盅子舞

盅子舞

盅子舞流傳於鄂爾多斯的一種舞蹈。每逢佳節、喜慶歡宴之際,人們在酒足食盛之時,拿起桌子上的酒盅舞蹈起來,以表達喜悅之情。盅子舞得端莊質樸,韻味持穩雄惲,剛柔相濟。

流傳於鄂爾多斯的一種舞蹈。每逢佳節、喜慶歡宴之際,人們在酒足食盛之時,拿起桌子上的酒盅舞蹈起來,以表達喜悅之情。每一隻手持兩個盅子,擊打出各種快、慢、碎、抖等聲音,隨著音樂舞動的雙手用盅子擊打出各種節奏。動作有雙手橫繞八字,上身隨左右八字(阿拉伯字)亦左右擺動;雙手上、下、左、右十字形擊盅,身體隨手上下起伏;雙手由里向外或由外向里劃圈;雙手向舞台位置的二點或八點抖盅,身體隨手起落,臉和視線與手呈反方向,盅伸向哪一側,哪一側的耳朵便隨身探過去聽盅聲;繞圓動律一一一手在頭上方另一手在身前側由里向外繞圈;雙手從身後向一旁慢慢擺出,動作範圍在胯旁為小,在身體的正旁為中,一手至頭上一手在腰後為大,依次左右做即謂橫擺扭動律。在一些動作的末尾或兩個動作銜接之際常有漂亮的華彩動作出現,可謂精彩。下身動作有雙腿跪著,亦有迂迴步等各種舞步伴之。頭可頂碗、也可頂燈。舞得端莊質樸,韻味持穩雄惲,剛柔相濟。
系節慶歡宴、親朋相聚時所跳的一種女子獨舞,主要流傳在鄂爾多斯草原。它的形成,與元代《倒喇》戲不無關係,《歷代舊聞》注云:“元有倒喇之戲,謂歌也,琵琶、胡琴、箏,皆一人彈之又頂甌燈起舞”,足見其歷史悠久。對此,清陸次雲在他所作“滿庭芳”一詞中曾有所描述:“舞人矜舞態,雙甌分頂,頂上燃燈。更口噙汀竹,擊節堪聽。旋復迴風滾雪,搖絳卉,故使人驚。哀艷極色藝心誠,四座不勝情”。其溫雅婉約的技巧,可見一斑。 
此舞因受地點(蒙古包)道具(燈碗)所限,基本上是在原地跪、坐、立而舞。主要憑藉手、腕、臂、肩的挑、拉,揉和以腰為軸的前俯、後仰進行表演。技藝精湛者,亦能雙手各托燃燈,邊快步奔走邊作流星般盤繞動,此時燈焰飄忽搖曳,舞姿輕盈流暢,富有獨特魅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