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合物簡介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甲碸黴素
中文別名:甲碸氯黴素
英文名稱:thiamphenicol
英文別名:Neomyson;2,2-Dichloro-N-[(1R,2R)-1,3-dihydroxy-1-[4-(methylsulfonyl)phenyl]-2-propyl]acetamide;thiocymetin;D-Thiophenicol;ThiaMphenicol;Dextrosulphenidol;Thiamphenicol;8065c.b.;win-5063-2;THIAMPHENICHOL;D-Thiocymetin;thiophenicol;
CAS號:15318-45-3
MDL號:MFCD00467983
EINECS號:239-355-3
RTECS號:AB6680000
BRN號:2819542
PubChem號:24899874
分子式:CHClNOS
結構式:
分子量:356.22200
精確質量:355.00500
PSA:112.08000
LogP:1.87600
物化性質
外觀與性狀:灰白色固體
密度:1.491g/cm
熔點:163-166ºC
沸點:695.9ºC at 760mmHg
閃點:374.7ºC
折射率:1.589
穩定性:Stable at normal temperatures and pressures.
分子結構數據
五、分子性質數據:
1、摩爾折射率:79.78
2、摩爾體積(m/mol):238.7
3、等張比容(90.2K):661.0
4、表面張力(dyne/cm):58.7
5、極化率(10cm):31.62
計算化學數據
1.疏水參數計算參考值(XlogP):無
2.氫鍵供體數量:3
3.氫鍵受體數量:5
4.可旋轉化學鍵數量:6
5.互變異構體數量:2
6.拓撲分子極性表面積112
7.重原子數量:21
8.表面電荷:0
9.複雜度:443
10.同位素原子數量:0
11.確定原子立構中心數量:2
12.不確定原子立構中心數量:0
13.確定化學鍵立構中心數量:0
14.不確定化學鍵立構中心數量:0
15.共價鍵單元數量:1
用途
主要用於治療呼吸、泌尿、肝膽、傷寒等腸道外科、婦產科和五官科感染等症,特別對中輕度感染作用尤其明顯。
藥典標準
來源(名稱)、含量(效價)
本品為[R-(R,R)]N-[1-(羥基甲基)-2-羥基-2-[4-(甲基磺醯基)苯基]乙基]-2,2-二氯乙醯胺。按乾燥品計算,含C12H15Cl2NO5S不得少於98.0%。
性狀
本品為白色結晶性粉末;無臭。
本品在二甲基甲醯胺中易溶,在無水乙醇中略溶,在水中微溶。
熔點
本品的熔點(2010年版藥典二部附錄ⅥC)為163~167℃。
比旋度
取本品,精密稱定,加二甲基甲醯胺溶解並定量稀釋製成每1ml中約含50mg的溶液,依法測定(2010年版藥典二部附錄Ⅵ E),比旋度為-21°至-24°。
吸收係數
取本品,精密稱定,加水溶解(約40℃加熱助溶)並定量稀釋製成每1ml中約含0.2mg的溶液,照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2010年版藥典二部附錄ⅣA),分別在266nm和273nm的波長處測定吸光度,吸收係數()分別為25~28和21.5~23.5:精密量取上述供試品溶液適量,用水定量稀釋製成每1ml中約含10μg的溶液,在224nm的波長處測定吸光度,吸收係數()為370~400。
鑑別
