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球犯規

發球犯規

發球犯規是指:發球次序錯誤;發球隊員在擊球時或擊球起跳時,踏及場區(包括端線)或發球區以外地面;發球隊員在第一裁判鳴哨8s內未將球擊出;球未被拋起或未使持球手清楚撤離就擊球;雙手擊球或單手將球拋出、推出;球拋起準備發球,卻未擊球。

桌球發球犯規

發球犯規發球犯規

發球員應先把球靜止地放在張開並伸平的非執拍手上,然後把球不帶鏇轉地垂直拋起不少於16厘米,而且要待球從最高點降下時,方可擊球。在擊球前,球和球拍均應在 面水平之上及發球員方球 端線之後。若發球

違例,可被判失分而毋須警告。在雙打比賽中,球應先觸及發球員的右半區,越過球網,再觸及接發球員的右半區。

如果違反上述發球規則,而稱發球犯規.

發球失誤,我想是發球出界或撞網,則稱失誤.

發球犯規-關於桌球發球技術的八個注意

⒈ 注意發球動作要符合規則:

發球動作只有兩部分組成,⑴一隻手的上拋動作:上拋高度大於等於16cm,上拋動作要在球檯端線外、高於台面且需垂直上拋;⑵另一隻手的揮拍動作:若按照新規則,要高於台面,並且要使兩側居中的裁判和對方運動員的視線,能看清動作。 ⒉ 注意發球的針對性: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發球前,應儘可能地了解對方的基本情況和特點:基本情況主要有 ⑴是直拍還是橫拍;⑵是左手還是右手;⑶ 是亞洲選手還是歐美選手;⑷是生膠還是半長膠;⑸是反膠還是正膠;⑹是近台快攻打法還是削攻打法;⑦是初次見面還是熟手。對上述情況,要做到心中有數。如果有條件的話,最好通過熱身、錄像、報導等,了解對方的特長,了解對方發球、擊球、落點規律和球路。

⒊ 注意發球直接得分:

通過學習研究各種螺鏇發球,練就最拿手的發球和絕招發球,如練發擦邊球、回頭球、近網邊線球,在發球的開局,直接得分。在開局和中局,就爭取主動,把比分拉開,這在“+一分制” 中,顯深得格外重要;

⒋ 注意為發球搶攻做準備:

總體上來說,發球為搶攻做準備的宗旨:就是用各種方法提高發球的質量,增加對方接球的難度,使對方回球質量不高,從而為搶攻創造了條件。

具體說來,應注意下面幾點:

⑴利用對方的漏洞、和弱點,在落點、鏇轉、力量、曲線上不斷地變化,從而提高發球的質量,創造搶攻的機會;

⑵研究發球的規律,在發球時,就大體上可以預測對方回球的線路,從而提高搶攻成功的機率。

⑶利用組合發球的威力,調動對方。如發近網、短而轉的球,組合發底線,左、右、近身、長而急的球,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⑷利用鏇轉的組合,如發近網轉和不轉的球,及發近網側下鏇球和“左爆沖側上螺鏇球” ,把球發到對方左邊線。這樣鏇轉的組合,使對方感到難於適應,從而控制了比賽的節奏,使攻球頻頻得分。

⒌ 注意發球的力量:

談到發球的力量,特別是發球加力,人們常會聯想到加力的後果:不是球飛出界,就是球彈跳太高。但是實際上,發加力短球,球又短、又轉、又低、落點好;發加力長球,球又長、又急、又轉、落在左右邊角上,正是體現了桌球的藝術性、和技術性。它不僅在實踐中可以做得到,在理論上也是正確的。只要我們在加力時,控制好撞擊力和磨擦力的比例,適當增加球在球拍上磨擦時的螺鏇線的長度、減少磨擦厚度、適當延長球在球拍上磨擦的時間,就可以達到上述效果。

⒍ 注意發球的鏇轉:

桌球鏇轉的多樣性和由此產生的曲線的豐富性,在所有的球類運動中是獨一無二的。那么如何製造出各種各樣的鏇轉,特別是動作相似而性質不同的鏇轉呢?主要應注意如下幾條:

⑴用球拍不同部位擊球和磨擦球,發出不同鏇轉的球。如用拍面下側與拍面上側擊球和磨擦球,就可以發出相應時的轉與不轉球;

⑵用螺鏇線引拍,如果在不同階段和不同方向擊球和磨擦球,會產生不同鏇轉。下螺鏇線方向觸球會產生下螺鏇;上螺鏇線方向觸球會產生上螺鏇;

發球犯規發球犯規

⑶用手腕發力方

式不同,產生不同的鏇轉:如果是彈擊發力,則不太轉,如果是上螺鏇線形摩擦發力,則是上螺鏇式鏇轉;

