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創,是順應創新2.0時代用戶創新、開放創新、協同創新、大眾創新等趨勢,把握全球創客浪潮興起的機遇,伴隨網際網路深入發展、知識社會創新2.0環境下創新、創業服務平台,聚集各類社會創新資源,不斷推進大眾參與創新,大眾創造、釋放眾智的大眾創新的新局面而形成。
Fab Lab及其觸發的以創客為代表的創新2.0模式,基於從個人通訊到個人計算,再到個人製造的社會技術發展脈絡,試圖構建以用戶為中心的,面向套用的融合從創意、設計到製造的用戶創新、協同創新、開放創新、大眾創新環境。 創新2.0的蓬勃發展推動了全球創客浪潮的興起並進一步推動了創新2.0時代眾創模式的形成。
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與知識社會創新2.0的發展,全球分享經濟快速增長,基於網際網路等方式的創新創業蓬勃興起,創新2.0時代的眾創以及眾包、眾扶、眾籌等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支撐平台快速發展,新模式、新業態不斷湧現,線上線下加快融合,對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治理方式產生廣泛而深刻的影響。
發展背景
從Fab Lab到創客傳統的以技術發展為導向、科研人員為主體、實驗室為載體的科技創新活動正轉向以用戶為中心、以社會實踐為舞台、以共同創新、開放創新為特點的用戶參與的創新2.0模式。而眾創把握知識社會創新2.0趨勢,通過匯眾智搞創新,是對創新2.0模式的典型探索。應對信息通訊技術發展以及知識社會來臨的機遇與挑戰,不少國家和地區都在對以用戶參與為中心的創新2.0模式進行探索。在2008年在北京大學舉辦的“知識社會與創新2.0”第二屆中國移動政務研討會上,北京的“三驗”AIP套用創新園區(ApplicationInnovationPark)作為國內較早開展的城域開放眾創空間探索,就得到與會各界專家的高度關注,並與國際上的FabLab、LivingLab兩大眾創模式一併被稱為面向知識社會的三個典型創新2.0模式。 歐盟各國斥巨資建設LivingLab,讓用戶在真實的生活環境中參與共同創新,並將歐洲LivingLab網路的建設作為信息社會、知識社會條件下重塑其科技創新能力和全球競爭力的重要舉措。 麻省理工學院(MIT)比特和原子研究中心(CBA)發起的FabLab則基於對從個人通訊到個人計算,再到個人製造的社會技術發展脈絡,試圖構建以用戶為中心的,面向套用的融合從設計、製造,到調試、分析及文檔管理各個環節的用戶創新製造環境。 2006年,國際頂級學術期刊Nature對MIT研究人員圍繞FabLab理念在全球範圍內的努力和嘗試進行了專題報導和討論。Fab Lab網路的擴散推動了全球創客浪潮的興起,並推動了眾創的發展。
2015年1月4日,因為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的關注,“創客”進入中國的大眾視野,並被賦予了代表創新前沿的標籤。在深圳視察的過程中,李克強特意強調,“全民創新,萬眾創業,深圳能不能起一個表率作用!”並建議科研機構不要閉門造車,學習民間創新,聆聽市場需求。 2015年1月28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加快鐵路、核電、建材生產線等中國裝備“走出去”,推進國際產能合作、提升合作層次;確定支持發展“眾創空間”的政策措施,為創業創新搭建新平台。 2015年9月23日,國務院在發布《關於加快構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支撐平台的指導意見》,進一步要求把握創新新趨勢,匯眾智搞創新,就推進眾創提出明確要求。
概念簡介
眾創,是順應創新2.0時代用戶創新、開放創新、協同創新、大眾創新趨勢,把握全球創客浪潮興起的機遇,根據網際網路深入發展、知識社會創新2.0環境下創新創業特點和需求,通過創新、創業服務平台聚集全社會各類創新資源,匯眾智搞創新,使每一個具有科學思維和創新能力的人都可參與創新,形成大眾創造、釋放眾智的大眾創新新局面。
在2008年在北京大學舉辦的“知識社會與創新2.0”第二屆中國移動政務研討會上,北京的“三驗”AIP套用創新園區(ApplicationInnovationPark)作為國內較早開展的城域開放眾創空間探索,就得到與會各界專家的高度關注,並與國際上的FabLab、LivingLab兩大眾創模式一併被稱為面向知識社會的三個典型創新2.0模式。本刊就什麼是眾創、什麼是眾創空間等問題採訪了國內較早開展眾創空間相關研究與探索的《城市管理“三驗”套用創新園區模式探索》一文作者北京大學移動政務實驗室宋剛博士。宋剛認為,推進眾創,要關注社會創新與技術創新的互動,注重社會創新與市場創新的結合、社會孵化與市場孵化的結合,以創新2.0時代的眾創生態營造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創新2.0時代的智慧城市正是要在新一代信息技術支撐下,將廣大市民生活、工作的城市社區建設成為覆蓋整個城市區域的開放眾創空間。