(1)取本品與甲碸黴素對照品適量,分別加甲醇溶解並稀釋製成每1ml中約含10mg的溶液,照薄層色譜法(2010年版藥典二部附錄Ⅴ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5μl,分別點於同一矽膠GF254薄層板上,以乙酸乙酯-甲醇(97:3)為展開劑,展開,晾乾,置紫外光燈(254nm)下檢視。供試品溶液所顯主斑點的位置和顏色應與對照品溶液主斑點的位置和顏色相同。
(2)在含量測定項下記錄的色譜圖中,供試品溶液主峰的保留時間應與對照品溶液主峰的保留時間一致。
(3)本品的紅外光吸收圖譜應與對照的圖譜(《藥品紅外光譜集》594圖)一致。
(4)取0.1%的本品溶液5ml,加0.1mol/L硝酸銀溶液2ml,不得有沉澱生成。取本品50mg,加乙醇制氫氧化鉀試液2ml使溶解,防止乙醇揮散,在水浴中加熱15分鐘,溶液顯氯化物的鑑別反應(2010年版藥典二部附錄Ⅲ)。
以上(1)、(2)兩項可選做一項。
檢查
酸鹼度
取本品0.1g,加水20ml溶解後,加溴麝香草酚藍指示液0.1ml;如顯藍色,加鹽酸滴定液(0.02mol/L)0.10ml,應變為黃色;如顯黃色,加氫氧化鈉滴定液(0.02mol/L)0.10ml,應變為藍色。
有關物質
取本品,加流動相溶解並稀釋製成每1ml中含1mg的溶液,作為供試品溶液;精密量取1ml,置100ml量瓶中,用流動相稀釋至刻度,搖勻,作為對照溶液。照含量測定項下的色譜條件,取對照溶液10μl注入液相色,譜儀,調節檢測靈敏度,使主成分色譜峰的峰高約為滿量程的20%;精密量取供試品溶液和對照溶液各10μl,分別注入液相色譜儀,記錄色譜圖至主成分峰保留時間的3.5倍。供試品溶液色譜圖中如有雜質峰,單個雜質峰面積不得大於對照溶液主峰面積(1.0%);各雜質峰面積的和不得大於對照溶液主峰面積的2倍(2.0%),供試品溶液色譜圖中任何小於對照溶液主峰面積0.05倍的峰可忽略不計。
氯化物
取本品0.5g,加水30ml,振搖5分鐘,濾過,取濾液15ml,加稀硝酸1.5ml,並立即加入0.1mol/L硝酸銀溶液1ml,在暗處放置2分鐘,依法檢查(2010年版藥典二部附錄ⅧA),與標準氯化鈉溶液5.0ml製成的對照液比較,不得更濃(0.02%)。
乾燥失重
取本品,在105℃乾燥至恆重,減失重量不得過1.0%(2010年版藥典二部附錄Ⅷ L)。
熾灼殘渣
取本品1.0g,依法檢查(2010年版藥典二部附錄Ⅷ N),遺留殘渣不得過0.1%。
重金屬
取熾灼殘渣項下遺留的殘渣,依法檢查(2010年版藥典二部附錄Ⅷ H第二法),含重金屬不得過百萬分之十。
含量測定
照高效液相色譜法(2010年版藥典二部附錄Ⅴ D)測定。
色譜條件與系統適用性試驗
用十八烷基矽烷鍵合矽膠為填充劑;以水-乙腈(4:1)為流動相;檢測波長為225nm。取本品25mg,置25ml量瓶中,加1mol/L氫氧化鈉溶液2ml使溶解,室溫放置10分鐘,加1mol/L鹽酸溶液2ml,用流動相稀釋至刻度,搖勻。量取5ml,置50ml量瓶中,加入甲碸黴素對照品5mg,用流動相溶解並稀釋至刻度,搖勻,取10μl注入液相色譜儀,記錄色譜圖,甲碸黴素鹼性降解物峰與甲碸黴素峰的分離度應符合要求。
測定法
取本品約0.1g,精密稱定,置100ml量瓶中,加流動相溶解並稀釋至刻度,搖勻,精密量取5ml,置50ml量瓶中,用流動相稀釋至刻度,搖勻,精密量取10μl注入液相色譜儀,記錄色譜圖;另取甲碸黴素對照品適量,同法測定。按外標法以峰面積計算,即得。
藥物分析
方法名稱:甲碸黴素腸溶片-甲碸黴素-高效液相色譜法
套用範圍:該方法採用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甲碸黴素腸溶片中甲碸黴素的含量。