⑷適當增加海綿厚度,增強球拍粘性,可以增強桌球的鏇轉。特別是在使用大球以後,這個問題顯得更加重要;

⑸增加合力作用在球拍上的時間和距離:如在發加轉螺鏇球時:套用靠近拍面右側的部位摩擦球;如在發不轉螺鏇球時:套用靠近拍面左側的部位摩擦球;

⑹ 動作適當加大,加快擺速,並切得薄:這樣在擺速方向遠離球心的條件下,擺速越快,擊球力量就越大,球拍摩擦球的力量也就加大了,因此球的鏇轉就得到加強;

⒎ 注意發球的變化:

發球變化莫測,常使對方不知所措。但是我們常會看到:在比賽中,包括一些大賽中,有些運動員,從頭到尾,只用一種或二種發球。發球單調,落點也單調,常使對方較快就適應,而處於被動挨打的境地。因此多準備幾套發球,如正手、反手、側身發球、上螺鏇、下螺鏇、長螺鏇、短螺鏇等等,充分發揮發球階段主動時機,努力做到:六結合+組合,並在發球時就準備好幾套發球搶攻的路線,常會使我們處於不敗之地!

⒏ 注意發球的創新:

不斷提高發球質量,不斷創造新的發球,是桌球運動發展的需要,也是桌球運動富有生命活力的體現。在一種高質量新的發球面前,由於對方對它陌生,頭腦中尚未建立條件反射。因此在擊球時,感到不協調、不順手,甚至束手無策,這樣就導致發球直接得分,或間接得分,這就充分顯示了新發球的巨大威力。最近,筆者研究發一種“左爆沖側上螺鏇球” ,把球加力、加速、加螺鏇,從本方左中端線,發到對方左邊線,在對付橫拍,特別是對付直拍和直拍長膠及削球手,收到很好的效果。

羽毛球怎么樣發球算犯規

1、過腰:發球時球的任何部位在擊球瞬間高過其腰部就是過腰犯規

羽毛球

發球犯規發球犯規

2、過手:發球時球拍頂端為向下,擊球瞬間整個拍框未明顯低於其握拍的整個手部就是過手犯規

3、腳部移動:發球時間裡發球人(也包括接發球人)的任何一腳離開地面或者移動都是腳部移動犯規

4、踩線:發球時候發球人(也包括接發球人)的任何一腳踩到或者觸及發球區域的任何界限都是犯規

5、假動作發球:一般情況下發球時手上有明顯的停的動作(即揮拍不是連續性的)就是假動作犯規

6、發球時沒有率先擊中球托

7、發球時故意延誤時間

(注意)發球時拍框碰到球算不算犯規嗎?

羽毛球發球規定發球時必須打到球拖上,如果打到球毛或者毛桿等部位就屬於犯規了,但是並沒有規定必須得是拍面打到球拖上才行。所以說發球時只要(拍子的任何部位)打到球拖上,並且球落到發球區域內,就屬於好球。

發球犯規-基本說明

發球擊球時的犯規:

排球主裁判手勢

(1)發球次序錯誤;

(2)發球隊員在擊球時或擊球起跳時,踏及場區(包括端線)或發球區以外地面;

(3)發球隊員在第一裁判員鳴哨允許發球後8秒鐘內未將球擊出;

(4)球未被拋起或持球手未清楚撤離就擊球;

(5)雙手擊球或單手將球拋出、推出;

(6)將球拋起準備發球卻未擊球。

發球擊球後的犯規:

發球犯規發球犯規

(1)球觸及發球隊其他隊員或球的整體沒有從過網區內通過球網的垂直平面;

(2)界外球;

(3)球越過發球掩護的個人或集體(在發球時,某一隊員或兩名以上隊員密集站位或揮臂跳躍、移動遮擋接發球隊員,且發出去的球從他或他們上空飛過,則構成個人或集體發球掩護犯規)。

位置錯誤:

排球規則規定,當發球隊員擊球時,如果場上隊員不在其正確位置上,則構成位置錯誤犯規。下列情況之一者均為位置錯誤犯規:

(1)發球隊員擊球時,場上其他隊員未完全站在本場區內;

(2)發球隊員擊球時,場上隊員未按“每一名前排隊員至少有一隻腳的一部分比同列後排隊員的雙腳距中線更近”的規定站位;

