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蒲鎮

白蒲鎮

江蘇省百家名鎮——白蒲鎮,位於今江蘇省南通市如皋市。始建於東晉義熙七年(公元411年),是古蒲濤縣的舊址。建鎮初期四周湖澤里長滿盛開白花的蒲草。“白蒲”這個富詩情畫意的名字由此而來。產業資源豐富,人文底蘊深厚,是中國著名的體育之鄉、民間藝術之鄉、建築之鄉和長壽之鄉,投資環境優越,機場、港口、鐵路和公路通達迅捷。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1949年,白蒲鎮地區屬如東縣。同年,蒲東、勇敢、康莊、姜北4鄉合併為勇敢鄉,後改公社。

1954年,白蒲鎮地區屬如皋縣。

1956年,由平橋、興姚、雪曹、斜港4鄉合為平橋、興姚、林東3鄉。

1957年,又並為新姚鄉,後改公社。

1983年,勇敢公社改勇敢鄉,新姚公社改新姚鄉。

1988年,勇敢、蒲西、新姚鄉劃出8村1組歸白蒲鎮管轄。

1995年,蒲西鄉併入。

1996年,白蒲鎮轄2個社區和27個行政村。

2003年,白蒲鎮轄3個社區和16個行政村。

2013年,撤銷林梓鎮、白蒲鎮,將原林梓鎮、白蒲鎮所轄區域合併,設立新的白蒲鎮。

行政區劃

據2016年9月白蒲鎮人民政府官網顯示,白蒲鎮下轄14個社區和15個行政村。白蒲鎮人民政府駐松楊社區蒲盛路1號。

社區(14個)行政村(15個)
勇敢社區 松楊社區 新陸村 康莊村
光明社區 蒲西社區 顧岱村 朱窯村
躍進社區 蒲東社區 沈腰村 姚家園村
斜莊社區 林梓社區 橋口村 黃行村
文著社區 文峰社區 楊家園村 塘堡村
月旦社區 錢園社區 鄧楊村 合興村
蔣殿社區 前進社區 沈橋村 朱家橋村
姜北村
參考資料: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白蒲鎮位於如皋市東南部,東南南與通州區劉橋鎮接壤,西南與如皋市九華鎮接壤,西與下原鎮接壤,北與丁堰鎮接壤,東與通州區新聯鎮和如東縣新店鎮和雙甸鎮接壤。鎮區中心位置位於東經120.75°,北緯32.24°。

地形地貌

如皋位於揚子準地台的下揚子台褶帶上,為蘇北拗陷中的蘇南——勿南沙中新生代相對隆起區。

氣候特點

白蒲鎮屬北亞熱帶濕潤氣候區,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水充沛,日照充分,無霜期較長,光、熱、水高峰基本同期,氣候條件比較優越。全年平均氣溫為14.6℃,月平均以1月份最低,為1.8℃;7月份最高為27.2℃。年平均日照2041.5小時,8月份日照最多,為229.8小時;2月份最少,130.7小時。年平均降水數為121.3天,年平均降水量1055.5毫米。年平均無霜期為215.6天。鎮境內在歷史上未出現過MS>4.0級的地震記載。鎮境內無環境污染源,無沙塵暴天氣。

自然資源

含硒寶土,天香馥壽。白蒲鎮境內土壤質量高,適合各種作物種植。值得稱奇的是白蒲土壤中含有硒等微量元素,這些微量元素直接影響了人體健康。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員黃標主持了對白蒲土壤的採集和研究,發現白蒲土壤中含有效態硒、鋅、硼、鎳等微量元素,硒有抗衰老、防癌變的作用;鋅能維持細胞膜穩定性,並參與酶的代謝,提高免疫功能;硼影響人體鈣、維生素D、胺基酸或蛋白質等營養成分的代謝。土壤中的這些微量元素的含量及其組合正好適合人體,通過食物鏈吸收,提高了白蒲鎮居民的搞衰老能力。根據最新統計,白蒲8.2萬人中百歲老人多達23位,總數位居全國鄉鎮之首,百歲老人的比例為2.8人/萬人,而聯合國確定的長壽之鄉的主要指標中百歲老人比例為0.75人/萬人。此外,白蒲95歲以上的老人有116人,90歲以上的老人425人,80歲以上的老人有3221人。在世人為之讚嘆稱奇的“太平盛世萬歲宴”上,103歲的白蒲人瑞劉鏡寰揮毫頌黨,欣然寫下“共產黨好”四個大字,如今這幅撒金條幅已作為珍貴禮物獻給了黨的“十六大”,給古鎮白蒲又添一段佳話。