該方法適用於甲碸黴素腸溶片。
方法原理:供試品研細,經流動相溶解並定量稀釋,進入高效液相色譜儀進行色譜分離,用紫外吸收檢測器,于波長225nm處檢測甲碸黴素的峰面積,計算出其含量。
試劑:乙腈
儀器設備:1. 儀器
⒈1 高效液相色譜儀
⒈2 色譜柱
十八烷基矽烷鍵合矽膠為填充劑。
⒈3 紫外吸收檢測器
⒉ 色譜條件
⒉1 流動相:水 乙腈=4 1
⒉2 檢測波長:225nm
⒉3 柱溫:室溫
試樣製備:1. 對照品溶液的製備
精密稱取甲碸黴素對照品0.1g,置100mL量瓶中,加流動相溶解並稀釋至刻度,搖勻,精密量取5mL,置50mL量瓶中,加流動相稀釋至刻度,搖勻,即為對照品溶液。
⒉ 供試品溶液的製備
取供試品10片,精密稱定,研細,精密稱取適量(約相當於甲碸黴素0.1g),置100mL量瓶中,加流動相適量,振搖使甲碸黴素溶解並用流動相稀釋至刻度,搖勻,濾過,精密量取續濾液5mL,置50mL量瓶中,加流動相稀釋至刻度,搖勻,即為供試品溶液。
註:“精密稱取”系指稱取重量應準確至所稱取重量的千分之一。“精密量取”系指量取體積的準確度應符合國家標準中對該體積移液管的精度要求。
操作步驟: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和供試品溶液各10mL,注入高效液相色譜儀,用紫外吸收檢測器于波長225nm處測定甲碸黴素(C12H15Cl2NO5S)的峰面積,計算出其含量。
藥理作用
本品系氯黴素的甲碸衍生物,為合成的廣譜抗菌藥,抗菌譜及抗菌作用與氯黴素基本相似,主要通過彌散進入細菌細胞內,可逆性地結合在細菌核糖體的50S亞基上,使肽鏈增長受阻(可能抑制了轉肽酶的作用),抑制肽鏈的形成,阻止蛋白質的合成,從而起抗菌作用。其抗菌活性除對釀膿鏈球菌、肺炎球菌、百日咳桿菌和宋氏痢疾桿菌外,都不及氯黴素;對革蘭陽性菌如肺炎球菌、溶血性鏈球菌作用很強;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沙門菌或大腸桿菌、肺炎桿菌等作用較氯黴素略差。對厭氧菌、螺旋體、立克次體、阿米巴原蟲等也有一定的作用。本品不易透過細菌細胞壁,這使得在體外的抗菌作用較氯黴素略弱。相反本品在肝內不與葡萄糖醛酸結合失活,血中游離的活性型甲碸黴素含量較高,因而有較強的抗菌活力,細菌對甲碸黴素的耐藥性發生較慢,並與氯黴素有完全的交叉耐藥性。甲碸黴素尚具有較強的免疫抑制作用(比氯黴素約強6倍),可抑制免疫球蛋白合成和抗體的生成。
藥動學
本品口服或注射給藥後吸收良好,吸收迅速而完全,血漿藥物濃度峰值在口服後2h和肌內注射後1h內達到,正常人口服、肌內注射和靜脈注射0.5g後的高峰血藥濃度分別為4.7~9μg/ml以上,以後緩慢下降,血漿藥物濃度和維持時間比氯黴素高而持久。每6~8小時給藥後可迅速而廣泛地分布到全身各組織中,其中以腎、脾、肝、肺中的含量較多,在腎和肝中的含量比同劑量的氯黴素約高3~4倍,在腦組織中也可達一定濃度,由於存在腸肝循環,故膽汁內濃度也高,容易透過血-腦脊液屏障進入腦脊液,也可微量透入乳汁和膿性及黏液性痰液中。血漿半衰期為1.5h,與血漿蛋白結合較少。本品在肝內不與葡萄糖醛酸結合,以原形藥物自膽汁排出,部分則由腎小管分泌,24h由尿液排出劑量的70%~90%,成人口服0.5g,12h後尿藥濃度可達400μg/ml,腎功能減退時尿中排出量即顯著減少,體內可有蓄積傾向。
適應症
用於對本品敏感的流感桿菌、大腸桿菌、沙門菌屬所致的呼吸系統、肝膽系統、泌尿系統和消化系統的感染。對傷寒、副傷寒、布氏菌病也有一定的療效;亦用於淋病和淋菌性尿道炎。
用法用量
