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山地質災害

礦山地質災害

在礦床開採活動中,因大量採掘井巷破壞和岩土體變形以及礦區地質、水文地質條件與自然環境發生嚴重變化,危害人類生命財產安全,破壞採礦工程設備和礦區資源環境,影響採礦生產的災害。

礦山地質災害

礦山地質災害又稱礦井地質災害、採礦地質災害、礦區地質災害等是指在礦床開採活動中,因大量採掘井巷破壞和岩土體變形以及礦區地質、水文地質條件與自然環境發生嚴重變化,危害人類生命財產安全,破壞採礦工程設備和礦區資源環境,影響採礦生產的災害。

類型

礦山地質災害種類很多,根據發生位置區分有地面跟井下兩種,其中井下又被成為狹義礦山地質災害。

地面礦山地質災害

主要有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縫、滑坡、崩塌、土石流、煤自燃等,

井下礦山地質災害

主要有冒頂、片幫、突水、突泥、井下熱害、礦震、岩爆、井下煤自燃、油氣井管套損壞、礦坑水污染等。狹義的礦山地質災害是指發生在井下的地質災害。

在各種礦井中,以煤礦最嚴重,其礦井地質災害種類多,發生頻率高,分布廣,破壞損失最大。除煤礦外,鐵礦、銅礦、鉛鋅礦等金屬礦和一些非金屬礦也有不同程度的礦山地質災害。開採放射性礦產,還有放射性災害。

危害

採礦地質災害是危害礦業發展的重要因素,其破壞作用有:

1、危害礦工生命安全,有時造成幾十人甚至幾百人死亡;

2、破壞採礦設施、設備,影響採礦生產;

3、破壞礦產資源以及土地資源、水資源和礦區環境。

誘因與防治

(1) 建立和完善礦山開採前的風險評估與環境評估,並制定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的政策法規和規劃體系。做到開採前嚴格評估,開產中積極防範,開採後積極恢復,把礦山地質環境恢復與土地復懇納入法規,強制推行。

(2) 加強宣傳,普及礦山地質災害防治知識,提高礦山開採人員素質,增強其對地質災害的危機感與警覺性。提高礦山生產過程中全員防災、減災技能與手段,強化礦山地質災害的防、險避險、搶險培訓。

(3) 開發與套用先進的信息化、地球物理勘查手段、地球化學勘查手段,對礦山地質進行嚴密監視,對可能發生的潛在災害施行實時監測、動態監測,建立礦山地質災害監測系統,實現礦山地質與環境生態動態跟蹤與管理體系,避免重大人員財產損失。

(4) 加強礦坑、礦井邊坡設計,進行邊坡監測,堅固擋牆穩固邊坡地質構造,開挖後如果出現開裂變形,及時做地質勘察,並做好預防措施。合理建設尾礦礦壩,形成穩定礦場與尾礦庫,降低滑坡和塌方風險。

《煤炭學報》出版專輯

2017年第2期《煤炭學報》(EI收錄期刊)出版了“西部煤炭高強度開採下地質災害防治理論與環境保護基礎研 究”專輯,集中發表了31篇論文,展示我國西北地區礦山地質災害研究新進展 。

專著

張明旭,趙偉 主編,礦山地質災害成災機理與防治技術研究與套用(論文集),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2009

范立民,李成,陳建平,寧建民等著. 礦產資源高強度開採區地質災害與防治技術,科學出版社,2016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