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眼塘

白眼塘原是澳門北灣(內港)的一個避風塘,位於澳門半島西部、風順堂區北端,大概即今亞美打利庇盧大馬路、清平直街、火船頭街之間。因為這個塘在來潮時會激起白沫,故有“白眼塘”之稱。這個塘起初是無人管制的,是故舟艇密集,但在清朝嘉慶年間這些舟艇發生大火。清同治年間澳葡政府在北灣填海造地,把白眼塘填塞並規劃為街區。

清同治年間澳葡政府在北灣填海造地,把白眼塘填塞,並產生出白眼塘街(Bairro da Baía da Caldeira)。
此後在這街區內曾建有多家妓寮,而澳葡政府更在區內設立小販檔;入夜後在小販檔旁邊的曠地更有自發性的“燈光夜市”,一時場面熱鬧。時至1918年,在區內建有一所戲院,但生意不佳很快便結業,1922年改成警察分署;不久其門前發生了“五·二九慘案”,造成死傷,並致使澳門一度陷入蕭條。事件後警署遭拆卸,及後區內的妓寮也漸漸消失,陸續興建為現時的民房住宅。

歷史沿革

由來

澳門北灣昔日有三個避風塘——白沙塘爐石塘、白眼塘。而其中的白眼塘,面積頗為廣闊,由今天的福隆下街沿蓬萊新巷到深巷橫街(關於這些街道見後文“組成街道”一節)一帶的土地,均是原來的白眼塘範圍。至於“白眼塘”之名由來,則因為該塘在潮汐來時,海浪會激起像蟹眼般的白沫,故水上人家稱之為“白眼塘”。
若以地形環境來比較北灣的三塘,白沙塘(沙欄塘)的水很淺,而且淤泥也有不少;爐石塘的水面則有不少零碎的岩石。相比之下,白眼塘則是一灣靜水,塘底較深,泥石則只布在三面塘邊,故較前兩者更適合船隻停泊,繼而令白眼塘成為北灣三塘中舟艇停泊最為密集的一個塘。

大火及開徵“泊稅”

除了“白眼塘仔”的稱號外,這些打手還有被呼為“人昌押仔”,此稱呼則源於白眼塘東南側有一家名為“人昌押”的押店。此押店屬何老貴所有,在押店後面曾有一列長房,居住的就是這些打手。他們除了維持白眼塘管治,也要看守人昌押,故就有“人昌押仔”的稱號。而白眼塘也因為該押店而又被稱為“人昌押護池”。

填塞

後來在清同治六年(1867年)澳葡政府進行內港整治,其中要把白眼塘填塞,而這一段的填海工程是由王祿、王棣父子負責。故何老貴決定入股王氏父子,合股填塞白眼塘,並在沙梨頭土地廟右側築建一個新的石圍塘(約為今麻子街位置),以安置原來停在白眼塘的船家。及至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白眼塘被填塞後,延長了蓬萊新巷和十月初五日街等街道,形成了白眼塘街區。何老貴並買下了這塊填地上的大部份土地,後來又把部份轉手,獲利甚豐。
此後這些被轉手的土地,有相當部份被發展為附有煙館的妓寮。這樣的設定讓嫖客在吸完鴉片後便可直接嫖妓,是故妓寮生意甚好。這些妓寮不獨吸引華人光顧,尋芳者亦有葡國士兵。正如清朝末年的《鏡海叢報》曾有一篇報導,記載:
“ 西兵不法——白眼塘妓寮,煙花之下藪也。某日有某甲在該處妓寮尋芳取樂,方橫短榻,呼吸菸雲,突遇西兵履聲橐橐而來,闖進其房,拔刀喧逐。蓋其時客座已滿,無可盤桓,西兵故以怒目金剛,為秦庭之逐客。始已登明該兵號數,嗣緣畏究求寬,以護名娘,各宜深警。

組成街道

白眼塘橫街(福隆下街)

白眼塘橫街(又名:福隆下街;葡文名稱:Rua da Caldeira)位於白眼塘區東北邊,命名於1869年7月26日。它的東南端由清平巷與清平街交界處連線福隆新街起,橫跨蓬萊新巷和十月初五日街,西北端至海邊新街止,總長約147米,闊約5米。其中只有蓬萊新巷至海邊新街之間長約90米的一段屬於白眼塘區範圍。