成人:(1)口服給藥:每天1.5~3.0g,分3~4次給藥。(2)氣溶吸入:5%~10%甲碸黴素溶液可供氣溶吸入。(3)胸、腹腔,膀胱內給藥:每次用量0.5~1g。
兒童口服給藥:每天25~50mg/kg,分4次給藥。
用於傷寒:第1~3天每天口服3g,第4~6天每天1.5g,以後每天1g;
用於淋病:單劑量2.5g。
肌內注射、靜脈注射:劑量與口服相同。
1.成人:(1)口服給藥:每天1.5~3.0g,分3~4次給藥。(2)氣溶吸入:5%~10%甲碸黴素溶液可供氣溶吸入。(3)胸、腹腔,膀胱內給藥:每次用量0.5~1g。
2.兒童口服給藥:每天25~50mg/kg,分4次給藥。
3.用於傷寒:第1~3天每天口服3g,第4~6天每天1.5g,以後每天1g;
4.用於淋病:單劑量2.5g。
5.肌內注射、靜脈注射:劑量與口服相同。
禁忌症
妊娠期,尤其是妊娠末期或分娩期。
新生兒、早產兒。
1.妊娠期,尤其是妊娠末期或分娩期。
2.新生兒、早產兒。
不良反應
本藥不良反應比氯黴素少。
骨髓抑制:可逆性骨髓抑制是本藥最嚴重的不良反應。此反應與用藥劑量及療程有關,常見於血藥濃度超過25μg/ml的患者。臨床表現為貧血,並可伴白細胞和血小板減少等。
再生障礙性貧血:用藥後發生再生障礙性貧血者罕見。其臨床表現有血小板減少引起的出血傾向,並發淤點、淤斑和鼻出血等,以及由粒細胞減少所致感染徵象,如高熱、咽痛、黃疸等。
灰嬰綜合徵:尚未發現早產兒及新生兒有使用本藥致“灰嬰綜合徵”的報導,僅有出現短暫性皮膚和面色蒼白的個案報導。
肝毒性:原有肝病者用藥後可能引起黃疸、肝脂肪浸潤、甚至急性重型肝炎。
過敏反應:用藥後發生皮疹、日光性皮炎、血管神經性水腫、藥物熱等過敏反應較少見,且一般症狀較輕,停藥後可迅速好轉。
神經系統:長期用藥後可出現周圍神經炎和視神經炎,表現為聽力減退、失眠、幻視、譫妄等神經系統症狀,多屬可逆性。也有長期用藥後發生視神經萎縮而致盲的報導。
胃腸道反應:用藥後出現食慾減退、噁心、嘔吐、上腹不適和腹瀉等胃腸道症狀較為常見,其發生率約在10%以下。
二重感染:長期用藥後可使體內正常菌群減少,引起二重感染。
其他:(1)某些先天性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不足的患者用藥後可發生溶血性貧血;(2)長期口服給藥,可能抑制腸道菌群而使維生素K合成受阻,誘發出血傾向。
1.骨髓抑制:可逆性骨髓抑制是本藥最嚴重的不良反應。此反應與用藥劑量及療程有關,常見於血藥濃度超過25μg/ml的患者。臨床表現為貧血,並可伴白細胞和血小板減少等。
2.再生障礙性貧血:用藥後發生再生障礙性貧血者罕見。其臨床表現有血小板減少引起的出血傾向,並發淤點、淤斑和鼻出血等,以及由粒細胞減少所致感染徵象,如高熱、咽痛、黃疸等。
3.灰嬰綜合徵:尚未發現早產兒及新生兒有使用本藥致“灰嬰綜合徵”的報導,僅有出現短暫性皮膚和面色蒼白的個案報導。
4.肝毒性:原有肝病者用藥後可能引起黃疸、肝脂肪浸潤、甚至急性重型肝炎。
5.過敏反應:用藥後發生皮疹、日光性皮炎、血管神經性水腫、藥物熱等過敏反應較少見,且一般症狀較輕,停藥後可迅速好轉。
6.神經系統:長期用藥後可出現周圍神經炎和視神經炎,表現為聽力減退、失眠、幻視、譫妄等神經系統症狀,多屬可逆性。也有長期用藥後發生視神經萎縮而致盲的報導。
7.胃腸道反應:用藥後出現食慾減退、噁心、嘔吐、上腹不適和腹瀉等胃腸道症狀較為常見,其發生率約在10%以下。
8.二重感染:長期用藥後可使體內正常菌群減少,引起二重感染。
9.其他:(1)某些先天性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不足的患者用藥後可發生溶血性貧血;(2)長期口服給藥,可能抑制腸道菌群而使維生素K合成受阻,誘發出血傾向。
