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通判

石通判字邦玉,徂來石介長子,通判監岳州,有惠政,後辭官居大雲山,子孫遂家焉,卒葬山麓,民為立祠。

人物經歷

石通判退隱大雲山

康熙《岳州府志》卷25載:“石光字邦玉,徂來石介長子,通判監岳州,有惠政,後辭官居大雲山,子孫遂家焉,卒葬山麓,民為立祠。”石光為北宋神宗元豐年間(1078—1085)為岳州通判,後辭官隱於大雲山辟穀學道,聚徒開教,成為大雲山一代道教祖師。

相傳石光生于山東一個世宦之家。其母夜夢紅光人室,遂有孕,後取名石光。他在州與滕子京一樣,政通人和,因有仙緣、便辭官學道。他最先來到大雲山雞子石下的玄機洞,面壁靜修了九年。當他洞悉當時大雲山邪道作祟,民不堪苦時,便立意整治道風,經下巍池,真君殿來到大雲山祖師殿。他聚徒一百二十人、以清苦潛修為榮,渡人濟世為本。當時石光已煉純陽之體,能運動天地之神。殿下有石盆,原名聚米盆,石光命徒兒每晚子時到此取米半升,即可供殿上道眾吃一天。後有一徒兒輪值,因嫌其出米少鑿而大之,於是米不出,只流水,供朝山香客淨手洗臉,後來又叫洗臉盆。石光知道後,痛斥那徒兒貪心反遭禍,曉諭眾人不可貪嗔。石光自己每日赤腳布衣,後人又稱他為赤腳祖師。規定不許妄取民間供食,民凡有所求,必盡力為之。凡有道徒對民女有邪念,一律逐出山門。自此大雲山道風大振,遠近鹹朝。據說當時山下有石頭精,專吃過往行人,民告於石光,石光親往山下,與石精鬥法,最後取五雷訣將石精頭劈去,至今留下一軀殼,稱為斷頭石。

人物軼事

石光在祖師殿活一百二十歲,卒葬於黃梁傘,至今未找到其墓址。觀音菩薩奏請玉帝封為赤腳祖師,民為之立祠致祭。元、明時山上建有石通判祠、廟。鄰郡凡有水旱,都到石通判廟祈求,禱必應之,朝廷封他為靈惠候。大雲山祖師殿也一直供奉著兩個祖師,一名真武,一名石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