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田村

白田村

白田村是江西省新余市仙女湖區鈐陽管理處的轄村,是全市33個村級黨的建設和新農村建設綜合示範點之一。自2008年被列入示範點以來,處村兩級按照上級要求,制定三年建設規劃,全面推進示範點各項工作,力爭把白田村打造成黨建工作先進村、一村一品產業發展示範村、新農村建設樣板村、村落社區建設先行村。在示範點建設中,處村兩級把黨建工作列為各項工作首位,以黨建帶動經濟和新農村建設。

基本信息

白田村白田村

白田村簡介

白田村是江西省新余市仙女湖區鈐陽管理處的轄村,是全市33個村級黨的建設和新農村建設綜合示範點之一。自2008年被列入示範點以來,處村兩級按照上級要求,制定三年建設規劃,全面推進示範點各項工作,力爭把白田村打造成黨建工作先進村、一村一品產業發展示範村、新農村建設樣板村、村落社區建設先行村。在示範點建設中,處村兩級把黨建工作列為各項工作首位,以黨建帶動經濟和新農村建設。

經濟發展黨政建設

領導組織
白田村“兩委”班子成員共5人,組織健全,工作協調,民眾基礎牢靠。在1999年第四屆到2006年第六屆“兩委”班子換屆中,該村村幹部都有90%以上的得票率,創造了連續三屆連選連任。村黨支部連續多年被評為市、區、處先進黨支部,村支部書記鄧家祥評為全市“十佳村幹部”。2008年以來,處村兩級按照創建“五個好”村黨支部的要求,進一步配強村級班子,做好做實黨員發展工作,一以貫之抓好“三項創建”、“三培兩帶”和“無職黨員設崗定責工作,縱深開展黨員“先鋒儲績”活動。採取一人多崗的形式,共設定了18個無職黨員崗位,安排10名黨員上崗,支部定期進行考核,對成績優異的進行表彰獎勵。嚴格按照每季登記一次黨員表現,半年評定一次儲績分值,年終進行總結表彰,從而形成全村黨員績效管理的長效機制。黨建工作制度、財務公開和民主管理等各項制度統一規範上牆,接受民眾監督。村級組織活動中心和黨建工作展覽室正在建設中。
一個黨員一面旗
黨支部的戰鬥堡壘作用與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發揮相得益彰。白田村婦女主任陳軍蓮的丈夫患病花費醫藥費十幾萬元,她克服繁重的家庭重擔和經濟困難,在做好村委會的計生、會計、衛生和接待工作的同時,還負責所在村小組輞江村小組的新農村建設工作。她主動要求把滿地的建築材料和嘈雜的施工場地設在自家門前,並帶頭示範種植了3個大棚的三味辣椒。在她的帶動下,該村小組已有3名黨員和27戶農戶種植了大棚蔬菜。白田村黨員鄧利生創辦的利生建材有限公司,所招的50多名工人原來都是本村的貧困戶,現在企業年收入達到2萬元。他還帶薪培訓了9名黨員為部門負責人和技術骨幹,其中6名黨員現被外地高薪聘請。