交通

白蒲距上海僅122公里,具有通江達海、承南啟北的區位交通優勢。沿海高速公路貫穿南北,與寧通高速、蘇嘉杭高速、滬寧高速相連,從白蒲出口可快捷到達各大中城市。新長鐵路穿境而過,與隴海鐵路、滬寧鐵路、寧啟鐵路相連,貨運、客運可從白蒲火車站到達全國各地。

白蒲距南通機場僅20公里,從南通機場可直達北京、廣州。白蒲距國家一級對外開放口岸南通港、如皋港僅30公里,連線長江沿岸各大港口,出江入海通達世界各地。通揚(南通—揚州)運河從鎮中心穿過,2010年前將建成三級航道。這種江海河聯運、水陸空一體的立體交通格局,為“長三角”的產業轉移、拓展延伸提供了前沿陣地,為白蒲經濟快速融入國際國內大市場創造了最佳通道。

名優特產

名產紛呈,享譽中外。黃酒、茶乾、魚圓、黃芽菜是白蒲鎮四大傳統特色長壽食品。白蒲黃酒距今有幾千年的歷史,素有“液體麵包”的美名,有“南紹興、北白蒲”之稱。白蒲黃酒採用純稻米釀造,工藝獨特,富有二十幾種人體內不可缺少的胺基酸和多種微量元素。白蒲黃酒曾獲國際食品博覽會金獎。白蒲茶乾,古名醬乳乾,為白蒲一絕。清乾隆皇帝巡視江南,途經白蒲,品嘗白蒲茶乾後,拍案叫絕,欣然提筆,御題“只此一家”,以此褒揚。白蒲茶乾曾獲國際食品博覽會金獎。白蒲魚圓以“香”、“嫩”、“鮮”成為遠近聞名的美味佳肴,讓人百食不厭,回味無窮。白蒲黃芽菜種植已有240年以上的歷史,白蒲黃芽菜煮則湯若奶汁,炒則嫩脆鮮美。中央新聞電影製片廠曾把白蒲黃芽菜拍攝成電影在全國放映,2005年“白蒲”牌黃芽菜被國家命名為無公害蔬菜。

歷史名人

書卷揚芬,名人輩出。翻開1600年史冊,白蒲人文薈萃,名流接踵,古稱“通如文風莫盛於蒲”,古時長巷深院多居書香人家。清代鎮志記載,古白蒲人家黎明即起,書聲琅琅,既昏不輟,秉燭夜讀已蔚然成風,這樣的文化氛圍孕育了蒲塘一代又一代文化名人。僅清代中葉蒲塘儒林中脫穎而出者有進士9人,舉人39人,任官至13個省市共118人。其中著名的文化名人有:清朝學者、詩人姜任修,為官清正廉明,人稱“白麵包公”;清都察院左都御史沈岐,曾任鹹豐皇帝的老師。蒲塘文化吸引了眾多文化名流,清知名學者、詩人袁枚、“乾隆三大家”中的蔣士銓、趙毆北,享譽文壇的名士鄭板橋、李鱔等都寓居白蒲,點評文章。今天由白蒲走出去的專家學者、教授名師更是遍及海內外。海軍少將、流體力學專家鄭學齡,為軍內十大知名教授,曾受江澤民總書記的接見;中科院大連物化研究所研究員、博導吳迪鏞曾榮獲國家科技發明二等獎,在全國科技大會上受到江澤民總書記的接見。如今的白蒲人民繼承和發揚了優秀的文化遺產,創造出更加燦爛的白蒲文化。國家級示範高中、江蘇省四星級高中白蒲中學和國家級示範職業高中如皋第一職業高級中學,以及3所國中、7所國小,是蒲塘兒女學習文化知識、掌握專業技術的殿堂,學校每年的升學率均居全省先進行列。民眾性文化、體育活動蓬勃開展,深入持久,打出了品牌,全國民眾體育先進集體、江蘇省民間藝術之鄉等榮譽稱號彪炳史冊,名至實歸。

