,供集中居住的建築群。中國歷史悠久,廣闊土地上有著很多文化底蘊深厚的古鎮。其中有部分已經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華東地區 西南地區 華中地區 華北地區 華南地區 -
孟門古鎮
孟門古鎮位於晉陝大峽谷中部、山西省柳林縣城西北23公里處黃河東岸。北靠臨縣磧口,南鄰柳林軍渡,東接柳呂梁·柳林·孟門林成家莊,西隔黃河天塹與陝西吳堡縣薛...
基本資料 大禹治水第一門 九曲黃河第二鎮 唐永寧州八大官寺之首 孟門關 -
神垕古鎮
神垕地處伏牛山余脈,山川秀美,境內名勝古蹟眾多,靈泉寺、花戲樓、祖師廟、鄧禹寨、鈞窯遺址等不勝枚舉,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澱使神後的人文景觀、旅遊資源獨具特色...
主要景點 民俗特色 -
羅泉鎮
羅泉古鎮在四川仁壽、威遠、資中三縣交界的深丘中,隱藏在沱江支流珠溪河旁。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孔明南征紮營營盤山,因為持續乾旱,營盤山水源奇缺,孔明隨即派兵...
古鎮簡介 古鎮歷史 基礎設施 景點簡介 地方文化 -
豐盛古鎮
豐盛古鎮,位於重慶市東南邊陲,在明末清初開始建立,曾是重慶去南川、涪陵的重要驛站,該鎮歷史悠久,於2002年4月被重慶市政府命名為重慶首批20個“歷史文...
古鎮概述 古鎮歷史 實用信息 交通指南 主要景點 -
鎮遠古鎮
鎮遠古鎮是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鎮遠縣名鎮,位於舞陽河畔,四周皆山。河水蜿蜒,以“S”形穿城而過,北岸為舊府城,南岸為舊衛城,遠觀頗似太極圖。兩城池...
古鎮歷史 地理環境 主要景點 特色小吃 特色美食 -
雅安上里古鎮
雅安上里古鎮是四川歷史文化名鎮,具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處、市級6處。1982年被四川省命名為“歷史文化名鎮”。這裡是紅軍長征北上的過境地。也是昔日南方絲...
地理環境 建築格局 名稱含義 歷史沿革 人文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