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梗酸藤子
短梗酸藤子,紫金牛科酸藤子屬,產自滇西南及西雙版納等地,貴州也有,另外印度,緬甸,泰國均有分布。
基本信息
- 中文學名:短梗酸藤子
- 拉丁學名:Embelia sessiliflora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
- 綱:雙子葉植物綱(Dicotyledoneae),又稱木蘭綱。
- 亞綱:五椏果亞綱(Dilleniidae)
- 目:1998年根據基因親緣關係分類的APG 分類法認為應該取消報春花目,下屬科合併到杜鵑花目之下。
- 亞目:紫金牛科按照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類法歸為報春花目。
- 科:紫金牛科(Myrsinaceae)
- 屬:酸藤子屬(Embelia Burm. f. )
- 種:短梗酸藤子
- 命名者及年代:Kurz
- 分布區域:貴州,雲南
所屬卷
:Embelia Burm. f., nom. conserv.
所屬科
:Myrsinaceae nom. conserv.
中文名
:短梗酸藤子
其它中文名
:西洋糞果(景東)、酸藤子(芒市)、脆葉果(元江)、麂子素李果(保山,施甸)、酸苔果(勐侖)、酸苔樹(易武)、酸雞藤(屏邊)、野貓酸(麻栗坡)、槍子拐、小蓮角(普洱)。
文獻來源
:Embelia sessiliflora Kurz (1871), (1877); C. B. Clarke in Hook. f. (1882); Mez in Engl. (1902); Walker (1939), (1940).
Samara sessilifora (Kurz) Kurz (1877); Ribesiodes sessiliflorum O. Ktze. (1891);Embelia ribes auct. non Burm. f. : Walker (1940), p. p. , quoad specim. H. T. Tsai 56358.
描述欄位
:攀援灌木或藤本,長3—5米,外傾,小枝幼時被微柔毛,以後無毛。葉堅紙質,橢圓狀卵形或長圓狀卵形,長6—11厘米,寬2.5-5厘米,頂端鈍或鈍漸尖,基部圓形,全緣,兩面無毛,背面中脈隆起,無白粉;柄長0.5-1厘米,上面有溝,兩側微微具翅。圓錐花序生於小枝頂端,長10—15厘米,多花,枝條柔軟,密被微柔毛;花無梗或近無梗,梗長1毫米以下,5數,稀4數,長1.5—3.5毫米;小苞片與花萼等長或長於花萼,鑽形,背面具疏乳頭狀突起,裡面無毛,邊緣全緣,具緣毛,花後早落;花萼基部連合,長為萼長的1/2,萼片三角形,頂端急尖,兩面具疏乳頭狀突起,具緣毛,宿存;花瓣分離,淺綠色或白色,長1.5-2.7毫米,橢圓形或長圓形,外面被疏柔毛,以近頂端較多,邊緣和裡面密生乳頭狀突起,疏具褐色腺點;雄蕊著生於花瓣近中部,頂端與花瓣平齊或略短;花絲無毛;花葯卵形或長圓形,較花絲長,背部有或無腺點;雌蕊在雌花中具卵珠形,子房無毛,花柱短,柱頭點尖或微微2淺裂。果球形,直徑約3毫米,紅色,乾時有時有皺紋,宿存花柱基部多少有毛,柱頭通常呈頭狀或盾形。花期2—4月,果期5月左右。
分布及生境
:產滇西南及西雙版納等地,海拔1400-2800米的林內、林緣及路邊灌木叢中;貴州亦有。印度,緬甸,泰國均有分布。
植物的用途及功能
:果可食,味甜。嫩尖可生食,味酸,亦可作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