暗圍

暗圍(葡文名稱:Pátio da Dissimulação)為一條掘頭路,長約55米、闊約2米,入口開在蓬萊新巷與十月初五日街之間的一段白眼塘橫街。這條街道最早見於澳門市政廳在1925年出版的《澳門街名壹覽表》中。

蓬萊新巷

蓬萊新巷蓬萊新巷(葡文名稱:Travessa da Caldeira)與白眼塘橫街同日命名,全長約130米、闊約5米,地處白眼塘區的東南邊。它的西南端由道德巷起,向東北伸展與十月初五日巷、新市巷和白眼塘橫街相交,至亞美打利庇盧大馬路止。其中只有道德巷至福隆下街之間長約95米的一段屬於白眼塘區範圍。
蓬萊新巷以前曾有一個市井別名,是為“萬豐當街”,源於蓬萊新巷以前有一家名為“萬豐當”的當鋪,而該當鋪今已不存。

道德巷(深巷橫街)

道德巷(又名:深巷橫街;葡文名稱:Travessa das Virtudes)地處白眼塘區西南邊,亦於1869年7月26日命名[參 19],與白眼塘橫街平行,西北端在火船頭街,東南端連線夜里,全長約106米,平均闊約5米。其中只有火船頭街至蓬萊新街之間長約55米的一段屬於白眼塘區範圍。

十月初五日巷

命名於1933年6月17日的十月初五日巷(葡文名稱:Travessa de Cinco de Outubro),與道德巷平行,東南端由蓬萊新巷起,向西北伸展與十月初五日街相交至火船頭街止。長約39米,闊約5米。

十月初五日街(泗𠵼街)

十月初五日街主條目:十月初五日街
十月初五日街(又名:泗𠵼街;葡文名稱:Rua de Cinco de Outubro)全長約625米,闊約8米,北端在沙梨頭海邊街與巴素打爾古街等交界,沿途與沙欄仔街、草堆街、新馬路、福隆下街等相交,南至十月初五日巷近火船頭街。1910年10月5日葡萄牙發生革命起義後,翌年8月5日這條街被命為今名。該街由福隆下街至十月初五日巷之間長約125米的一段屬於白眼塘區範圍。

火船頭街

火船頭街(葡文名稱:Rua das Lorchas)在白眼塘區的西邊,全長約300米、平均闊約22米,北端在亞美打利庇盧大馬路連線巴素打爾古街,與海邊新街、十月初五日巷、道德巷、夜呣街相交,南至柯邦迪前地。這條街道最早見於澳門市政廳在1905年出版的《澳門市街道名冊》中。而其中由海運商業中心最西端至海邊新街之間長約90米、靠東邊的一段屬於白眼塘區範圍。道德巷與海邊新街之間的一段火船頭街原屬海邊新街的一部份。

區內地點

岐關大廈

岐關大廈被道德巷、火船頭街與十月初五日巷圍繞,原是岐關車路有限公司樓高五層的辦事處,後來頂層曾作為澳門工會聯合總會的會址,1990年代中拆建成現時樓高七層的模樣。考岐關車路有限公司,籌辦於1927年,現為廣東省交通集團有限公司直屬全資國有駐澳企業,經營澳門與廣東中山石岐之間的運輸業務。
另見:岐關車路有限公司

濠江酒店

位於道德巷1號的濠江酒店,前身是於1930年代所建的“澳門酒店”,後來改為現名。現酒店為兩星級,樓高六層,提供40間客房。

人昌押遺址

該押位於道德巷3號,原為一棟樓高七層的碉堡形當鋪,建於清同治四年(1865年),是何老貴的物業。1992年被澳葡當局列入澳門文物名錄內。後來於2000年8月31日凌晨發生大火,其後證實無法重修而被拆卸。

其他

康泰酒店:位於十月初五日街與白眼塘橫街交界處南側,為一家兩星級酒店,提供客房20間.
文華酒店:位於白眼塘橫街與蓬萊新巷交界處南側,為一家兩星級酒店,提供客房40間。
金碧文娛中心:位於新馬路、蓬萊新巷、白眼塘橫街之間,前身是金碧娛樂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