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經濟學批判》
正文
K.馬克思公開發表的第一部政治經濟學著作。寫成於1857~1858年,1859年6月由柏林敦克爾出版社出版。19世紀50年代後期,馬克思認為伴隨著1857年爆發的經濟危機必然會出現革命的新高潮。他立即著手總結自己15年來經濟研究的成果,以便從思想上武裝戰鬥的工人階級。按照馬克思的計畫,他以《政治經濟學批判》命名的巨著共六分冊:①資本;②土地所有制;③僱傭勞動;④國家;⑤對外貿易;⑥世界市場。本書是這部巨著的第一分冊的前兩章。後來馬克思改變了寫作這部巨著的原定計畫,而著手寫作《資本論》。他把本書的內容加以概括寫進了《資本論》第一卷第一篇中,並把本書稱為《資本論》的“初篇”。
![《政治經濟學批判》](/img/3/f20/nBnauM3X3ETN3EDO2UzNwgDM5ETMwADMwADMwADMwADMxAzL3AzL3E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序言》 馬克思在序言中簡單地介紹了他研究政治經濟學的動因及經過,介紹了他從19世紀40年代起研究政治經濟學所得出的主要結論。對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內容作了精闢的概括,闡明了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之間的關係,從而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最基本的規律。馬克思在序言中得出的革命結論,對指導國際無產階級和各國共產黨人進行理論研究和科學實踐具有重大意義。《序言》具有巨大的獨立的科學價值。
《商品》 馬克思從分析商品出發,考察了資本主義經濟制度。從分析商品開始而不是從分析價值開始,這是馬克思的價值理論和古典經濟學家的價值理論的重大區別之一。馬克思揭示了商品具有二因素,即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商品是這二者的統一。商品具有二因素是由於生產商品的勞動具有二重性引起的,勞動二重性學說是理解政治經濟學的樞紐,也是使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同古典經濟學家的勞動價值論區別開來的一個重要標誌。馬克思由勞動二重性,進而考察了形成價值的勞動所特有的社會性質。D.李嘉圖由於不理解這種性質,致使他看不到貨幣的本質與價值決定於勞動時間的規定之間的聯繫,得出了錯誤的貨幣數量論。
《貨幣或簡單流通》 馬克思在第二章中考察交換過程時,揭示了由於商品的內在矛盾而必然產生貨幣,闡明了貨幣作為一般等價物的本質。馬克思還詳細地考察了貨幣的各個職能,並指出貨幣的職能是歷史發展的產物。因此,馬克思在《政治經濟學批判》一書中實現了在價值理論和貨幣理論上的革命變革。
馬克思在制定他的經濟學說時,一直重視把對經濟範疇的探討與對資產階級經濟理論的批判結合起來。因此,馬克思在這本書的第一章和第二章的末尾都附有關於這些問題的理論的歷史考察,包括《關於商品分析的歷史》。《關於貨幣計量單位的學說》和《關於流通手段和貨幣的學說》。這些論述為創立馬克思主義的經濟學說史奠定了基礎。
本書的出版為馬克思徹底完成政治經濟學領域中的革命變革奠定了理論基礎,同時也從根本上抨擊了當時在羅曼語國家流行的蒲魯東主義。
參考書目
恩格斯:《卡爾·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北京,19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