隨著網際網路的普及,移動網際網路的廣泛套用,創新2.0模式形成,創新民主化環境和條件成熟,大量實踐表明,大眾創新成為一種新的創新模式。眾創,把握創新2.0時代趨勢,匯眾智搞創新,通過創業創新服務平台聚集全社會各類創新資源,大幅降低創業創新成本,使每一個具有科學思維和創新能力的人都可參與創新,形成大眾創造、釋放眾智的新局面。
根據創新主導者的不同,眾創分為企業主導式眾創和大眾主導式眾創。
典型模式
⒈FabLab創新模式
FabLab即微觀裝配實驗室(FabricationLaboratory),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比特和原子研究中心(CBA)發起的一項新穎的實驗——一個擁有幾乎可以製造任何產品和工具的小型的工廠。FabLab正是基於從個人通信到個人計算,再到個人製造的社會技術發展脈絡,試圖構建以用戶為中心、面向套用的,融合從設計、製造,到調試、分析及文檔管理各個環節的用戶創新製造環境[34],也為更廣泛的群體自由地施展其創新才能提供重要的技術工具和信息平台,推動了草根創新。同時FabLab還注重開放知識與協同創新的激盪、傳播和分享,通過開源軟體套用以及網路社區建設,實現文檔代碼同步、想法的交流及知識的傳遞與互動。FabLab所支撐的個人製造為更廣泛的群體自由地施展其創新理念提供了重要的基礎平台,其所推動的草根創新則將使創新活動褪去過往象牙塔賦予的神秘光環,更緊密地結合社會發展的實際需求。FabLab的實踐和經驗基於虛擬空間比特與實體空間原子融合的創新理念,為大眾參與創新提供了切實可行的支撐環境,推動了全球的創客浪潮,是眾創的典型模式。
⒉LivingLab模式
歐盟推行的LivingLab創新模式也是眾創的典型模式之一,是歐盟創新系統建設的關鍵一步。LivingLabs又稱為“生活實驗室”或“套用創新實驗室”,它強調以人為本、以用戶為中心和共同創新。LivingLab致力於培養以用戶為中心的科技創新模式和創新體制的全新研究開發環境,採用新的工具和方法、先進的信息和通信技術等手段來調動方方面面“集體的智慧和創造力”,為解決社會問題提供機會。LivingLab立足於本地區的工作和生活環境,以科研機構為紐帶,建立以政府、廣泛的企業網路以及各種科研機構為主體的開放創新社會(OpenInnovationCommunity)。Livinglab將整個城市作為開放的實驗空間,依靠生活、工作於城市中的各類用戶,為創新套用實時地提供原型設計和測試平台,在用戶需求的驅動下,在整個城市範圍內進行試驗和創新。這樣的LivingLab正是以用戶為中心整合多種資源,使得研發機構、企業、相關社會組織以及個人用戶與用戶群體實現共同創新、開放創新,推動了創新進程和創新湧現,是眾創的典型模式。
⒊AIP“三驗”套用創新園區模式
北京市發起的城市管理“三驗”套用創新園區(AIP)是對創新2.0時代信息社會條件下以用戶為中心、需求為驅動的科技創新平台與制度設計的探索。“三驗”AIP套用創新園區的核心理念即構建以用戶為中心、以需求為引導、以技術為推動,需求與技術充分互動的套用創新平台以及覆蓋市民生活和工作的開放創新空間,貫徹最終用戶參與產品的技術研發、設計過程的套用創新理念,以“三驗”(體驗、試驗、檢驗)眾創機制貫穿需求孵化、需求實現(技術孵化)、需求驗證的全過程,推動以“三驗”眾創機制為核心的技術套用研發與試點示範活動。[35]其中,體驗指用戶體驗,這是創新2.0以人為本、以用戶為中心的核心體現;試驗指研發企業以與用戶及相關各方共同開展的試驗,這是一個技術研發孵化的過程;檢驗指以相關政府部門及第三方社會組織搭建的平台進行檢驗及價值評估,為新技術、新套用、新模式的孵化及推廣套用、科學決策提供更好的支撐服務。AIP“三驗”眾創機制的探索對於用戶參與創新、企業技術孵化、各方協同創新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也孵化了一系列的創新產品和套用,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套用創新園區的“三驗”眾創機制不但可以對接用戶體驗、企業研發與社會推廣,很好地對接套用需求和技術孵化、實現社會創新和技術創新的互動,也有利於培育眾創文化,推動創客運動的持續發展。2008年在北京大學舉辦的“知識社會與創新2.0”第二屆中國移動政務研討會上,“三驗”套用創新園區作為國內最早開展的城域開放眾創空間探索,得到與會各界專家的高度關注,並與國際上的FabLab、LivingLab兩大眾創模式一併被稱為面向知識社會的三個典型創新2.0模式,是對創新2.0時代眾創的重要探索和先行實踐。[1]套用創新園區關於體驗、試驗、檢驗“三驗”眾創機制及眾創平台的建設,以用戶為中心整合政用產學研各方資源,有利於推動用戶創新浪潮,也有利於推進開放創新、協同創新、大眾創新的實踐,有利於推動創新創業的浪潮,是眾創活動開展的重要載體。