(3)發球隊員擊球時,場上隊員未按“每一名左邊(右邊)隊員至少有一隻腳的一部分比同排中間隊員的雙腳距左(右)邊線更近”的規定站位。

發球犯規-相關信息

後排右隊員在發球區用一隻手或手臂將球擊出而進入比賽的行為,稱為 發球。

發球犯規發球犯規

第一局和第五局由抽籤選定發球權的隊首先發球。

其它各局由前一局未首先發球的隊發球。

發球次序

隊員發球的次序按位置表上的順序進行。

一局中首先發球之後,隊員按下列規定進行發球。

a) 當發球隊勝一球時,原發球隊員繼續發球。

b) 當接發球隊勝一球時,獲得發球權並輪轉,由前排右隊員轉至後排右進行發球。

發球的允許

第一裁判員檢查發球隊員已握球在手並且雙方隊員已做好比賽準備時,則鳴哨允許發球。

發球的執行

球被拋起或持球手撤離後,必須在球落在前,用一隻手或手臂的任何部位將球擊出。

發球隊員在擊球時或擊球起跳時,不得踏及場區(包括端線)或發球區以外地面。擊球後,可以踏及或落在場區內或發球區以外。

發球隊員必須在第一裁判員鳴哨後8秒鐘內將球擊出。

裁判員鳴哨前的發球無效,重新發球。

發球掩護

發球隊的隊員個人或集體不得利用掩護阻擋對方觀察發球隊員和球的飛行路線。

在發球時,發球隊某一隊員或集體揮臂、跳躍或左右移動,或集體密集站立遮擋發球隊員等,並且發出的球從他的上空飛過,則構成個人掩護。

足球發球犯規

越位:進攻傳球時,傳球者觸球的同時,接球的進攻隊員與球場端線之間,防守隊員少於一名。

抬腳過高,在近距離爭搶高球時,腳抬到對方肩部以上的高度,屬危險動作。

衝撞守門員:在球門區(俗稱小禁區)與守門員發生身體接觸。

蹬踏:近距離爭搶時,腳有自腳背往腳底方向的蹬、踏的動作 。

發球犯規-籃球

籃球

第36條 違例 一、違例是違反規則。

二、罰則是發生違例的隊失去球(例外:第四十四條和第六十條)。

三、將球判給對方隊在最靠近發生違例的地點擲界外球,直接位於籃板後面的地方除外(例外:第三十一條註解第一款,第四十四條和第六十條)。

第37條 隊員出界和球出界

一、當隊員身體的任何部分與界線上、界線上方或界線外的地面,或除隊員以外的任何物體接觸時,即是隊員出界。

二、當球觸及:

1、界外的隊員或任何其他人員;

中國奧運籃球第一哨

2、界線上、界線上方或界線外的地面或人物體;

3、籃板的支柱或背面; 即為球出界。

三、球出界或甚至球觸及了除隊員以外的其它物體出界,最後去觸球或被球觸到的隊員是使球出界的隊員。

違反本條規則是違例。 第38條 運球規則

一、當已獲得控制球的隊員將球擲、拍或滾在地面上,並在球觸及另一隊員之前再接觸球為運球開始。

二、隊員用雙手同時觸球,或使球在一手或兩手中停留的瞬間運球即完畢。

三、隊員的手不和球接觸時,運球隊員的步數不受限制。

四、下列情況不是運球:

1、連續投籃;

2、在運球開始或結束時,隊員偶然地失掉球,然後恢復控制球(漏接);

3、與附近的其他隊員搶球中用挑拍以圖控制球;

4、拍擊另一隊員控制的球;

5、攔截傳球並獲得該球;

6、只要不出現帶球走違例,球在觸及地面前在手中拋接和停留(見第三十九條)。

五、隊員第一次運球結束後不得再次運球,除非因為下列情況,他失去了對球的控制以後:

1、投籃;

2、球被對方隊員拍擊;或

3、傳球或漏接,然後球觸及了另一隊員或被另一隊員接觸。

六、隊員不得擲球打籃板,並在球觸及另一隊員之前去觸及球,除非裁判員認為是投籃則除外。

違反本條規則是違例。

註解

隊員沒有控制活球就沒有這條規則的違例。

第39條 帶球走規則

一、定義

1、當持活球的隊員用同一腳向任何方向踏出一次或數次,另一腳(稱為中樞腳)不離開與地面的接觸點時出現了鏇轉。

發球犯規發球犯規

2、帶球走或持球行進(在場地內)是持球隊員一腳或雙腳 向任何一方向移動超出了本條規則所述的限制。

二、確定中樞腳

1、隊員雙腳著地接到球,可以用任一腳作中樞腳。一腳抬起的一剎那,另一腳就成為中樞腳。

2、隊員在移動或運球中接到球,他可以按下列情況停步並確定中樞腳:

(1)如果一腳正接觸地面:

a、雙腳同時著地,則任一腳都可以是中樞腳。一腳抬起的一剎那,另一腳就成為中樞腳。

b、兩腳分先後著地,則先觸地的腳是中樞腳。

c、一腳著地,隊員可以跳起那隻腳並雙腳同時著地,則哪只腳都不是中樞腳。

三、持球移動 1、確定了中樞腳後:

