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組成
白蘞4分,黃連4分,大黃4分,黃芩4分,菵草4分,赤石脂4分,吳茱萸4分,芍藥4分。
處方來源
《肘後方》卷五。
方劑主治
癰腫瘰癧,核不消。
製備方法
上藥治下篩,以雞子白和如泥。
用法用量
塗故帛上,薄之,開小口,乾即易之。
附註
白蘞貼(《外台》卷二十四引《刪繁方》)。
中藥方劑之白字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
白蘞薄,中醫藥方,用於癰腫瘰癧,核不消。
白蘞4分,黃連4分,大黃4分,黃芩4分,菵草4分,赤石脂4分,吳茱萸4分,芍藥4分。
《肘後方》卷五。
癰腫瘰癧,核不消。
上藥治下篩,以雞子白和如泥。
塗故帛上,薄之,開小口,乾即易之。
白蘞貼(《外台》卷二十四引《刪繁方》)。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
白蘞薄貼處方出自《外台秘要》卷第二十四,六味各等分搗篩。用於癰腫的治療。
方劑名稱 藥物組成 處方來源 方劑主治 製備方法白蘞,又名山地瓜、野紅薯、山葡萄秧、白根、五爪藤等,為葡萄科植物白蘞的乾燥塊根。分布於華北、東北、華東、中南及陝西、寧夏、四川等地。春、秋二季採挖,除去...
形態特徵 生長環境 分布範圍 主要價值 栽培技術【處方來源】《千金翼》卷二十三。 【方劑主治】癰疽結核,種種色不異,時時牽痛,或經年腫勢不消。 【製備方法】上為末。
薄貼即為膏藥之古稱,清代《醫學源流論•膏藥論》中云:“今所用之膏藥,古人謂之薄貼”。膏藥起源很早,《內經》中已有“治之以馬膏膏其急者”的記載,清人吳尚先...
概述 操作方法 主治病症 【注意事項】【處方來源】《鬼遺》卷四。 【方劑主治】癰疽始1-2日,痛微。 【用法用量】薄癰上。
九物大黃薄貼用於癰疽發背。
《外台》卷二十四引《刪繁方》薄貼法第十八節 浸漬法第十九節 火炙法第二十節 清創法第二十一節 豬皮...
內容介紹 作品目錄;癭瓢有酒同君酌,醉臥草廬誰喚覺;松陰忽聽雙鳴鶴,起來日出穿林薄。彭 朴...
出版背景 主要內容 信息介紹 序 口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