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主義社會的經濟結構

社會主義社會的經濟結構所屬現代詞,指的是社會主義國民經濟各方面、各部分、各環節之間及其內部的相互制約的關係。

社會主義社會的經濟結構

正文

社會主義國民經濟各方面、各部分、各環節之間及其內部的相互制約的關係。
涵義 K.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中說:“生產關係的總和構成社會的經濟結構”(《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第82頁)。但在另外的場合,他又賦予經濟結構更廣泛的涵義,例如在《資本論》中說:“生產的承擔者對自然的關係以及他們互相之間的關係,他們藉以進行生產的各種關係的總和,就是從社會經濟結構方面來看的社會”(《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925頁)。在這裡,馬克思不僅把勞動者“藉以進行生產的各種關係”包括在社會經濟結構之內,而且把勞動者“對自然的關係”也包括在內。
不能把經濟結構簡單地歸結為國民經濟的各種比例關係。比例是量的關係,而經濟結構除包括量的關係外,還包括表現為數量的那些質的規定性,在分析量的關係時,還要分析其地位、作用和相互關係等。
內容 經濟結構包括:部門結構、產業結構、技術結構產品結構、流通結構、經濟組織結構、企業規模結構、積累和消費結構、投資結構、就業結構、價格結構、地區結構、城鄉結構、進出口結構、所有制結構等。其中有些是屬於生產力方面的結構,如產業結構等;有些是屬於生產關係方面的結構,如所有制結構等;有些結構則既有生產力屬性又有生產關係屬性,如就業結構等。經濟結構反映國民經濟各個部門、各個產業、各種經濟組織、各個地區、社會再生產各個環節以及各種所有制的構成及其相互聯繫、相互制約的關係。
產業結構 不僅存在農業輕工業重工業之間的結構,而且存在建築業運輸業、金融業、商業服務業旅遊業之間的結構。隨著經濟工作的發展,各產業部門還會進一步細分,使一些重要部門獨立化,例如使重工業中的能源、原材料獨立化。除物質生產領域的產業外,還存在非物質生產領域的各產業,這兩者存在著互相依存、互相制約、互相促進的關係。同時,還有新興產業和傳統產業的結構。隨著新的技術革命的發展,出現了一批新興的產業,如電子元件產業、信息產業、航天產業、工程諮詢承建產業、生物產業、原子能產業、新能源產業等等。新興產業是個相對的概念,各種產業都有由新逐漸變舊的過程。有的新興產業將獨立化發展,有的新興產業將會逐步取代某些傳統產業。但從國民經濟總體上看,新興產業的發展和傳統產業的技術改造是統一的而不是對立的,新興產業特別是信息產業將全面滲透到各種產業的發展中去,並且會使傳統產業的面貌發生革命性變化。社會主義國家要根據國家的具體條件,正確選擇國民經濟某一發展階段或某一時期的帶頭產業和產業梯隊。帶頭產業的適當超前發展和產業梯隊的配合,可以帶動全局。產業結構的合理化最終表現為產品或勞務的質量、規格、種類能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提高的需要。
技術結構 既有個別企業、部門、產業的技術結構,又有社會技術結構。表示技術結構狀態的指標有多種,一般是用手工勞動、半機械化勞動、機械化勞動、半自動化勞動、自動化勞動五個等級的構成狀態來表示,具體地說,就是用不同等級的技術裝備起來的勞動者人數在勞動者總數中所占的比重,或者用不同技術等級固定資產生產出來的產值在社會總產值中的比重來表示。此外,還可以用某一種技術的影響面,採用面(覆蓋面)來衡量;也可以用產品的技術密集程度或技術含量來衡量。技術結構的合理化必然有利於技術進步,不斷提高勞動生產率,從而廣泛打開各行各業的就業門路,增加勞動就業,並促使就業結構發生變化。
所有制結構 生產資料產品的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勞動者集體所有制,是社會主義國家的所有制結構的基礎。由於各社會主義國家國情和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上述兩種公有制的比重也不會一律,但公有制占統治地位這一點是不可改變的。勞動者個體所有制,作為社會主義經濟的必要補充,應在社會主義的不同發展階段上保持適當的比重以利搞活經濟,方便人民生活,增加勞動就業。國家資本主義也是社會主義經濟的必要補充,社會主義國家的部門、地方或企業同國外資本主義公司合營的經濟,包括合資經營、合作經營、租用地皮和基礎設施並僱傭所在社會主義國家人員的外資獨資經營等,都不同程度地具有國家資本主義的導性。社會主義國家的所有制結構要適應生產力發展的水平,才能強有力地推動生產力的發展。為此就必須擺正各種所有制的主導與從屬、主體與補充的關係,並隨著社會主義經濟的逐步成熟相應地安排和控制各種所有制的比重。所有制和經營方式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在同樣所有制結構下或在同一所有制內部卻可以有多種多樣的經營方式。
特點  社會主義國家的國民經濟是公有制為基礎,國民經濟的發展是有計畫進行的,國家可以依據經濟規律自覺地利用市場機制按照合理化的要求,有計畫、有步驟地對經濟結構加以調整。而資本主義經濟結構的形成和變化則基本上是自發進行的,雖然政府通過經濟立法和經濟手段也對經濟結構變動有重大影響,但不能根本改變其自發性。此外,由於兩種社會的不同的基本經濟規律所決定的社會生產目的不同,也影響著經濟結構。
參考書目
 馬洪、孫尚清主編:《中國經濟結構問題研究》,人民出版社,北京,1981。

配圖

相關連線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