注意事項
慎用:(1)肝功能不全者;(2)腎功能損害者;(3)年老、體弱者。
在治療過程中應定期檢查血常規,長程治療者尚需檢查網織細胞計數,以及時發現血液系統的不良反應。
如白細胞計數有下降傾向時,應立即停藥。
腎功能不全者甲碸黴素排出減少,體內可有積蓄傾向應減量使用。
採用硫酸銅法測定尿糖時可呈假陽性。
用藥過程中應定期檢查周圍全血象;長程治療者尚需檢查網織紅細胞計數;必要時作骨髓檢查,以便及時發現血液系統不良反應。
1.慎用:(1)肝功能不全者;(2)腎功能損害者;(3)年老、體弱者。
2.在治療過程中應定期檢查血常規,長程治療者尚需檢查網織細胞計數,以及時發現血液系統的不良反應。
3.如白細胞計數有下降傾向時,應立即停藥。
4.腎功能不全者甲碸黴素排出減少,體內可有積蓄傾向應減量使用。
5.採用硫酸銅法測定尿糖時可呈假陽性。
6.用藥過程中應定期檢查周圍全血象;長程治療者尚需檢查網織紅細胞計數;必要時作骨髓檢查,以便及時發現血液系統不良反應。
孕婦及哺乳期婦女用藥:
妊娠期,尤其是妊娠後期或分娩期婦女應儘量避免使用。哺乳期婦女套用時應暫停哺乳。
兒童用藥:
新生兒由於肝臟酶系統未發育成熟,腎臟排泄功能又差,藥物自腎排泄較成人緩慢,故本品套用於新生兒易導致血藥濃度過高而發生毒性反應(灰嬰綜合徵),故新生兒應避免使用。
相互作用
本藥與乙內醯脲類抗癲癇藥同用可抑制肝細胞微粒體酶的活性,導致此類藥物的代謝降低,或替代該類藥物的血清蛋白結合部位,使乙內醯脲類的作用增強或毒性增加。
與降血糖藥(如甲苯磺丁脲)同用可替代降血糖藥的血清蛋白結合部位,增強降血糖作用。
與某些骨髓抑制藥(秋水仙鹼、羥基保泰松、保泰松和青黴胺等)同用可增加這些藥物的骨髓抑制作用。
與誘導麻醉藥阿芬他尼同用時,由於其對肝酶的抑制作用,可降低阿芬他尼的清除,延長麻醉藥作用時間。
與維生素B6同用可拮抗維生素B6的作用並使其腎排泄率增加,導致貧血或周圍神經炎的發生。
與鐵劑、葉酸和維生素B12同用,可拮抗這些藥的造血作用。
與β-內醯胺類抗生素同用可拮抗β-內醯胺類藥的抗菌作用。
與含雌激素的避孕藥同用可降低避孕藥的藥效,並可能增加經期外出血。
與林可黴素類、紅黴素類藥同用有拮抗作用,因為此類抗生素藥可替代或阻止甲碸黴素與細菌核糖體的50S亞基結合。
與苯巴比妥、苯妥英、利福平等同用時,這些藥可誘導肝酶,使甲碸素血藥濃度降低。
丙磺舒可使本品排泄減慢,血藥濃度增高。
1.本藥與乙內醯脲類抗癲癇藥同用可抑制肝細胞微粒體酶的活性,導致此類藥物的代謝降低,或替代該類藥物的血清蛋白結合部位,使乙內醯脲類的作用增強或毒性增加。
2.與降血糖藥(如甲苯磺丁脲)同用可替代降血糖藥的血清蛋白結合部位,增強降血糖作用。
3.與某些骨髓抑制藥(秋水仙鹼、羥基保泰松、保泰松和青黴胺等)同用可增加這些藥物的骨髓抑制作用。
4.與誘導麻醉藥阿芬他尼同用時,由於其對肝酶的抑制作用,可降低阿芬他尼的清除,延長麻醉藥作用時間。
5.與維生素B6同用可拮抗維生素B6的作用並使其腎排泄率增加,導致貧血或周圍神經炎的發生。
6.與鐵劑、葉酸和維生素B12同用,可拮抗這些藥的造血作用。
7.與β-內醯胺類抗生素同用可拮抗β-內醯胺類藥的抗菌作用。
8.與含雌激素的避孕藥同用可降低避孕藥的藥效,並可能增加經期外出血。
9.與林可黴素類、紅黴素類藥同用有拮抗作用,因為此類抗生素藥可替代或阻止甲碸黴素與細菌核糖體的50S亞基結合。
10.與苯巴比妥、苯妥英、利福平等同用時,這些藥可誘導肝酶,使甲碸素血藥濃度降低。
11.丙磺舒可使本品排泄減慢,血藥濃度增高。
專家點評
