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屋

是用蘆葦、稻草等苫蓋屋頂的簡陋房子。

基本信息

詞語解釋

詞 目 白屋
發 音 bái wū
釋 義 茅屋。古代指平民的住屋。因無色彩裝飾,故名(例:三公有司,或由窮巷,起白屋,裂地而封);也指平民(例:躬吐握之禮,致白屋之意)。
出 處《漢書•蕭望之傳》:“周公相成王,躬吐握之禮,致白屋之意。”

具體示例

示 例
漢書》卷六十四上 《嚴朱吾丘主父徐嚴終王賈傳》第三十四上:“今陛下昭明德,建太平,舉俊材,興學官,三公有司或由窮巷,起白屋,裂地而封…”(顏師古曰:“白屋,以白茅覆屋也.壽王言此者,並以譏公孫弘。”)
《漢書》卷七十八《蕭望之傳》:“今士見者皆先露索挾持,恐非周公相成王躬吐握之禮,致白屋之意。”(顏師古注:“白屋,謂白蓋之屋以覆之,賤人所居。”)
相關 白屋之士 白屋寒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