(1)在傳球或投籃中,中樞腳可以抬起,但在球離手前不可以落回地面。

(2)運球開始時,在球離手前中樞腳不可以抬起。

2、停步後,當哪只腳都不是中樞腳時

(1)在傳球或投籃中,一腳或雙腳都可以抬起,但在球離手前不可以落回地面。

(2)運球開始時,在球離手前哪只腳都不可以抬起。

違反本條規則是違例。

註解

隊員沒有控制活球就沒有這條規則的違例。

第40條 “3秒鐘”規則

一、某隊控制球時,該隊隊員在對方的限制區內停留不得超過持續的3秒鐘。

二、限制區的各線都屬於限制區的一部分,隊員觸及任何一線都算位於限制區內。

三、3秒鐘的限制在所有擲界外球情況下均有效。它的計算要從擲界外球隊員在界外可處理球(球進入比賽狀態)的一剎那開始。

四、3秒鐘的限制不適用於:

1、當投籃的球正在空中。

2、搶籃板球時。

3、死球進。

發球犯規發球犯規

五、隊員在限制區內停留接近3秒鐘時,可默許他運球投籃。

違反本條規則是違例。

註解

球隊沒有控制球就沒有這條規則的違例。

第41條 被嚴密防守的隊員

被嚴密防守(在正常的一步之內)的持球隊員要在5秒鐘內傳、投、滾或運球。

違反本條規則是違例。

第42條 10秒鐘規則

邊緣圍成的場區構成了某隊的前場。

球場的另一部分,包括中線和本方球籃,包括籃板的界內部分是該隊的後場。

二、當一名隊員在後場控制活球時,該隊必須在10秒鐘內使球進入前場。

三、當球觸及前場或觸及有部分身體接觸前場的隊員時,球即進入前場。

違反本條規則是違例。 第43條 球回後場

一、位於前場的控制球隊的隊員不得使球回後場。

二、當控制球隊的隊員出現了下列情況,就認為球已進入後場:

1、在球進入後場前最後觸球;並

2、在下列情況後,他的同隊隊員首先觸及球;

(1)球已觸及後場;或

(2)如果該隊員觸及後場。

三、該限制適用於在某隊前場的所有情況,包括擲界外球。

四、該限制不適用於依照規則第四十九條、第五十條或第五十三條中的罰則:執行在邊線中點處擲界外球的情況。

違反本條規則是違例。

註解

被防守隊員斷回後場的球可以被雙方任一球隊重新獲得。

第44條 攻、防中的干擾球

在比賽時間內:

一、在投籃的時候,當球在飛行中下落,並完全在籃圈水平面之上時,進攻或防守隊員不可以觸及球。

此限制僅適用到出現下列情況為止:

1、球觸及籃圈;

2、球明顯不會觸及籃圈。

二、當球在球籃中時,防守隊員不得觸及球或球籃。

三、當投籃的球接觸籃圈時,進攻或防守隊員都不得觸及球籃或籃板。

罰則

一、當裁判員宣判違例時球成死球。

1、如是攻方違例:

不得分,並將球判給對方隊員在罰球線的延長部分擲界外球。

2、如是守方違例:

判給投籃隊員得2分,如在3分投籃區投籃則判得3分。

如同投籃成功一樣,在端線後擲界外球重新開始比賽。

3、對於在罰球時出現攻、防中的干擾球情況,見第六十條。

二、當投籃出現在比賽時間(一節或半時)臨近結束時,在時間終了前球已離開了投籃隊員的手並在空中:

1、如果球直接進進球籃,要計得分。

2、如果球碰籃圈彈起,然後進進球籃,要計得分。

3、如果球觸及籃圈後,任一隊的隊員觸及球、球籃或籃板是違例。

(1)如果防守隊員構成違例,算中籃得分,要判給2分或3分。

(2)如果進攻隊員構成違例,則球成死球;如果球進籃不判得分。

4、這些規定適用於投籃明顯不會成功之前。

第45條 犯規

一、犯規是違反規則的行為,含有與對方隊員的身體接觸或違反體育道德的舉止。

二、對犯規隊員要進行登記,隨後按規則的有關條款進行處罰。

第46條 接觸

一、從理認上講,籃球運動是一項“沒有接觸”的競賽活動。然而10名隊員在有限的場地上高速度地移動,顯然不可能完全避免身體接觸。

二、如果確實為了去搶球(正常的籃球動作)而發生身體接觸,而此接觸沒有把被接觸的對方置於不利,這樣的接觸則可當作意外情況不必給予處罰。

三、從背後發生接觸是不政黨的籃球動作。通常後面的隊員對此接觸負責任,因為就他與球和對方隊員來說是處於不利的位置。

註解

在身體接觸的問題上作出決斷時必須遵照下列基本原則:

一、用任何可能的方法去避免接觸是每一個隊員的責任。

二、任何隊員在占位時只要不發生身體接觸,都有權在規則的限定範圍內到達沒有被對方隊員占據的正常地面位置。

三、如果發生了接觸犯規,則由造成接觸的隊員負責。

第47條 侵入犯規

一、侵入犯規則是在活球、球進入比賽狀態或死球時涉及與對方隊員接觸的隊員犯規。

二、隊員不準通過伸展臂、肩、髖、膝、腳或彎曲身體成不正常姿勢以阻擋、拉、推、撞、絆等動作來阻礙對方行進;也不準使用任何粗野動作。

定義

1、陰擋:是陰止對方隊員行進的身體接觸。

2、撞入:是持球或不持球的隊員推動或移動到對方隊員軀幹上的身體接觸。

3、從背後防守:是防守隊員從對方隊員的背後與其發生的身體接觸。即使防守隊員正在試圖去搶球,與對方隊員發生身體接觸也是不正當的。

4、用手攔陰:是防守隊員在防守狀態中用手接觸對方隊員,或是陰礙其行動或是幫助防守隊員來防守對手的動作。

5、接人:是干擾對方隊員移動自由而發生的身體接觸。能用身體的任何部位來造成這個(拉人)接觸。

6、非法用手:發生在隊員試圖用手搶球接觸了對方隊員時,如果僅僅接觸了對方隊員持球的手,則被認為是附帶的接觸。

7、推人:是用身體的任何部位強行移動或試圖移動已經或沒有控制球的對方隊員時發生的身體接觸。

8、非法掩護:是試圖非法拖延或阻止非控制球的對手到達希望到達的場上位置。

罰則

在所有情況下都要登記犯規隊員一次侵入犯規。此外:

一、如果對沒有做投籃動作的隊員犯規:

1、由非犯規隊在距發生犯規地點最近的界外擲界外球重新開始比賽。

2、如果處以犯規隊罰則,則規則第五十八條將生效。

二、如果對正在做投籃動作的隊員犯規:

1、如果投中籃,要計得分並判給一次罰球。

2、如果2分投籃沒有成功,則判給兩次罰球。

3、如果3分投籃沒有成功,則判給3次罰球。

三、如果控制球隊的隊員發生犯規:

1、由非犯規隊在距發生犯規地點最近的界外擲界外球重新開始比賽。

2、例外:見第四十八條、第四十九條、第五十條、第五十二條和第五十三條。

註解

一、垂直原則

1、在籃球場上,每一位隊員都有權擁有他所在的地面位置以及在他上面的空間(圓柱體)。

2、這個原則保護隊員所占據的地面位置和他上面的空間。

3、一旦隊員離開了他的垂直位置(圓柱體)並與已經確立了垂直位置(圓柱體)的對方隊員發生身體接觸,則離開了垂直位置(圓柱體)的隊員要對此接觸負責。

(1)對於防守隊員垂直地離開地面(不超出他的圓柱體)或在圓柱體內全面伸展他的雙手和雙臂,則不必判罰。

(2)進攻隊員無論是在地面還是騰起在空中,都不得與防守隊員發生接觸,或用他的手臂來擴展他自己的額外空間 (清除)。

二、合法防守位置 1、當達到下述狀態時,防守隊員就已建立了合法防守位置。

(1)他正面對對手,並且 (2)雙腳以正常的跨立姿勢著地。兩腳之間的距離一般與其身高成正比。

2、合法防守位置垂直伸展到他的上空9圓柱體0。他可以將雙臂舉過頭,但雙臂必須是在這假想的圓柱體內並保持垂直姿勢。

三、防守控制的球隊員

1、在防守控制球的隊員(他正持球或運球)時,時間和距離的因素不適用。

2、每當對手在持球隊員前面占據了(甚至是在一瞬間占據了)合法防守位置,持球隊員都必須預料到對方的防守,並必須準備停步或改變方向。

3、防守隊員在占據他的位置之前,必須不造成身體接觸來建立合法防守位置。

4、一旦防守隊員已建立了合法防守位置,他必須保持這個姿勢(見下述第5項),即不得伸展他的臂、肩、臀或腿去阻止從他身邊通過的運球隊員。

5、當裁判員對“阻擋或持球隊員撞入”的情況作出裁決時他要運用下列原則:

(1)防守隊員必須以面對持球隊員並且雙腳著地來建立最初的合法防守位置。

(2)防守隊員為了保持這個防守位置,他可以保持靜止或側移或後撤。

只要該側移或後撤被認為是正常的防守移動,在保持這個防守位置的移動中,一腳或雙腳可以在瞬間離開地面。

(2)防守隊員必須是先到位,並且接觸必須發生在軀幹部位。

發球犯規發球犯規

如果接觸發生在軀幹部位,則應該認為防守隊員已經先到位。

如果答上述三條,則是持球隊員造成犯規。

四、騰空的隊員

1、從場上某處跳起在空中的隊員有權落回原地點。

2、他有權落在場上另外地點,只要:

(1)在起跳時該地點尚未被對手占據;

(2)起跳點和落地點之間的直線通道尚未被對手占據。

3、如果隊員已跳起並落地,可是其動量使他碰撞在他落地附近已占據合法防守位置的對方隊員,則該跳起隊員對接觸負責。

4、當對方隊員已跳起在空中後,隊員不得移至該跳起隊員的路徑上。

5、移至一個騰空的隊員身下並發生接觸總是違反體育道德的犯規,在某些情況下可能是取消比賽資格的犯規。

五、防守不控制球的隊員

1、不控制球的隊員有權在場上自由移動並占據任何未被另外隊員已占據的位置。

2、時間和距離的因素要適用。這意味著防守隊員不能占據一個如下這樣的位置:

(1)如此靠近正在移動中的對方隊員,使該對手沒有足夠的距離停步或改變他的方向。

(2)如此快地插入正在移動的對方隊員的路徑,使該對手沒有足夠的時間或距離停步或改變他的方向。

此距離與對方隊員的速度直接成比例,不得小於1步,不得多於2步。 如果隊員在占位時不顧時間和距離的因素並與對方隊員發生身體接觸,他對接觸負有責任。

3、一旦防守隊員已占據合法防守位置,他不得伸展臂、肩臀或腿來阻止從他身旁路徑通過的對手前進。然而他可轉身或將手臂置於身前和貼近身體以避免受傷。

4、一旦防守隊員已占據合法防守位置:

(1)他可以轉移或側移或後撤,以使自己保持在對手的路徑上。

(2)他可以迎著對手前移,然而如果發生身體接觸,他對此負責。

(3)他必須注意空間的因素,也就是按上述第2項(2)所示,他和對手間的距離。

六、掩護----合法的和非法的 1、掩護髮生在隊員試圖延誤或阻止非控制球的對手到達希望到達的場上位置時。

2、正在掩護對手的隊員處於下列情況時是合法掩護:

(1)當發生接觸時靜立不動(靜立在他的圓柱體內)。

(2)發生接觸時已經兩腳著地。

3、正在掩護對手的隊員處於下列情況時是非法掩護:

(1)發生了接觸時正在移動。

(2)發生了接觸時是在靜立對手的視野之外建立掩護,沒有給出適當的距離。

(3)發生了接觸時對移動中的對方隊員沒有考慮時間和距離的因素。

4、如果掩護建立在靜立對手的視野之內(前面或側面),則該隊員可以按自己的願望,只要在不發生接觸的情況下儘量靠近對手。

5、如果掩護建立在靜立對手的視野之外,掩護隊員必須允許對手向他邁出正常的一步而不發生接觸。

6、如果對方隊員在移動,時間和距離的因素就要適用,掩護隊員必須留出足夠的空間,以便被掩護者能停步或改變方向來避開掩護。 要求的距離不得小於正常的1步,但不必超過2步。

7、對與已建立了合法掩護的隊員發生任何的接觸,由被掩護的隊員負責。

七、阻擋

1、如果試圖去做掩護的隊員在移動中與靜立的或後退的對方隊員發生接觸,則構成了阻擋犯規。

2、如果隊員不顧球,面對著對方隊員並隨著對方隊員的移動而移動,除非涉及到其它因素,該隊員應對隨後發生的任何接觸負主要責任。

所謂“除非涉及到其它因素”是指被掩護的隊員故意推人、撞人或拉人。

3、隊員在場上占據位置時伸展臂或肘是合法的,但是當對方隊員試圖從他身邊通過時,它們必須放下(在圓柱體內 )。如果隊員不能將臂或肘放下,發生接觸就是阻擋或拉人。

八、用手觸及對方隊員

1、用單手或雙手觸及對方隊員本身未必是犯規。然而,當對手位於某隊員的視野之內就沒有理由用手去辨別,並且這種動作可被視為非法的身體接觸。不管是否獲得利益,裁判員必須宣判。