甲碸黴素抗菌作用是體內抗菌活性較高,但其對沙門菌屬,大腸桿菌和肺炎桿菌的作用較氨黴素略差,與氯黴素呈完全交叉耐藥性。本品較適用於呼吸系統感染、尿路感染和膽道系統感染。上海15家醫院組織的一項多中心的臨床試驗中,共入選344例患者,其中呼吸系統、泌尿系統、膽道、消化系統感染者176例,支氣管感染121例,皮膚感染47例,結果有效率分別為88%、86%和53%,其中對治療膿皰型牛皮癬療效最佳,一經用藥病情較快被控制。國外報導,本品在日本、歐洲成功地用於治療淋菌性尿道炎,口服單劑量2.5g,療效與大觀黴素、頭孢呋辛相同。從1960年開始,至1974年,僅法國即已用本品治療600萬例以上。在醫院公布的15796例中,包括淋病、肝膽、泌尿道、腸道、呼吸道、婦科和耳鼻咽喉科感染,以及百日咳和沙門菌感染等,90%以上獲“良好”療效。還曾用於膿皰型銀屑病,每天1~1.5g,分次給藥,療程10天至4周,治療5例,痊癒4例,顯效1例。用藥後高熱迅速消退,膿皰控制,關節痛明顯減輕,皮疹退盡或紅斑減淡。
甲碸黴素中毒
甲碸黴素(甲碸氯黴素、硫黴素)抗菌譜與氯黴素相似,但抗菌作用不及氯黴素。口服吸收完全,血漿半衰期1.5h。成人常用量1~2g/d,分3~4次服用。本藥套用中的不良反應較氯黴素少,主要為胃腸道反應,對造血系統的毒性也小,可引起周圍神經炎,尚無發生灰嬰綜合徵的報導。腎功能不全者可發生全頭禿髮,應減量。臨床表現和治療要點見氯黴素的相關內容:
臨床表現
1.口服時可有噁心、嘔吐、食慾缺乏、舌炎、口腔炎發生。原有肝病者套用本藥有引起黃疸、肝脂肪浸潤,甚至急性重型肝炎的可能。
2.造血系統毒性:
(1)與劑量有關的為可逆性骨髓抑制,臨床出現貧血、白細胞和血小板減少。
(2)與劑量無關的為嚴重的、不可逆的再生障礙性貧血,少數發展為粒細胞性白血病。絕大多數再障患者由口服氯黴素後發生,潛伏期可長達數周至數月,出現出血傾向、易感染和貧血。一些有先天性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不足的患者可發生溶血性貧血。
3.神經系統受損:周圍神經炎、視神經炎及視力障礙,可發展到視神經萎縮,可引起中毒性精神病:嚴重失眠、幻覺、猜疑、狂躁、憂鬱等。
4.過敏反應較少見,可有各種皮疹、日光性皮炎、血管神經性水腫等。局部套用可致接觸性皮炎。偶有發生過敏性休克報導。
5.早產兒或新生兒套用大劑量氯黴素(每日量超過25mg/kg)時,可發生灰嬰綜合徵:腹脹、嘔吐、進行性蒼白、發紺、微循環障礙、體溫不升、呼吸不規則。類似表現也可發生在成人或較大兒童套用量達到100mg/kg時。
治療要點
1.口服大劑量者應催吐、洗胃、導瀉、補液,促其排泄。
2.使用氯黴素過量時,無特效解毒藥,透析療法不能清除本藥,以對症、支持治療為主。
3.新生兒發生循環衰竭時給予吸氧,積極治療循環衰竭。
4.發生與劑量有關的骨髓抑制,立即停藥,予以相應治療,一般是可逆的。
5.發生周圍神經炎,出血傾向時及早停藥,給予維生素B6和複合維生素治療,常是可逆的。出現中毒性精神症狀時停藥後,不需特殊處理,一般在2~7d症狀消失。
6.發生過敏反應時及時停藥,給予抗過敏治療,嚴重黃疸者給予糖皮質激素治療。
研究方向
1、開發具有多種作用模式和對現有耐藥菌作用穩定的新藥呼吸道感染(RTIs)是世界範圍內的一種主要病因。因此一度對所用抗生素敏感的普通RTIs病原體對處方常用的抗生素呈現出越來越強的抗藥性,這一現象引起了人們的巨大關注。為了限制抗藥菌株的增生,關鍵是要解決抗藥性的問題,為此主要是採取下列措施:
①開發具有多種作用模式或對現有耐藥菌作用穩定的新藥
②對已知抗生素進行重新評估以篩選出對RTIs病原體敏感藥物
2、鹽酸甲碸黴素甘氨酸酯具有廣泛的抗菌譜
