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山黧豆

矮山黧豆

矮山黧豆,薔薇目豆科植物。為多年生根莖型植物。根莖細長,多在地下10~20cm的土層中橫向分布。在根莖上生長著許多細根,其上著生有少量根瘤。在我國東北地區4月末至5月萌發生長,6月開花,7~8月結莢,9月下旬地上部乾枯。

基本信息

產地分布

東北、華北及西北地區。

形態特徵

矮山黧豆矮山黧豆

多年生草本,高20-30厘米,莖及根狀莖纖細,通常直徑1-1.5毫米,根狀莖橫走。莖直立,稍分枝,被微柔毛。托葉半箭形,通常長10-16毫米,下緣常具齒;葉軸末端具單一或稍分枝的卷鬚;小葉3-4對,卵形或橢圓形,長(1.5)2-3(-5)厘米,寬(0.7)-1-1.7(-2.5)厘米,先端通常鈍,具細尖,基部圓或楔形,全緣,上面綠色,無毛,下面蒼白色,被微柔毛或無毛,具羽狀脈。總狀花序腋生,具2-4朵花,總花梗短於葉,花梗與花萼近等長;萼鍾狀,萼齒最下面1個長約為萼筒長之半,稀近等長;花紫紅色,長1.5-1.9毫米,旗瓣長13-15(-18)毫米,寬10-11毫米,瓣片近圓形,先端裂缺,瓣柄略長於瓣片之半,翼瓣長11-13(-14)毫米,具耳及線形瓣柄,龍骨瓣長10-12毫米,具耳及線形瓣柄;子房線形,無毛。莢果線形,長4.3-5厘米,寬約5毫米。種子橢圓形,長3.2毫米,寬3毫米,種臍約長1.5毫米;紅褐色,平滑。花期5-7月,果期8-9月。

生長習性

生於草甸、灌叢及林緣等到海拔2500米的地方。

生物學與生態學特性

矮山黧豆為多年生根莖型植物。根莖細長,多在地下10~20cm的土層中橫向分布。在根莖上生長著許多細根,其上著生有少量根瘤。
矮山黧豆在我國東北地區4月末至5月萌發生長,6月開花,7~8月結莢,9月下旬地上部乾枯。
矮山黧豆為耐陰性中生草本。適應於寒冷濕潤的氣候。抗寒、耐陰,不耐乾旱。在東北和華北地區的山地林緣普遍生長。在大興安嶺海拔900~1300m的落葉松—杜鵑林下及林緣的地榆+雜類草草甸群落中為優勢種或常見伴生種。主要生長在山地森林的白樺林或白樺—落葉松等針闊混交林下草本層中,在森林草原及草原帶的灌叢草甸中也常作為伴生種出現。

飼用價值

矮山黧豆為良等飼用植物。春夏鮮草牛喜食,馬、羊樂食;秋季枯乾後一般不食,只有羊少量採食,調製成千草各種家畜都喜食。
矮山黧豆花前、花後的營養期都比較短,秋季乾枯早,地上枝葉保存率低,利用一般在早期為好,或在結莢前營養生長時調製成乾草。由於其粗蛋白質含量較高,仍為較好的飼草之一。

山黧豆屬植物

山黧豆屬(Lathyrus Linn.),豆科、野豌豆族的4個族之一,本屬約有130種,分布於歐、亞及北美的北溫帶地區,南美及非洲也有少量分布。中國有18種,主要分布於東北、華北、西北及西南地區,華東也有少量分布。本屬與Vicia之間比較難區別,但大部分種以其莖有翅、小葉具平行脈及花柱先端具刷毛等特徵與之區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