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佛山村

石佛山村隸屬寧蒗彝族自治縣紅橋鄉,轄氂牛廠、大岩房、螞蟥溝、新上村、新下村、石門砍、永生、石佛山等8個自然村。全村國土面積100.91平方公里,適合種植馬鈴薯等農作物。該村屬於絕對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畜牧業為主。

基本信息

村情概況

該行政村隸屬寧蒗彝族自治縣紅橋鄉,地處紅橋鄉西北邊,距鄉政府所在地37公里,到鄉道路為土路,交通不方便,距縣城60公里。東鄰黃臘老村委會 ,南鄰翠依鄉,西鄰拉伯鄉,北鄰永寧鄉。轄氂牛廠、大岩房、螞蟥溝、新上村、新下村、石門砍、永生、石佛山等8個自然村。現有農戶400戶,有鄉村人口1601 人,其中農業人口 1601 人,勞動力 741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 689 人。
全村國土面積 100.91平方公里,海拔3200 米,年平均氣溫 7 ℃,年降水量 1100毫米,適合種植馬鈴薯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 8780 畝,人均耕地5.48 畝,林地135000畝。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119.8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 569元。該村屬於絕對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畜牧業為主。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8780畝(其中:無田地,地 8780 畝),人均耕地5.48畝,主要種植馬鈴薯等作物;擁有林地 135000畝,無經濟林果地;水面面積70畝,無養殖面積 ;草地 7200 畝;荒山荒地290畝,無其他面積。有煤、鐵、錳等資源。

基礎設施

截止2010年底,該村五不通,全村375 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100 %)。該村到鄉道路為不通路;進村道路為其他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 37 公里,距離集貿市場37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3 輛,拖拉機4 輛,機車30 輛。全村無耕地有效灌溉面積,沒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 。
到2010年底,全村未建有沼氣池;未安裝有太陽能;未建有小水窖 。全村有8個自然村不通自來水;有8 個自然村不通電;有8個自然村不通路;有8個自然村不通電視;有8個自然村不通電話;有8個自然村不通路燈。有8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該村農戶住房以其他結構住房為主,有400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10年農村經濟總收入 119.88 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41.66 萬元,占總收入的 35%;畜牧業收入58萬元,占總收入的 49%(其中,年內出欄肉豬 404頭,肉牛140 頭,肉羊 319 頭);林業收入 11.36 萬元,占總收入的10%;第二、三產業收入8.86 萬元,占總收入的8%;工資性收入6.82萬元,占總收入的6%。農民人均純收入569 元,農民收入以畜牧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5.87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 70人(占勞動力的8%),在省內務工30 人,到省外務工40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畜牧業,主要銷售往省內。2008年畜牧業為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25.76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22%。該村目前正在發展畜牧業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畜牧業產業。擁有企業1個,其中縣級龍頭企業 1個。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400 戶,共鄉村人口1601 人,其中男性839人,女性762人。其中農業人口1601 人,勞動力741 人。該村以彝族、藏為主( 彝族和藏族混居地),其中彝族有1390人,藏族有211人。
到2008年底,全村未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104人,參合率69%;享受低保270 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13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3人,該村距離鄉衛生院 37公里。該村未建有公廁,未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場地 ,村內無生活排水溝渠設施 ,人畜混居的農戶 400戶,占農戶總數的100%。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1 所,校舍建築面積820 平方米,擁有教師5人,在校學生125人,距離鄉中學37公里。目前整個村委會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62人,其中小學生125人,中學生37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8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 400 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 8780畝,無土地流轉面積 。定期開展村務公開 ,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 ,主要以會議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農村低保、救濟糧、新農村合作醫療、五保戶的救助金額。

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黨支部1個,下設4個黨小組,共有黨員16 人,少數民族黨員 16 人,其中男黨員 14人、女黨員2 人。
村委會由村支書、主任、副主任等4人組成,下設 8個自然村。
該村建有團總支1個,團支部 7 個,共有團員 95 人。

人文地理

石佛山村委會是集彝族和藏族兩種民族混居地,各民族大團結,和睦相處,相互通婚的民族村之一。歷史上石佛山村地處永寧茶馬古道八二勺驛站,馬幫鈴聲時處可聞。今天石佛山村地處雲南瀘沽湖旅遊風景區的必經之地。從歷史到今天,各民族都保持著自己的風俗習慣,各民族的文明延續至今,民族服飾、生活習慣和道德文明傳承在這片土地上得到提升或發展。
各民族的居住條件根據自己的習慣不同層次的安居樂業,漢族居住於壩區,彝族居住于山區,藏族居住於高海拔地區,經濟生活互補,市場經濟各謀的不同層次發展格局。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該村民小組因海拔高氣候寒冷,主要以畜牧業為主生存,生產生活條件極差。種植產業主要以馬鈴薯為主輔以燕麥為解決吃飯問題,每年都靠國家救濟糧度日,生存無望,很難解決溫飽。基礎設施極差,水電路不通。每年冬季人畜爭食較為嚴重。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通過近幾年的扶貧規劃,一部分農民經政府扶持,農戶自籌實行異地搬遷,零星插花安置,得到較好的社會效益。今後的發展思路要統籌規劃,留下一部分重點發展畜牧業,另一部分通過國家扶持後實行異地搬遷,穩得住能發展的思路解決溫飽達到小康為目標。

雲南省昌寧縣田園鎮石佛山村

村情概況

石佛山村隸屬於田園鎮新華行政村,屬於山區。位於田園鎮西邊,距離新華村委會8公里,距離田園鎮8.5公里。國土面積有3.77平方公里,海拔1900米,年平均氣溫14℃,年降水量1400毫米,適宜種植水稻、包穀、茶葉等農作物。有耕地294畝,其中人均耕地0.75畝;有林地1231.6畝。全村轄3個村民小組,有農戶103戶,有鄉村人口401人,其中農業人口392人,勞動力220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45人。2010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77.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500元。該村屬於絕對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養殖為主。

自然資源

該自然村有耕地總面積294畝(其中:田105畝,地189畝),人均耕地0.75畝,主要種植水稻、包穀、茶葉等作物;擁有林地1231.6畝,其中經濟林果地68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1.73畝,主要種植核桃、水果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0畝,其中養殖面積0畝;草地0畝;荒山荒地2600畝,其他面積1524畝。

基礎設施

該自然村截止2010年底,已實現水、電、路三通,無路燈。全村有90戶農戶通自來水,有6戶農戶飲用井水,有7戶農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6.80%)。有103戶農戶通電,有0戶農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80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00%、0%和77.67%);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46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46戶,(分別占總數的44.66%和占總數的44.66%)。 該自然村到田園鎮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8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8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0輛,拖拉機4輛,機車45輛。
該自然村建有沼氣池農戶4戶;裝有太陽能農戶1戶;建有小水窖0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2戶。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105畝,有效灌溉率為35.71%,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7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18畝。
該自然村到2010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1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17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85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