碗托,又名“碗禿子”“灌腸”,碗托也是山西省的一種特產小吃,尤其以晉中市平遙碗托、忻州市的保德碗托頗負盛名,為大家青睞。分白面碗托和蕎面碗托,以特殊的加工方法蒸製而成。食時或以刀切,或以撓爪,切成條狀,澆上蒜醋調味,或冷食,或油炒熱吃,利滑爽口、味美異常。在晉西北保德、河曲、偏關及代縣街頭,隨處可見賣碗托的攤點。晉中平遙、榆次、太原一帶以白面碗托熱炒居多,俗叫“炒灌腸”。碗托是鹹的,和涼粉有點類似,但根本不同,非常可口!
山西碗托的特點
晶瑩光亮,粉白微青,質地精細,柔軟,光滑,細嫩,清香利口,風味獨特,為忻州地區風味小吃之上品。不僅是待客之佳肴,還有疏通腸胃,清燥熱,抻便之功用
山西碗托的原料及配料
蕎面400克,白面100克,水2000克。
山西碗托的做法,怎么做,怎樣做,如何做
山西碗托做法一:
(1)將蕎面和白面放入盆內拌勻,加水用小勺將面攪拌成稀糊狀。
(2)用小勺將麵糊舀入小碟內,上籠蒸8分鐘即熟,取出晾涼即成碗托,食用時切塊,調以醬油、醋、鹽、芥末、辣椒油、蒜泥、蔥花即可食用。也可用豆芽配以醬油、鹽、蒜泥、醋炒著吃
山西碗托做法二:
平遙碗托的製作方法是將白面用溫水調成糊狀,再加以一定比例的鹽水、大料水和菜子油,由稠調稀後盛入五寸小碟內上籠蒸15分鐘左右,蒸熟涼切後即成。 平遙的碗托有冷調、熱炒兩種食用方法。冷調是切成麵條狀放入人後加醋、蒜泥、芝麻、大料水、辣椒末、香油等即可。食用時有一種涼爽、清香、光滑可口的感受。熱炒是將炒瓢內入入熟豬油,加入蔥蒜後,將切成條狀的碗倒入,加山藥蛋絲或豆芽菜,再加大料水、醬油、醋等調味品。炒熟後香味四溢,誘人饞涎欲滴。
山西碗托做法三:
將蕎麥精粉用鹽水拌成面穗,再加水調成糊狀,盛於碗內,用急火蒸至半熟時,攪動一次,以防沉澱,熟後冷卻即成。蕎面碗托宜涼調,宜熱燴,或澆以素湯,或拌以肉醬。不僅是待客之佳肴,還有疏通腸胃,清燥熱,抻便之功用。外地人到此,無不以一嘗為快。現五台縣城專營此業者甚多,還有在外地高攤應市,深受食客欣賞。
相關詞條
-
碗禿
碗坨,是一種山西漢族傳統麵食,在山西方言裡又叫做“碗禿”。碗禿是用蕎麥麵同豬血揉到一塊兒,加熱熬成粥糊狀,晾涼以後即成。食用時,將它切成薄薄的三角塊,在...
介紹 記載 製作方法 歷史故事 -
車富有碗禿店
碗禿簡介 碗禿,小吃名品。闊口淺底碗裡,一層銀圓薄厚略發烏色的面結晶,人稱此乃柳林碗禿。使鋼鋸條磨成的小刀,把碗裡那淺淺的一層麵食...正是五味俱全,津津有味嗎? 碗禿做法 碗禿屬麵食系列,用蕎麥麵...
-
禿鼻烏鴉
禿鼻烏鴉,又名老鴉、老鴰、山鳥、山老公、風鴉,通稱烏鴉。是一種歐亞大陸鳥,屬於雀形目鴉科。其大小(45厘米)和黑色色澤似小嘴烏鴉,但成鳥的尖嘴基部的皮膚...
形態 特徵 分布地域 生活習性 繁殖特點 -
碗禿子
碗禿子,又名碗坨、“灌腸”,是山西的風味小吃,食時或以刀切,或以撓爪,切成條狀,澆上蒜醋調味,或冷食,或油炒熱吃,利滑爽口、味美異常。令網友好奇的是,西...
釋義 製作工藝 口味特點 -
碗團
柳林碗團,也被稱為碗脫或碗禿。碗脫之名的來源是因為它用小碗蒸,熟後晾涼,可從碗中脫下。在柳林方言“團”、“脫”、“禿”,音節相似,故有多名。據說,碗團是...
簡介 製作過程 食品特點 歷史故事 -
柳林碗團
柳林碗團是山西省呂梁市柳林縣的漢族麵食小吃,在陝西榆林、離石、中陽、平遙、保德等地都有,比較正宗的是陝北腕托和柳林腕托。柳林碗團也被稱為碗脫或碗禿或碗禿...
歷史起源 特點 製作 食用 -
孛禿
孛禿(今通譯為拔都):拙赤(通譯為朮赤,成吉思汗的長子,實為成吉思汗未發達時其妻被其它部族搶去所生)之子,是歐洲遠征軍司令官在瓦爾舒達德之戰中擊敗波德聯...
軼事一 軼事二 軼事三 -
平遙和大碗禿
把平遙碗禿髮揚光大。 還有和大碗禿。 那都是和大碗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