經濟發展

圍繞經濟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經濟。白田村大力推進一村一品經濟,著力建設有機蔬菜大棚基地。新年伊始,村“兩委”班子和民眾團結作戰,搶晴天戰雨天,僅用半個月時間,就在輞江、樟樹下兩個新農村建設點建起了64畝有機蔬菜大棚基地。在成功試種的基礎上,以市星輝農業公司為技術依託和銷售渠道,今年計畫再在白田片、丹江片建2個大棚蔬菜基地,組織新型農民合作經濟組織,力爭三年內使全村50%的耕地都種上大棚蔬菜,全村60%的農戶都參與蔬菜種植,把有機蔬菜大棚打造成本村的支柱產業,引領農民致富。白田村有12個自然村,在新農村建設中均本著“尊重農民意願,維護農民利益,增進農民福祉”的原則進行。2007年完成了3個自然村的新村建設,其中2個被評為全區的示範村。2008年完成2個自然村建設任務,舉全村之力把輞江打造成全市新農村建設樣板村。2008年10月,自然村的“六改四普及”開始緊鑼密鼓的進行。
貴州省赤水市長期鎮白田村
長期鎮白田村位於赤水市長期鎮政府北部,距政府4公里,是由原來的高潮,白田兩村合併而成,全村耕地面積2219畝,田2117畝,土102畝。轄8個村民組,現有農戶793戶,2935人,現有中共正式黨員62名,預備黨員4名,入黨積極分子培養3名。並村以來,村“兩委”班子在加強自身建設的同時,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建設“五個好”村為目標,結合村情,認真制定發展規劃,用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武裝黨咒民眾,把黨在農村的路線、方針、政策變為黨員民眾的自覺行動,積極興辦公益事業,使村裡的面貌發生了較大的變化。越來越接近小康水平,作為帶領村民致富的白田村黨支部,在脫貧攻堅戰中,主要做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充分發揮黨支部的戰鬥堡壘和黨員幹部的模範帶頭作用
白田村的共產黨員以窮則思變,富而思進的大無畏精神,對接政策,搶抓機遇。在支委會和黨員大會上,黨支部制定出奮鬥目標,全村動員,黨員帶頭髮揮“雙帶”作用,帶頭致富的黨員達31名,帶領民眾脫貧致富500多戶。在基本解決溫飽的基礎上,黨支部帶領全村民眾,至2005年春於退耕造竹達2500畝,不僅增加了農民收入,而且涵養了水源,最佳化了環境。白田村是田多土少的種糧大村,充分利用複種,培育水稻再生稻,田坎種玉米、種紅苕,田壁複種黃豆、玉米、冬黃豆。2005年集中連片示範種植稻田免耕脫毒洋芋100畝,大大提高了糧食產量,有了糧食,畜牧業也得到了發展,全村戶均養豬6頭,養雞鴨20羽以上,戶均年出售肥豬2頭以上,累計稻田、坑凼養魚年出售5000公斤左右。養殖業收入年均52.5萬元以上。依靠科學,加快畜牧業的快速發展。為了使大家學有榜樣,趕有目標,黨員帶頭參與,還創建竹鄉烏骨雞養殖示範區,相對連片50戶,戶存欄200羽,年出欄400羽,30頭商品肉牛養殖基本一個,支部加協會養兔小區30戶,戶養1—3組種兔,預計取得可觀經濟效益。
二、加強支部建設,造就一支作風過硬的黨員隊伍
經濟發展,農民增收,得益於白田村過硬的黨員隊伍,幾年來,在發展黨員中,白田村黨支部堅持發展黨員標準,把一批觀念轉變快、有文化、有幹勁的年輕同志發展入黨,成熟一個,發展一個,按質按量完成上級黨委指導性任務,不斷增強了黨支部的戰鬥力,現有大專文化1人,中專4人,高中6人,現任支部書記就是中專文化水平。正是有了村黨支部這個主心骨,有了過硬的黨員隊伍發揮模範作用,數年來無違反政策、法律、法規的黨員,無違反計畫生育政策的黨員(含家屬)。正是發揮了黨支部的堡壘作用,日夜奔走在修建通村公路工程上的是共產黨員,積極帶頭學科學、用科學的是共產黨員,民眾有困難的時候,出現幫助的是共產黨員,哪裡最苦最累的,哪裡就有共產黨員的身影。白田村共產黨員用十年如一日的行動向黨交了一份滿意的答卷。2003年獲赤水市安全文明村,榮獲鎮綜合考評一等獎,農業稅徵收一等獎,非典防治工作先進單位;2004—2005年鎮先進基層黨組織;2003—2005年榮獲赤水市“十面紅旗黨支部”稱號;2004年度綜合考評二等獎、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集體、計畫生育工作三等獎、農業稅徵收二等獎。“事事從實際出發,處處為村民著想”,是白田村共產黨員開拓進取、執政為民的真實寫照,每逢農曆三、六、九趕石筍場天,村支部、主任、文書、計生專乾四職幹部都在村辦公室上班,一是方便民眾,為民眾排憂解難;二是每月29日村幹部聚在一起,通報並研究問題,總結經驗,部署任務。同時,黨支部注重加強學習,堅持“三會一課”制度,支會經常開,黨員會按期開,及時學習和落實上級指示精神,不斷增強黨支部的凝聚力和戰鬥力,幹部和民眾緊密團結在一起,促使全村工作有序展開。
三、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改善村民的生產和生活條件
一個村的基礎設施主要包括水、電、路等公共產品,村黨支部從村民最關心的,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入手,動員村民積極參與建設,使全村基礎設施建設有較大舉措。水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要條件。村黨支部積極向政府有關部門申請,在鎮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村民出資,國家扶助,全村正修建小水窖112口,使90%的農戶喝上了清潔衛生水,保障了村民的身體健康。電,不僅是村的照明問題,也是先進文化與生產方式的傳播,引入了中介,由於全村的輸電設備老化,危及民眾生命財產安全,更導致電價居高不下,老百姓負擔過重。黨支部作為大事來抓,爭得供電部門投入,民眾集資,村集體資金補助,全村8個組基本農改,使民眾用上了安全電,帶動了全村相關產業的發展,也極大地改變了村民的生存條件。公路既是聯繫村外橋樑,也是經濟發展的紐帶,“要致富,必有路”。為了改變肩挑背扛的狀況,“為官一任,造福一方”,村黨支部把修建通村公路作為任期目標的大事來思考,多次召開黨員、村民代表會議,取得民眾的同心協力,於2005年3月28日破土動工,苦戰9個月,修通了全長8公里的V字型通村公路,復蓋全村每個組。過去那種肩挑背扛的局面一去不復返了。
四、加強精神文明建設,構建和諧社會新農村
水通了、電通了、路通了,村黨支部並不知足,累累抓住以富在農家、學在農家、樂在農家、美在農家的“四在農家”為載體,以點帶面,推進文明小康村建設,促進農村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共同進步,抓好文明小康村示範工程,在馬合公路沿線選點示範。2004年在金龍山、龍井灣建成示範點一個,12戶村民參與,2005年在石灘上創建示範點一個,32戶村民參與,以民眾自願,黨政共建,村組自治格局,硬化了連戶路,改水、改灶、改廁、改善人居環境,在“四在農家”示範創辦點的帶動下,使村容村貌和村民的精神面貌發生了很大變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