社會事業

醫療

社會和諧,人民安居。白蒲人勤儉樸素,心志平和,生活從容,社會穩定,安居樂業。全鎮已有12年未發生刑事案件,社會治安民眾滿意率達99%,被命名為江蘇省平安鄉鎮,白蒲派出所被公安部表彰為一級派出所。全鎮居民樓房占比達80%。全鎮現有職工7161名,已參加養老保險、醫療保險4056人,參保率為56.6%。全鎮現有醫院4家,其中:全民所有制非營利國家一級甲等醫院1家,全鎮共擁有床位211張,中高級醫護人員63名。全鎮電信設施遍及每個角落,每百戶擁有電話180部。有線電視全面普及,全鎮有線電視入戶率達75%,為全省有線電視工作先進鎮。鎮敬老院建築面積4500平方米,擁有床位126張,入住老人68位,為南通市文明敬老院。鎮旅遊景點已納入南通市長壽旅遊線路,法寶寺AAA級旅遊景點正在申報過程中。
板塊經濟,初具規模。白蒲鎮現有黃酒企業10多家,年產黃酒8萬多噸,暢銷全國各地。液壓鑄造業一枝獨秀,從業人員3000多人,行業現有企業15家,是全國著名、華東地區最大的液壓件研製和生產基地,年創產值達6億元。服裝針織滿園芬芳。白蒲現有服裝針織從業人員近萬名,擁有織機6000多台套,以潤泉服飾為骨幹的服裝、南通蒲利萊為龍頭的針織羊毛衫、以南通茂鑫工藝品為代表的衍縫被演繹了白蒲服裝針織業的華美樂章。這些企業主動與國際市場接軌,企業規模不斷發展壯大,成為白蒲經濟社會發展中最具活力的一支力量。
持續發展,藍圖繪就。放眼白蒲鎮,投資興業春潮湧動,美國、日本、義大利、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的客商相繼落戶白蒲。為適應投資熱潮,白蒲人重新規劃了8平方公里的鎮區,在沿海高速公路出口規劃了高新技術產業園,在新長鐵路白蒲站東側規劃了現代物流園,在鎮東規劃了長壽休閒觀光園、營養健康基地,在鎮北規劃了長壽食品工業園。 我們堅信,古老而又年輕的白蒲一定會展翅高飛,鑄就輝煌!

白蒲社會事業蒸蒸日上。國家級示範四星級高中白蒲中學和白蒲鎮中學成為白蒲的育才搖籃,為國家輸送了一批又一批的精英人才。白蒲民眾文化、體育活動蓬勃開展,深入持久,打出了品牌,全國、省市民眾體育先進鎮、江蘇省民間藝術之鄉、江蘇省京劇之鄉等榮譽稱號彪炳史冊。

地理交通

該鎮交通便利,四通八達。白蒲距上海僅122公里,具有通江達海、承南啟北的區位交通優勢。位於長江三角洲上海經濟區內,區位優勢明顯,交通十分便捷,投資環境優越,機場、港口、鐵路和公路通達迅捷。沿海高速公路貫穿南北,與寧通高速、蘇嘉杭高速、滬寧高速相連,從白蒲出口可快捷到達各大中城市。新長鐵路穿境而過,與隴海鐵路、滬寧鐵路、寧啟鐵路相連,貨運、客運可從白蒲火車站到達全國各地。白蒲距南通機場僅20公里,從南通機場可直達北京、廣州。白蒲距國家一級對外開放口岸南通港、如皋港僅30公里,連線長江沿岸各大港口,出江入海通達世界各地。通揚(南通—揚州)運河從鎮中心穿過,2010年前將建成三級航道。這種江海河聯運、水陸空一體的立體交通格局,為“長三角”的產業轉移、拓展延伸提供了前沿陣地,為白蒲經濟快速融入國際國內大市場創造了最佳通道。