甲碸黴素系氯黴素類廣譜抗生素,其抗菌譜與氯黴素基本相似,屬於廣譜抗生素,對流感桿菌、腦膜炎球菌和淋球菌在低濃度時具有更強大的殺菌作用,許多腸桿菌科細菌,如大腸桿菌、普魯威登菌屬、產氣桿菌、克雷伯菌屬、陰溝腸桿菌、傷寒桿菌及沙門菌屬、沙雷氏菌等均對此敏感;革蘭氏陰性菌如白喉桿菌、李斯德菌屬、炭疽桿菌、肺炎球菌、鏈球菌屬大多數敏感,各種厭氧球菌、桿菌包括脆弱類桿菌、梅毒螺旋體、鉤端螺旋體、支原體、衣原體、立克次體對該品也敏感。
3、鹽酸甲碸黴素甘氨酸酯與臨床常用的其它抗生素無交叉耐藥性
甲碸黴素能影響和抑制致病菌的生理代謝過程,通過與細菌體核心糖體50s亞基的結合,抑制肽醯基轉移酶和肽鏈的延長,能特異地阻止mRNA與核糖體結合,阻斷細菌蛋白質合成,具有較寬的抗菌譜,對衣原體、支原體、淋球菌均有極強的殺滅力,口服2h能迅速達到血中的最高濃度,即刻滲透到病灶,發揮高效活性抗菌作用。
此類抗生素與臨床常用的其它抗生素無交叉耐藥性(除氯黴素之外),臨床可選用的此類抗生素僅氯黴素、甲碸黴素兩種,臨床由於氯黴素具肝、骨髓、血液的多重毒性,在臨床的套用已被其它抗菌藥代替,臨床保留傷寒、副傷寒一線給藥。近臨床分離的致病病毒多數對氯黴素類抗生素敏感,甲碸黴素的化學結構中,以甲碸基取代了氯黴素中的亞硝基,其代謝物63%經原型排泄,因而毒性較氯黴素低,骨髓抑制發生率低且可逆。該品不易透過細菌細胞壁,使得在體外的抗菌作用較氯黴素含量略弱。相反在肝內不與葡萄糠醛酸結合失活,血中游離的活性型甲碸黴素含量較高,因而有較強的抗菌活力。
4、鹽酸甲碸黴素甘氨酸酯具有較好的藥代動力學性質
鹽酸甲碸黴素甘氨酸酯在體內迅速水解釋放出甲碸黴素而發揮抗菌活性。甲碸黴素口服或注射給藥後吸收迅速而完全,高峰血藥濃度在口服後2小時、肌注後1小時內達到。正常人口服、肌注和靜注500㎎後的高峰血藥濃度分別為4.7和9µg/ml以上,以後緩慢下降,肌注半衰期為1.5小時,靜注約為35分鐘。每6-8小時給藥一次體內無明顯積蓄現象。血清蛋白結合率為10%-20%,全身給藥後可迅速分布到全身各組織中,以腎、脾、肝、肺等中的含量較多,在腎和肝中的含量比同劑量的氯黴素約高3-4倍,在腦組織中也可達一定濃度。該品也可以原形自膽汁排出,由於存在肝腸循環,故膽汁中的濃度較高,甲碸黴素以原形經腎排泄,由腎小球濾過,部分則由腎小管分泌。24小時尿排出給藥量的70%到90%,成人口服0.5g,12小時後尿藥濃度可達400µg/ml,腎功能減退時尿中排出量即顯著減少。
臨床需要
甲碸黴素在各器官的血中濃度均高於淋球菌MIC值,在人體組織中也不被代謝破壞,以原形經腎排泄,故對於無合併症的淋病有較高的療效,其治癒率95.56%。甲碸黴素不僅對淋球菌有極強殺菌力,而且對厭氧菌也有較好的效果。中國STD中非淋菌性尿道炎(NGU)正在逐年上升,而NGU中有很多是由厭氧菌、滴蟲所至,淋病病人在感染淋球菌同時往往合併NGU,而甲碸黴素對部分NGU也有效,尤其是細菌性陰道炎。鹽酸甲碸黴素甘氨酸酯的研製成功,將為性病防治又增加一種新的有效的選擇藥物。
甲碸黴素在水中微溶,市場所用甲碸黴素均為口服劑型,鹽酸甲碸黴素甘氨酸酯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可以滿足注射劑的需要,注射用甲碸黴素的研製開發,將填補這一空白。
由於其廣泛的抗菌譜和藥代動力學性質,甲碸黴素可以用於多種病因、不同部位的感染。
最新研究表明,甲碸黴素對治療困難、具有多種抗藥性、人群易感的多種病原體具有較好的治療作用,其中包括對青黴素具耐藥性的肺炎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的ⅥSA菌株、大多數對甲氧西林具有耐藥性的分離菌株、非典型病原體如肺原支原體及衣原體等3。所以甲碸黴素確實是為數不多的具有廣泛抗菌活性的珍貴藥物。為此我們對其進行了重新開發,並研製了非腸道給藥型藥物甲碸黴素甘氨酸酯(TAPA-P)鹽酸鹽。
