碗禿子

碗禿子

碗禿子,又名碗坨、“灌腸”,是山西的風味小吃,食時或以刀切,或以撓爪,切成條狀,澆上蒜醋調味,或冷食,或油炒熱吃,利滑爽口、味美異常。令網友好奇的是,西北的“灌腸”,居然和腸沒半毛錢關係,全都是面。碗禿子也是山西省的一種特產小吃,尤其以晉中市平遙碗禿子、忻州市的保德碗禿子頗負盛名,為大家青睞。

基本信息

釋義

碗禿子碗禿子
“碗禿子”,是一種類似麵皮、涼粉的麵食,山西各地都常見,柳林碗禿子是莜麵的,清徐灌腸是白面的,平遙碗禿子是蕎面的,為忻州地區風味小吃之上品。

碗禿子的名字來歷,一說碗禿就是碗脫——從碗裡脫出來的。還有一個形象的解釋,盛在碗裡不是槓尖兒,也不是平碗,挺薄的一層,碗,幾乎是禿的,碗禿。

製作工藝

碗禿子碗禿子
將白面和蕎面按六四比例混合和面,稀一些,糊狀,加點鹽和油,用淺碗一盛就能掛在碗壁上,上鍋蒸熟,脫出備用。脫出來的單個碗禿,切成小條可以涼拌,比如柳林。平遙人則喜歡炒食。

炒碗禿油要寬些,加入薑末、蒜泥、辣椒、陳醋、醬釉、香油、大料水,佐以豆芽和土豆絲,大火翻炒,酸、辣、香。平遙人三天不吃渾身沒勁。

口味特點

觀之晶瑩光亮,粉白微青,質地精細,柔軟,光滑,細嫩,清香利口,風味獨特。

其實蕎面也罷,莜麵也罷,都是沒有味道的,味道是烹調進去的,所以這類食品的關鍵在於佐餐醬料,原料只是稍稍影響一些口感。

一碗5元,也可以加入一根麻花,加一塊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