白蒲鎮區域地圖 白蒲鎮區域地圖

長壽鎮由來

白蒲鎮境內土壤質量高,適合各種作物種植。值得稱奇的是白蒲土壤中含有硒等微量元素,這些微量元素直接影響了人體健康。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員黃標主持了對白蒲土壤的採集和研究,發現白蒲土壤中含有效態硒、鋅、硼、鎳等微量元素,硒有抗衰老、防癌變的作用;鋅能維持細胞膜穩定性,並參與酶的代謝,提高免疫功能;硼影響人體鈣、維生素D、胺基酸或蛋白質等營養成分的代謝。土壤中的這些微量元素的含量及其組合正好適合人體,通過食物鏈吸收,提高了白蒲鎮居民的搞衰老能力。根據最新統計,白蒲8.2萬人中百歲老人多達23位,總數位居全國鄉鎮之首,百歲老人的比例為2.8人/萬人,而聯合國確定的長壽之鄉的主要指標中百歲老人比例為0.75人/萬人。此外,白蒲95歲以上的老人有116人,90歲以上的老人425人,80歲以上的老人有3221人。在世人為之讚嘆稱奇的“太平盛世萬歲宴”上,103歲的白蒲人瑞劉鏡寰揮毫頌黨,欣然寫下“共產黨好”四個大字,如今這幅撒金條幅已作為珍貴禮物獻給了黨的“十六大”,給古鎮白蒲又添一段佳話。

城鎮建設

縮小差距,協調發展,整體聯動,城鄉協作,成為白蒲人的現實選擇。按照“農村城鎮化、城鎮現代化、城鄉一體化”的總體要求,統籌城鄉發展,詳細修訂了面積17平方公里能容納5萬人鎮區和現代物流園、高新技術產業園、機械工業園和長壽食品園的“一區四園”規劃。千方百計籌措資金,加大投入力度,投入3700萬元,率先在如皋市實施舊城改造工程,開工在建23800平方米,已在拆遷的20000多平方米(文昌路),碧霞苑2期工程的30000多平方米正在掛牌出讓,相繼完成新蒲大橋建設工程和蒲東路、方池路等路段施工任務,共建成道路19條,總長85.5公里。投資環境日益完善,城鎮載體功能不斷增強,全力打造了白蒲的新形象。

經濟發展是基礎,社會發展是關鍵,改善民生則是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白蒲鎮把環境整治和新農村建設結合起來,通過財政支持、對上爭取、村企共建、幫建單位資助等多渠道籌集資金,加大對農村基礎設施投入,實施道路硬化、河塘整治、橋涵改造、公廁改造、村莊綠化五大工程,大力推進農民集中居住區建設,不斷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公路修到家門口,站棚設在家門口,班車通到家門口。”農民的致富路越走越寬。

郵政、通訊設施的蓬勃發展,有線電視的普及,使得世界各地的信息在這裡交匯,又把這裡的信息向四面八方輻射。系統配套設施的建成,綠化、美化、亮化建設高標準推進,全鎮面貌煥然一新。昔日的田野、村舍,已被鱗次櫛比的廠房、寬闊平坦的馬路、漂亮氣派的住宅、草木蔥鬱的綠地所取代。一個風景優美、分區合理、配套完善、信息靈通、企業興旺、科技發達的具有產業特色的新白蒲走在世人面前。