甲碸黴素甘氨酸酯(TAP-G)為甲碸黴素的注射劑。它在服用後能在體內迅速被組織酯酶水解釋放出甲碸黴素,其抗菌活性是由甲碸黴素產生的。
申報情況
甲碸黴素及其片劑、膠囊在中國多版藥典均有收載,現行中國藥典2000年版二部收載其原料、片劑、注射液、膠囊。鹽酸甲碸黴素甘氨酸酯為甲碸黴素的前體藥物,在體內水解為甲碸黴素而發揮作用。鹽酸甲碸黴素甘氨酸酯及其凍乾製劑在日本藥局方外醫藥品成分規格(1985)7、義大利藥典8均有收載。並在國外上市銷售(日本、義大利等),為此我們按照化學藥品註冊分類第三類第1項申報註冊。
前景預測
鹽酸甲碸黴素甘氨酸酯臨床主要用於呼吸道感染,傷寒,泌尿道、膽道、腸道感染,亦可用於慢性支氣管炎等肺部繼發性細菌感染。
鹽酸甲碸黴素甘氨酸酯在體內能迅速水解釋放出甲碸黴素而發揮抗菌活性。在治療氣管炎和支氣管炎等肺部繼發性細菌感染時甲碸黴素甘氨酸酯鹽酸鹽可通過吸入和呼吸道內注射給藥,甲碸黴素可以口服也可以肌注及靜注。口服劑量為每6或8小時250到500mg6。
⒉1支氣管炎6:一天三次250mg甲碸黴素甘氨酸酯服用3到4周,20位日產60g以上痰的15名病人取得治療成功,另外21名日產痰量更多的病人中的5位取得成功。大約有1/3的病人先出現好轉後又復發。氣管內直接注射甲碸黴素500mg每天1到3回:⑴喉管內注射,15名病人中的10名取得成功但後又多次復發。⑵通過環甲軟骨膜注射14例病人中的11例取得成功但後又多次復發。⑶通過插入環甲軟骨膜中的一根精細聚乙烯管注射,並把它留在原處達二個月,10名病人中的8名取得成功但後有6名復發。
⒉2淋菌6:580名淋菌感染者中的大多數在單劑量口服甲碸黴素每天2.5g連續5天后消除,其中有11名在服用甲碸黴素後無反應,而後發現攜帶為耐甲碸黴素的淋菌菌株。
⒉3免疫抑制6:單劑量口服甲碸黴素每天2g持續16天,6位傳染性狼瘡和腎小球腎炎病人中的4位病症消退,時間持續9個月到3年不等。
⒉4膽道感染6:肌肉注射甲碸黴素甘氨酸酯1g後每小時注射500mg,血漿、尿液及膽中濃度都很高,所以甲碸黴素可用於膽道外科手術後的預防和治療。
⒉5甲碸黴素治療無合併症的淋病45例2:45例無合併症的淋病病人,男性35例,女性10例服用甲碸黴素每日三次每次250mg,連服4天,服後5-8天再次複診,作塗片和培養。觀察臨床表現,症狀消退時間,有無不良反應。並根據衛生部疾病控制司制定的標準判定療效。45例患者痊癒43人,2例不愈,治癒率為95.56%。43例治癒病人中2天臨床症狀基本消退,服藥後3天痊癒。2例治療失敗者均為女性,服藥3天以後外陰瘙癢,白帶明顯減少,但複查時其培養仍為陽性。不良反應:所有病人未出現噁心、嘔吐、胃部不適、頭暈等不良反應。
⒉6甲碸黴素對淋病、非淋菌性尿道炎及混合感染療效觀察2:用甲碸黴素1.5g首次頓服,3日後再次頓服1.5g的方案治療淋病28例,非淋菌性尿道炎(NGU)70例和混合感染22例,總治癒率達89.17%,該藥對淋球菌的陰轉率為84.00%,衣原體的陰轉率為97.06%,支原體的陰轉率為82.05%。
鹽酸甲碸黴素甘氨酸酯臨床顯示其療效高、安全的特性,並可治療多種病原體的感染,供臨床選用。該注射用鹽酸甲碸黴素甘氨酸酯屬國內獨家,市場前景非常樂觀。
生產企業
天子福國際藥業(江蘇)公司、上海天平製藥有限公司、湖南湘藥製藥有限公司、江蘇晨牌藥業有限公司、杭州民生藥業集團有限公司、揚州中寶製藥有限公司、揚州市星斗藥業有限公司、上海市第六製藥廠、南京第三製藥廠、無錫艾西恩製藥有限公司、蘇州醫藥集團有限公司、蘇州醫藥集團有限公司、天津中津藥業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