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始人
創始人馬鳳圖先生(1988-1973),字健翊,回族,滄州東南鄉楊石橋人,幼學儒習武,承家學練家傳劈掛、八極拳。為深入探求八極拳、劈掛掌的奧妙,12歲拜劈掛掌宗師黃龍潭的劈掛宗師黃林彪習鹽山左傳劈掛;又到孟村問藝“春爺”吳世科習孟村老架子八極拳和大槍。為深造八極內場精要,拜羅疃“神槍”張景星門下為徒。期間又得老師父黃四海先生點撥,得師兄張毓衡、韓會清幫助,其藝大進。宣統元年(1909),馬鳳圖考入天津北洋師範學堂。此期間參加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同李瑞東、李存義、李書文等一起創立中華武士會,任副會長兼教習。1915年他邀師兄韓會清先生到瀋陽,與郝鳴九、程東閣、胡奉三結為金蘭,他將劈掛、八極拳法傳於東北,也將其他人之戳腳、翻子等拳法融於己身,之後返鄉練武習中醫,又跟隨晚年的張景星師傅繼續學習。1920年家鄉大旱,馬鳳圖先生率二弟英圖、三弟昌圖及長子廣達赴豫投奔馮玉祥。1926年(民國十五年),馮軍主力向西撤退到了甘肅,馬英圖隨張之江去南京,馬鳳圖則定居蘭州。“在此期間,馬鳳圖與兄弟一起為馮軍編寫了《破鋒八刀》和《白刃戰術教程》,訓練出的大刀隊在抗擊日寇的戰鬥中發揮了積極作用,打出了中國軍人的威風。西北軍
![破鋒八刀](/img/0/d3c/n5GcuM3X1ATNxIzM0cDNxUjM2QTM4QjN0IjMzQTNwAzMxAzL3QzL3I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歷史淵源
在1933年3月的長城抗戰中,西北軍系二十九軍在趙登禹將軍指揮下,浴血奮戰喜峰口,殲敵5000餘人,是“九一八”以來中國軍隊的第一次勝利,大刀隊因此名聲大震,其威名隨著一曲激昂雄壯的《大刀進行曲》而迅速風靡全軍、全國,成為中華民族抗暴禦侮的光輝典範。不久以後,二十九軍的大刀片又一次震懾倭寇:“1937年端午節,即七七事變的前夕,駐華北日軍邀二十九軍團以上軍官在北京懷仁堂‘聯歡’,實際上是一場炫耀武士道精神的現代鴻門宴。氣焰驕橫的日軍軍官酒中起舞,態度輕狂,恣意挑釁。二十九軍38師114旅旅長董升堂和獨立26旅旅長李致遠,都是長城抗戰中令日寇膽寒的名將,二人不甘示弱,先後起身打拳助興。日軍中佐松島竟拔刀起舞,表演刀法,群倭正襟危坐,淒聲沉吟,局面頓時緊張起來。此時,曾在喜峰口大戰中率大刀隊夜襲日軍,殺出大刀隊威名的董升堂旅長立刻找來一柄刀刃還帶著缺口的大刀,挺刀與松島對舞。董旅長雙手執刀柄,鋒刃直指松島,緩步逼近。松島氣沮,只好收刀躬身退場。接著李致遠旅長又下去練了一趟西北軍的‘破鋒八刀’,他刀法精熟,左砍右劈,虎虎生風,又有全場中國軍官擊節助威,日軍雖一個個怒目相向,終不敢輕舉妄動。‘聯歡’最後在日軍無奈的嬉戲中收場。”1937年,日寇挑起“七七事變”,發動全面侵華戰爭。愛國軍民奮起抗戰,原西北軍系各部英勇善戰,幾乎參與了抗戰的每一場惡戰;在戰鬥中,大刀隊多次發揮著重要作用,為抗戰勝利立下了卓越功勳。技法