經濟發展

白蒲工業經濟發展迅速,門類齊全,形成了以機械、食品、針織、紡織、服裝、化工為主體的行業結構,液壓件、鐵鏈、羊毛衫、扎繡品、絎縫被、鎳網等成為市場馳名產品。工業園區建設掀起了熱潮,私營個體經濟呈現蓬勃發展的勢頭。白蒲建築業優勢明顯,實力較強,7000多人的施工勁旅馳騁全國各地,施工質量上乘,屢獲名優工程。

風鼓長三角,潮湧白蒲鎮。牽住工業“牛鼻子”,板塊經濟日趨活躍,規模工業產值占工業比重已達45%,其中液壓機械、針織羊毛衫、服裝縫紉等已形成主導產業。白蒲鎮又規劃了服裝針織、機械製造、長壽食品工業小區,園區湧進一大批主業突出、自主創新力強、產品市場好的企業,南通華東液壓鑄業有限公司、南通茂鑫工藝品有限公司、南通宇鑫服飾公司、南通明仲有限公司等企業領跑全鎮工業經濟。民營經濟發力奔跑,規模和效益大幅上揚,成為吸納就業、科技創新和出口創匯的主力軍。在此基礎上,白蒲鎮進一步提升園區建設,開展產業鏈招商,使產業集聚,產業鏈拉粗,實現產業化提檔升級,三大板塊經濟呈現出技術含量高、產業層次高、產品附加值高、成長性好、發展後勁足的可喜局面。

白蒲鎮 白蒲鎮

2001年白蒲鎮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保持了穩定發展的勢頭。以優質稻米、生豬、家禽為龍頭的種養業穩中有升,形成主導產業。全年出產優質稻1.5萬噸,飼養生豬6萬頭,上市生豬4萬頭,出產苗豬12萬頭,家禽飼養量350萬羽。白蒲鎮共有桃園、葡萄園、水產養殖場、畜禽養殖場等數十家規模養殖、種植大戶。企業產權制度改革不斷深化,盤活集體資產400多萬元,激發了企業活力,步入了良性發展軌道。完成工業現價產值5.18億元,工業增加值7480萬元,銷售收入4.41億元,外貿出口供貨額5375萬元。

榮譽

是全國著名的黃酒之鄉、液壓機和針織羊毛衫生產基地,為全市綜合經濟實力紅旗鎮。

2015年4月 ,由國家發改委等部門聯合開展的建制鎮示範試點工作近日正式啟動,全國共有90個建制鎮被列為試點地區,如皋市白蒲鎮位列其中。

工業園區

工業園區建設初見成效,已有數家企業進園"安營紮寨"。建築經濟保持優勢,全年出征7000多人,施工隊伍遍及北京、上海、武漢、海拉爾、吉林等地,勇敢建築安裝工程有限公司躋入了如皋市施工企業實績前三名。民眾文化、體育工作形成特色,多次被省體育局推薦到中國民眾體育工作會議上交流經驗。白蒲鎮從以下3個方面狠抓工作落實。解放思想,調高定位抓落實。白蒲鎮上下進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認識,調高定位,不滿足序時進度的完成,立足爭、拚、搶,爭取提前超額完成全年各項任務,爭取年終考核名次在去年的基礎上前移,爭先進位,做到又快又好地發展。強化措施,招商引資抓落實。白蒲鎮強化招商引資措施,大力開展推介活動,取得很大進展。中歐服飾與香港合資總投資1000萬美元、註冊資本500萬美元的項目,可望近期註冊;美國客商投資置業和酒店項目,註冊1000萬美元,已訂協定;與上海鼎建投資公司達成協定,總投資1500萬元人民幣項目,即將開工,努力實現招商引資的新突破。明確目標,分解責任抓落實。

歷史人文

白蒲人文薈萃,歷史上素有“貴白蒲”之稱。明清兩代,白蒲學子赴京趕考,金榜屢有題名;東鄉的清左都御史沈岐,曾當過嘉慶皇帝的老師;白蒲籍名人鄭大毅曾任山東濟南府同治;清朝書畫家“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罷官後曾寓居白蒲,與鄭姓敘下了族譜;岳飛、袁牧、文天祥等歷史名人也曾在白蒲留下了足跡。