推進原則
順應創新2.0時代“網際網路+”大融合、大變革趨勢,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充分激發廣大人民民眾和市場主體的創業創新活力,推動線上與線下相結合、傳統與新興相結合、引導與規範相結合,按照“堅持市場主導、包容創業創新、公平有序發展、最佳化治理方式、深化開放合作”的基本原則,營造四眾發展的良好環境,推動各類要素資源集聚、開放、共享,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加快四眾廣泛套用,在更大範圍、更高層次、更深程度上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打造新引擎,壯大新經濟。
——堅持市場主導。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強化企業和勞動者的主體地位,尊重市場選擇,積極發展有利於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激發大眾智慧、滿足人民民眾需求、創造經濟成長新動力的新模式、新業態。
——包容創業創新。以更包容的態度、更積極的政策營造四眾發展的寬鬆環境,激發人民民眾的創業創新熱情,鼓勵各類主體充分利用網際網路帶來的新機遇,積極探索四眾的新平台、新形式、新套用,開拓創業創新發展新空間。
——公平有序發展。堅持公平進入、公平競爭、公平監管,破除限制新模式新業態發展的不合理約束和制度瓶頸,營造傳統與新興、線上與線下主體之間公平發展的良好環境,維護各類主體合法權益,引導各方規範有序發展。
——最佳化治理方式。轉變政府職能,進一步簡政放權,強化事中事後監管,最佳化提升公共服務,加強協同,創新手段,發揮四眾平台企業內部治理和第三方治理作用,健全政府、行業、企業、社會共同參與的治理機制,推動四眾持續健康發展。
——深化開放合作。“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充分利用四眾平台,最佳化配置國際創新資源,借鑑國際管理經驗,積極融入全球創新網路。鼓勵採用四眾模式搭建對外開放新平台,面向國際市場拓展服務領域,深化創業創新國際合作。
推進措施
國務院在《關於加快構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支撐平台的指導意見》里就推進眾創提出明確要求 :
(一)大力發展專業空間眾創。鼓勵各類科技園、孵化器、創業基地、農民工返鄉創業園等加快與網際網路融合創新,打造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載體。鼓勵各類線上虛擬眾創空間發展,為創業創新者提供跨行業、跨學科、跨地域的線上交流和資源連結服務。鼓勵創客空間、創業咖啡、創新工場等新型眾創空間發展,推動基於“網際網路+”的創業創新活動加速發展。
(二)鼓勵推進網路平台眾創。鼓勵大型網際網路企業、行業領軍企業通過網路平台向各類創業創新主體開放技術、開發、行銷、推廣等資源,鼓勵各類電子商務平台為小微企業和創業者提供支撐,降低創業門檻,加強創業創新資源共享與合作,促進創新成果及時轉化,構建開放式創業創新體系。
(三)培育壯大企業內部眾創。通過企業內部資源平台化,積極培育內部創客文化,激發員工創造力;鼓勵大中型企業通過投資員工創業開拓新的業務領域、開發創新產品,提升市場適應能力和創新能力;鼓勵企業建立健全股權激勵機制,突破成長中的管理瓶頸,形成持續的創新動力。
創新2.0時代的用戶創新推動了創客運動,用戶創新的湧現及其協同創新、開放創新發展進一步推動了大眾創新,為眾創的發展提供了豐厚的土壤。沒有社會創新提供的動力源泉、眾創文化的土壤和創新生態的培育,創客運動只能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這是國際化經驗給我國的啟示。而體驗、試驗、檢驗“三驗”眾創機制與眾創平台的建設和完善是持續推進眾創的關鍵,這是國際化經驗中國本土化實踐的新發展。把握創新2.0時代的協同創新發展機遇,通過“三驗”眾創機制建設,培育眾創文化和創新生態,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可以促進從創客到眾創的發展,推動創客運動的可持續發展,這是中國經驗的國際化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