破鋒,擊破刺刀。八刀,共8個刀式。刀,大刀,刀身長約60公分,刀柄長約20公分,雙手握持。刀身寬約10公分,開長短雙血槽,刀頭有尖,為60度銳角。刀背和刀尖之間有一圓孔,用來系穗子。刀重4斤。刀後有圓環,用來系刀柄上的纏布和用來擦刀的手巾。起手身體左面向前側立,雙腳分開,左前右後成高虛步,左手前平伸,手心向下,手指向前,右手執刀在身體右側,刀尖向後,刀刃向內。
一、迎面大劈破鋒刀動作:1、上步左劈刀:上右腳成右虛步,在運動過程中變右高弓步。左手豎起掌,掌心向右,掌指向上,然後從下向後擺。單手刀從右後、右上向左下斜劈。等刀劈到左下時,左臂彎曲,左手在腹部前迎接在右手腕外部,手心向左,手指向上,雙手基本呈交叉形。
2、上步右劈刀接跟步下按刀:左腳上半步,成右跪步。單手刀從左臂外側繼續向左上走,從左上向右下斜劈,一直劈到右膝蓋外側。右手向後上擺,刀劈到左下方時候,右手正好曲臂擺到左肩。然後左手附在刀背上,左手扶刀背,手心向下,手指向右。刀在下劈過程中是向後滑動的,左手本來在刀中後部,最後停在刀背前部。技擊:此刀是對方刺我,我上步換位,大刀從對方中門側面下劈,故稱迎面大劈。此刀關鍵是右腳上步自然換位使得對方刺刀刺空,我一刀把對方槍隔開,反手一刀砍對方頸肩膀。如果我刀劈空,對方一定是先收槍後縮,在我出擊時出槍反擊。我此時仍需要向前沖,左手放在刀背上助力向下壓。一邊劈一邊往後收,連劈帶按帶後拉刀。用來壓對方刺來的槍。刀法:1、劈刀:刀從上向下為劈刀,力達刀刃。刀和手臂成直線。2、按刀:刀刃向下,有短促的長勁移動。二、掉手橫揮使攔腰動作:
1、上步斜上架刀:向前大步邁出左腳成左弓步,雙手位置不變舉刀架至頭頂前,刀刃向上,刀尖向左,刀是個斜向的,右手高左手低,右手在頭正前。
2、上步橫抹刀:雙手從上向下向外分張,右手持刀走一個順時針小的極扁橢圓圈從右至左橫抹,刀與面高,是平抹,左手後平擺,掌心向下,掌指向後,刀抹到身體左邊時左手手心向下迎接刀柄,握於右手之後,此時上右腳略成右弓步。
3、上步轉身橫掃刀:再上左腳,以右腳前掌為軸右後轉身面向右後方,成右跪步。雙手持刀轉鋒由左至右橫掃出270度,刀一直要掃到右腰以下到膝蓋位置,重點在於掃腰部的位置。技擊:此刀是對方刺我,我用刀上架。接著上步用一刀橫抹其頸部,對方收槍急退,我上步轉身斜掃他腰部一刀。刀法:3、架刀:力點在刀身中部,上架,刀刃向上,肘關節伸直。4、抹刀:鏇臂,曲肘,邊抹邊用抽,抹對方頸部。
三、順風勢成掃秋葉動作:
1、上步撩刀:轉身,向左前動一下左腳成左高弓步,雙手從上向下向外分張,左手掌心向下,掌指向外,右手單手持刀從右下向左上撩刀,刀與面高,左手由身體左向前下、前上畫弧線,左手接刀柄握於右手之後。
2、上步掃刀:進右腳成右高弓步,兩手向前推,使得刀從上向下畫一個逆時針小弧線,從左上向右下斜平掃----基本平掃,刀比腰高大約在橫膈膜位置。技擊:
此刀是對方刺我,我上步撩其前手,把對方槍一撩,對方必然縮手,我趁勢掃其上身中段。刀法:
5、撩刀:刀由下向前向上為撩刀,力達刀刃前部,刀要貼近身體。四、橫掃千軍敵難逃動作:
1、上步左平掃刀:左腳向右腳略跟進,與上動構成一個完整的連枝步。身體後坐,把刀豎起來,刀刃向外,然後放倒,刀刃向前,上左腳跟右腳成左跪步,雙手持刀從右向左橫掃,刀與腰高。刀走到左腰側前即可。
2、上步右平掃刀:上右腳跟左腳成右弓步,雙手翻轉,雙手持刀從左向右橫掃,刀與腰高。刀走到右腰側前即可。技擊:此刀是我運用腰力橫掃對方腰部,一刀不中再掃一刀。五、跨步挑撩似雷奔動作:
1、左轉身:以右腳尖為軸,左腳向後伸,左轉身。
2、上步挑撩刀:上右腳成右虛步,左手向外向上斜直線分張,先是掌心向下,掌指向前,超過頭頂。從右下至左上挑撩刀。然後刀向左下運行時,在此時左手合到刀柄上,在右手後。這一挑撩刀不過肩膀,向外側而非外側上,更多的是以挑為主。刀柄高於刀身。
3、上步撩刀:右腳向前邁步,左腳跟上,身體右轉,成右高弓步。雙手持刀從左下至右上撩刀。這一刀是從身體正下方直接撩到正上方,而且柄先動。兩手持刀柄高舉過頭,在頭正前方。技擊:此刀是我以刀挑撩對方握槍左手,隨即撩對方身體側面。是由下向上撩割。刀法:6、挑刀:力達刀尖,刀臂成一直線。六、連環提柳下斜削動作:
1、上步撩刀:雙手分張,左手在前,掌指向前,掌心向下。右刀在後,刀刃向下。然後上左腳成左高弓步,右手刀從右下向左上撩刀,左手從頭頂走到身體左後,掌心向上。
2、上步削刀:上右腳左腳跟進連枝步成右跪步,雙手先在胸前交叉,左手在內,手指向右上,手心向內,再向外分張,掌心向側前,掌指向左後,右手刀向右方平砍削,刀與腰平,刀尖向前。技擊:撩刀術語為提柳。一個技法是抓對方槍桿直接撩對方腋下,另一個技法是直接撩對方前手,對方或者松槍後退或者收槍後退,我立即跪步乘其下部空虛直削其膝蓋。刀法:7、削刀:刀刃由前向下、左、右,刀刃斜向下。七、左右防護憑快取動作:
1,上步架刀:上左腳跟右腳連枝步成左跪步,右手刀先沉腕,刀刃向前,刀尖向斜上,向左上用撩的軌跡架,刀尖向前,刀刃向上,左手在右手後接刀。
2、上步架刀:上右腳跟左腳連枝步成右跪步,雙手持刀柄為主要移動點,以護手為中心走U字形,向右上撩架。
3,上步劈刀:上左腳跟右腳連枝步成左跪步,左手向左張開掌心向前,掌指向上走到頭部正前方。右手刀刃向右橫抹一小段接著刀刃方向不變向左橫抹到身體正前方(就是走一個順時針小圈,下與嘴平)後,雙手握刀提起過頭,左手在前,向下直劈。技擊:此刀是左右外磕架刺刀。軌跡短,動作快。然後上步,挑出對方刺刀露出空當後下劈,故稱快取。
八、移步換型突刺刀動作:
繞步刺刀:第一步左腿向前墊半步,第二步右腿越過左腿向右走,第三步左腿繼續越過右腿向右走,第四步右腿越過左腿向右走成右弓步,雙手分張,右手刀前刺,左手掌心向外,掌指向後分張。面向右前。技擊:此刀是利用步法轉換位置徑直撞刺對方胸部。因左右腳輪換上步,故稱移步換型。收刀刀先向外上挽花,這個外上的圈一定要大,否則走不出下面的剪腕花。此時左手在右肘處,掌心向下,手指向肘,隨即轉身成左虛步持刀亮掌,掌心向右,掌指向上,右手刀在身體右後面,刀尖向後,刀刃向內。刀法:8、剪腕花:以腕為軸,刀刃和刀背要分明,刀要繞立圓,刀要貼緊身體,力達刀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