白蒲的名勝古蹟較多,但多毀於戰亂年代,僅存法寶寺。法寶寺位於白蒲鎮西郊,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法寶寺原位於南街,建於唐太和四年。在宋代修建中,掘得一白龜,獻於朝廷,趙禎皇帝賜名為“法寶寺”。寺內象形建築在國內實屬罕見。解放初,該寺改建為白蒲中學,大雄寶殿保存完好。1998年經如皋市政府批准易地遷建,保持了原有風貌,成為滬、通、皋旅遊環線景點之一。

名勝古蹟

濟忠井

在白蒲的諸多名勝古蹟中,最為稱著的莫過於“濟忠井”了。
相傳在宋朝,著名的民族英雄岳飛,曾率精忠報國的岳家軍駐守白蒲。年遇大旱,河水皆涸,連飲水都成了問題。父老鄉親懷著對岳家軍崇敬之情,紛紛動手,在燕子河北稍分岔之地,開鑿了一口供岳家軍飲水之用的水井,並將此井命名為“濟忠井”。
關於“濟忠井”,民間還有一些美好的傳說。據說當年水井掘成之初,因井小人眾,汲取不久水就枯竭了。岳飛見此情景,曾以矛擊井欄,並禱之曰:“為抗擊金兵,保我大宋江山,今吾岳家軍屯此,意欲直搗黃龍耳。天若有知,當湧泉相助!”甫言畢,淙淙井水頓時溢出。從此,任憑天旱無雨,河水見底,井水始終汲之不盡。
解放後,因市鎮建設需要,燕子河雖然早已填平了,但“濟忠井”猶存。老如虹橋附近的居民,仍然在汲取這口井的井水飲用。

掛弓巷

在白蒲鎮東北隅白衣殿的背面,有一條形似弓背彎曲的小巷,即是古鎮著名的“掛弓巷”。
掛弓巷的歷史,起源於十九世紀五十年代。當時洪秀全率領農民起義,太平軍曾一度進駐白蒲。當時人們由於正統觀念的束縛,紛紛迴避。但就在這條小巷內,有一位吳姓孝子和他的家人,仍然留在巷內家裡,不肯離去。當時有位太平軍將領清查到此巷,見他們仍然留在巷內,感到奇怪,便詢問道:“我大軍到此,人們盡皆迴避,你為何斗膽留在這裡?”這位吳姓孝子當即跪下答道:“民父日前剛辭世,只因親屍未寒,尚未殯葬,不忍離開!”聽了這話,這位軍官慨嘆道:“真孝子也!你就安心在這裡為爾父料理喪事吧!”為了防止干擾,他特地將身上佩戴的一張弓掛在巷口,並下令曰:“此巷內為孝子所居,正在理喪,凡我軍民人等,不得進巷干擾!”因此該巷得名為“掛弓巷”。人們聽說太平軍如此仗義愛民,不像當局所說的“長毛(對太平軍的貶稱)殺人不眨眼”,也就紛紛歸來,安居樂業。
據說這條巷道,原本是直的。但太平天國亡後,白蒲人民為了紀念太平軍紀律嚴明,親民倡孝,但又懾於滿清皇威,不敢聲張,更不敢留下文字,只好以表彰吳孝子為名,牢記此巷的名字。為了永久紀念,巷內居民,不惜犧牲私家利益,拆屋改造,把這條巷建成弓形。由此可見當年太平軍的這一義舉,是深得人心的。

都天殿

白蒲古鎮上,有兩座土山。北面的那座叫北泰山,南面的那座叫南泰山。其上均建有寺廟,為佛教遺址。南泰山最南面的大殿,供奉著“都天菩薩”,實際上這位菩薩就是唐朝玄宗天寶年間的愛國英雄張巡將軍。解放以前,人們還定期舉行廟會,把這位英雄的塑像,以隆重的儀式,用八抬大轎抬到街上巡遊,讓大家頂禮膜拜,以求風調雨順。“舞龍燈”、“跳馬夫”等的演出,就是這個廟會中精彩的節目之一。

