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榮譽
他一貫熱愛共產黨,熱愛社會主義,為推動我國骨科生物力學的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1978年以來,他先後四次被評為上海第二醫科大學先進工作者,三次被評為上海市衛生系統先進工作者,1986年被評為上海市熱愛殘疾人先進個人,1988年榮獲全國衛生文明建設先進工作者光榮稱號。1990年被評為全國衛生系統優秀出國人員和國家教委、國家教委全國先進科技工作者。
成果
戴克戎教授是我國最早從事骨科生物力學研究的開拓者之一。戴教授於1983年―1984年赴美國Mayo醫學中心的骨科生物力學研究室任客座研究員一年多,以後又相繼短期訪問美國近20個城市及日本、香港、荷蘭、西德等地的研究所、醫學院和醫院,將學到的國外先進技術致力於發展我國的生物力學。由於他在人體運動和平衡功能定量評定方面所作出的出色成績,被選任國際藝術醫學聯合會的理事兼學術委員會委員,並多次接受邀請在國外講學和組織專題演講。
人物貢獻
近幾年來,他領導全科同志先後承擔國家級及省部級科研項目30項。近年來作為第一完成人,先後獲得各類科技進步獎12項。其中國家發明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上海市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其它分別獲得全國康復成果獎及市科技進步三等獎等。如戴教授研製的形狀記憶加壓騎縫釘,在國際醫學領域中首先將鎳鈦記憶合金套用於人體的,具有構思巧妙,套用方便之優點,解決了經關節骨折治療中的一大難題,經全國310多家近萬例病人套用,療效顯著。曾被國外專家譽為“魔術般的金屬製品”,從而使我國研製的鎳鈦記憶合金製品在醫學上的套用水平處於國際領先地位。該項成果榮獲國家發明二等獎(該年度無一等獎),是該年度醫藥衛生系統唯一獲得二等獎,而另一項“形狀記憶雙杯髖假體”解決了傳統雙杯容易鬆動的難題,明顯提高了療效,從而獲得1990年上海市科技進步二等獎,鑒於戴教授在形狀記憶合金套用於醫學領域中所作出的貢獻,在國際第一屆形狀記憶合金醫學套用會議上被授予奠基人金杯,並當選為該學會的執行委員。戴教授還將生物醫學固定遠離引入無辜水泥固定的人工關節置換脊骨水泥的改良,研製成無機骨粒水泥充填人工關節假體與骨之間的腔隙,並在國內外首先套用於人工關節置換術,為減少假體鬆動開闢了一個新途徑。這一系列成果得到了專家的好評,已在國際一流雜誌發表,並先後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一等獎和上海市科技進步二等獎。
發表論文
近年來,戴教授在國內外雜誌和國際會議上發表70餘篇論文,主編肩部外科學主譯國內第一本骨科生物力學專著《骨骼系統生物力學基礎》、參加編寫《骨外固定原理和臨床套用》、《臨床治療學》等學著,並在《肘關節外科學》、《小兒痹症的矯治與康復》等專著中撰寫了生物力學章,主編《生物力學》雜誌,為發展我國的骨科生物力學作出了貢獻。
在戴教授的領導下,建立了校級骨科生物力學研究室,並以自己的力量,花費最低的價格,建立了可與國際先進水平媲美的國內第一個微機化步態分析系統,平衡功能檢測系統和微機化上肢運動檢測系統,使骨科與神經科的檢查與功能評定由定性提高到定量水平,並使研究室成為國內生物力學研究中心之一,躋身於上海重點學科行列。
專題報告
《數學技術與再生醫學》
《數學技術與再生醫學》是戴克戎2010年10月份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作出的專題報告,報告中,戴院士指出學科的交叉會迸發火花,20世紀數字信息技術與各相關領域交叉,給各相關行業賦予新的內涵,同樣數位技術與醫學科學的結合,形成了一門新的科學領域——數字醫學。近年來醫學技術的巨大進步,幾乎均與工程技術特別是數位技術的發展與套用有關。21世紀人類已經買入了數字醫療時代,數位技術使醫療技術朝著精確化、個性化、微創化和智慧型化方向不斷拓展和延伸,顯著提高了醫療質量和安全性,減輕了病人的痛苦和經濟負擔,改變了沿用數百年的醫療和教學模式,並將使醫院的人員和組織結構以及外科理念產生革命性的變化。以數位技術為代表的工程學進步,極大的推動了二十一世紀另一極其活躍的領域——再生醫學的發展。再生科學的發展,得益於近代理、工科學的進步和多學科融合。隨著數位技術及其它學科與再生醫學的不斷交融貫通,再生醫學將不斷成熟、完善,從而顯著提高醫療質量,改變人類的生存狀態。
報告後,戴院士及其所帶領的med-X研究院的3位教授參觀了我校生物與醫學工程學院,並組織座談會分別介紹了北航生物與醫學工程學院的發展情況和上海交通大學med-X研究院的發展情況,雙方對利用優勢互補建立合作進行了深入探討,都希望通過交流合作在交叉學科建設與發展上取得更大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