映池

在古鎮白蒲的東部,有一個占地近百畝的大水池,形似行將滿月的上弦月亮。池中碧波蕩漾,遍種荷花,每到夏季,紅花綠葉,一望無際,美不勝收。這個大池塘的名稱,舊時有多種多樣說法,有人模仿杭州西湖,稱之為“東湖”;有人說它像個月亮,稱之為“月池”。那么到底叫什麼呢?現在大家一致稱它為“映池”。
“映池”這個名稱,是有其來歷的:相傳鹹豐年間,蒲鎮書法家姜公仁修和一些詩人墨客,來到池西側的半島上賞荷,談起了水池的名稱問題。有人說模仿杭州西湖而名之曰東湖,氣魄嫌大,不堪受用。也有人說叫月池吧也嫌俗氣了一點。就在這時,有人吟起了南宋著名詩人楊萬里的詩篇:“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吟到這裡,姜公又重複了“映日荷花別樣紅”的佳句。大家讚嘆不已。有人說:“有了,有了!這個池塘就叫‘映池’好了,它既可配襯詩的首句,又是當前的美景,很切題,甚好、甚好!”大家異口同聲贊同,如此一傳十,十傳百,“映池”的名稱就這樣傳下來,一直流傳至今。

文峰閣

白蒲古鎮西南方,舊時矗立著一座四方形二層的樓閣,上面遍掛匾額。登閣北望,白蒲鎮全貌,瞭然入目。每年端午佳節,人們紛紛至此,作賞午踏足之游。
這座古閣,約建於清道光年間。據說是當年古鎮的士紳,為了宏揚文風,冀希當地多出文人學士而策劃興建的。在籌建之初,他們曾具文呈請通州知州批准興建。但舊時民風認為建造文峰塔(閣)之類的建築,對科舉中的的錄取機遇,關係甚大,不是隨意可建的,所以被這位州官大人所婉拒,理由是白蒲離通州甚近,而通州早已建有文峰塔,依制不可。據說這件官司一直抗訴到朝廷,而州府上報時謊說白蒲離通州僅六里之遙,按制不可,後來有位白姓學政從泰州經如皋赴通州,途經白蒲,當地士紳也曾向他申請。白學政回京後,清帝宣宗曾詢及此事,白學政稟告說:“臣也未計白蒲到通州的里數,猶憶臣從白蒲黃昏開船,達旦抵通……”宣宗聽後,認為從水路行程所耗時間來看,兩地距離斷不止六里,於是才敕準興建。
興建文峰閣時,原擬建在通揚河畔。但大河直來直去,設計者認為河水直流,不利於積蓄孕育文化之氣,於是就把這段運河暫時截流,截直改彎,將文峰閣建在拐彎處,耗資甚巨,而且不利於航行。但當時民風習俗如此,執事者只好從俗辦理。一直到解放後興修水利,才裁彎取直,恢復舊觀。

地方特產

白蒲茶乾本名白蒲“三香齋”茶乾,至今已有350多年的生產歷史,是久負盛名的傳統風味土特產。白蒲“三香齋”茶乾始創於清朝順治年間,該產品之所以能歷經三百多年的滄桑和坎坷,經久不衰,而且馳名大江南北,甚至在乾隆皇帝南巡時得到他的讚譽和褒揚,這在近代史上也是實為難得的奇聞。然而令人難以想像的是這樣一種美味可口的食品競出自一個小小的家庭小作坊;採用的原料是優質大豆,東海滷水,和各種佐料及名貴香料,其秘訣可以用16個字來概括:“祖傳工藝,操作精細,用料考究,一絲不苟。”創業數百年來,“三香齋”後人就是這樣老老實實、任勞任怨、繼承祖業,使“三香齋”茶幹流傳至今,其間佳話甚多,有的還帶有傳奇性的迷人色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