2、如果任何一種方式的接觸限制了對方隊員活動的自由,這樣的接觸是犯規。

3、運球隊員不可使用前臂或手來阻止對方隊員獲得球。此類舉動能獲得規則未提及的利益和導致雙方隊員增加身體接觸。

九、居中策應

1、垂直原則也適用於居中策應。

位於居中策應的進攻隊員和防守他的隊員都必須尊重彼此的垂直權利(圓柱體)。

2、策應隊員不得用肩或臀將對方隊員擠出他所占的位置,也不得用伸展肘或臂來干擾對方隊員活動的自由。

3、防守隊員不得非法地使用臂、膝或身體的其它部位干擾策應隊員活動的自由。

第48條 雙方犯規

一、雙方犯規是指兩名對抗的隊員大約同時互相犯規的情況。

罰則

1、登記每位犯規隊員一次侵入犯規;

2、不判給罰球;

3、由雙方犯規隊員在最近的圓圈內跳球重新開始比賽;

4、如果雙方犯規的同時投球命中得分,要由得分隊的對方隊員在端線使球進入比賽狀態。

二、當一起雙方犯規和另一起犯規大約同時發生時,在登記每一犯規並按罰則處理後比賽重新開始,就好像沒有發生雙方犯規一樣。

第49條 違反體育道德的犯規

一、裁判員認為隊員蓄意地對持球或不持球的對方隊員造成侵入犯規為違反體育道德的犯規。

二、在比賽開始以及在比賽接近終了,也就是貫穿整場的比賽中都必須用相同的尺度去判斷違反體育道德的犯規。

三、裁判員必須只能判斷動作。

四、判斷一起犯規是否是違反體育道德的,裁判員必須遵循下列原則:

1、如果隊員通過合法的努力去搶球(正常的籃球動作)時構成了犯規,這不是違反體育道德的犯規。

2、如果隊員努力去搶球發生過分地接觸(嚴重犯規),該接觸被認為是違反體育道德的。

3、拉、打或推不靠近球的的隊員通常是違反體育道德的犯規。

罰則

一、要登記犯規隊員一次違反體育道德的犯規。

二、要判給非犯規隊罰球再加一次球權。

三、判給的罰球次數要按下列規定:

1、如果被犯規的隊員未做投籃動作,則判給兩次罰球。

2、如果被犯規的隊員正在做投籃動作,如投中,要判得分並再判給一次罰球。

3、如果被犯規的隊員正在做投籃動作,投籃未得分,則根據投籃的地點判給兩次或三次罰球。

四、罰球過程中,所有其他隊員要位於罰球線延長部分玫3分投籃線的後面,直到罰球過程完畢。

五、罰球後,無論最後一次罰球成功與否,均由罰球隊的任一隊員在記錄台對面邊線的中點處擲界外球。

六、擲界外球隊員兩腳要分別站在中線延長線的兩側。有權將球傳給場上任何地方的隊員。

第50條 取消比賽資格的犯規

第四十七條、第四十九條、第五十二條和第五十三條中,任何十分惡劣的不道德的犯規是取消比賽資格的犯規。

罰則

一、要登記犯規隊員一次取消比賽資格的犯規。

二、他要被取消比賽資格,令其去該隊的休息室並在比賽期間留在那裡,他也可以選擇離開體育館。

三、要判給非犯規隊罰球和隨後的球權。

四、判給的罰球次數要按下列規定:

1、如果被犯規的隊員未做投籃動作,則判給兩次罰球;

2、如果被犯規的隊員正在做投籃動作,如投中,要判得分並再判給一次罰球;

3、如果被犯規的隊員正在做投籃動作,投籃不得分,則根據投籃的地點判給兩次或三次罰球。

五罰球過程中,所有其他隊員要位於罰球線的延長部分和3分投籃線的後面,直到罰球過程完畢。

六、罰球後,無論最後一次罰球成功與否,均由罰球隊的任一隊員在記錄台對面邊線的中點處擲界外球。

七、擲界外球隊員兩腳要分別站在中線延長線的兩側,有權將球傳給場上任何地方的隊員。

第51條 行為規則:定義

一、比賽的正當行為需要雙方球隊的成員(包括教練員、替補隊員和隨隊人員)與裁判員及其助理人員的完美和真誠的合作。

二、比賽雙方均有權做出最大的努力來獲得勝利,但勝利的取得必須符合體育道德精神和良好的比賽作風。

三、任何故意或一再違反上述的合作或規則精神,要視為技術犯規並按相應的條款處罰。

註解

一、無論何時,在隊員、替補隊員、教練員和坐在球隊席的隨隊人員之中出現粗暴行為,裁判員要採取必要的行動加以制止。

二、以十分惡劣的行為攻擊對方的上述任一人員,要立即取消其比賽的資格。而且裁判員還必須將此事件報告給負責競賽的部門。

三、只要裁判員提出要求,保全警察可以進入場地。

然而,如果觀眾進入場地並顯然蓄意採取粗暴行動,保全警察必須立即干預以保護隊員和裁判員。

四、所有其它區域包括人口、出口、過道和更衣室等地、由主辦者和負責維持公共秩序的人員管轄。

五、裁判員的宣判是最後決定,不能漠視和爭辨。

第52條 隊員的技術犯規

一、隊員的技術犯規是指所有不包括與對方隊員接觸的隊員犯規。

二、隊員不得漠視裁判員的勸告或運用不正當的行為,如:

1、同裁判員、到場的技術代表、記錄員、助理記錄員、計時員,30秒鐘計時員或對方隊員講話或接觸沒有禮貌;

2、使用很可能引起冒犯或煽動觀眾的言語或舉動;

3、戲弄對方或在對方眼睛附近搖手妨礙他的視覺;

4、妨礙迅速地擲界外球以延誤比賽;

5、被判犯規後,在裁判員要求舉手時不正正噹噹地舉手;

6、沒有報告記錄員和主裁判員擅自更換比賽號碼;

7、沒有報告記錄員以及沒有得到裁判員招呼的替補隊員進入場地;

8、離開場地去獲得不正當的利益;

9、違反第六十條第四款,出現罰則第三款2(注):“干擾最後一次或僅有一次的罰球”的情況;

10、隊員抓住籃圈並把整個身體的重量懸掛在籃圈上。 根據裁判員的判斷,如果某隊員正試圖防止自己或另一名隊員受傷而抓住籃圈是可以的。

三、顯然是無意的和對比賽沒有影響的,或屬管理性質的技術性違犯不被看作是技術犯規;除非在裁判員提出警告後又重犯。

四、有意的、不道德的或給違犯者帶來不正當利益的技術性違犯,要立即判罰技術犯規。

罰則

一、要登記違犯者一次技術犯規。

二、判給對方隊員兩次罰球。

三、隊長指定罰球隊員。

註解

一、對行為十分惡劣或屢次違反此條規定的隊員要取消其比賽資格,令其退出比賽並執行取消比賽資格的犯規的相同罰則。

二、如果技術犯規在球進入比賽狀態後才被發現,則如同在發現時發生的犯規一樣要執行罰則。從發生犯規到發現犯規的時間內的一切情況均有效。

三、當隊員在一些小問題上即將構成違犯時(如未向記錄員報告的問題),裁判員可提出警告以阻止技術犯規的發生。

裁判員事先阻止和在某些情況下對那些顯然是無意的、不影響比賽的小的技術性違犯不予追究是明智的。

第53條 場外人員的技術犯規

一、教練員、助理教練員、替補隊員和隨隊人員必須留在他們的球隊席區域內,下列情況除外:

1、得到裁判員的許可後,教練員、助理教練員或一位隨隊人員可以進入場地照料受傷隊員;

2、如果根據醫生的判斷,受傷隊員處於危險中並立即需要照料時,他可以不得到裁判員的許可進入場地;

3、替補隊員可以到記錄台請求替換;

4、教練員或助理教練員可以請求暫停;

5、只有在暫停期間,教練員或助理教練員可以進入場地向他的球員講話,只要他留在他的球隊席附近;

然而在比賽中,教練員可以指揮他的隊員,只要他是在球隊席區域內;

6、教練員或助理教練員可以在停止計鍾時有禮貌地並在不干擾比賽正常的進行情況下,向記錄台詢問有關比分、時間犯規次數的問題。

二、教練員、助理教練員、替補隊員或隨隊人員在與裁判員,到場的技術代表、記錄員、助理記錄員、計時員、30 秒鐘計時員或對方人員交涉時不得無禮。

三、只有被登記在記錄表上的教練員在比賽過程中允許保持站立。

罰則

一、

1、要登記教練員一次技術犯規;

2、判給對方隊員兩次罰球和隨後的球權;

3、隊長指定罰球隊員;

4、罰球過程中,所有其他隊員要位於罰球線的延長部分和3分投籃線的後面,直到罰球過程完畢;

5、罰球後,無論最後一次罰球成功與否,均由罰球隊員的任一隊員在記錄台對面邊線的中點處擲界外球(例外:見第五十四條罰則第三款和第五十九條第二款4);

6、擲界外球隊員兩腳要分別站在中線延長線的兩側,有權將政治協商會議傳給場上任何地方的隊員。

二、

1、如遇下列情況,則將取消教練員的比賽資格,令其去該隊的休息室並在比賽期間留在那裡,他也可以選擇離開體育館;

(1)因任何明目張胆地違犯這條規則而被登記時;

(2)因其本身違反體育道德的行為而被登記了兩次技術犯規時;

(3)因他自身、助理教練員、替補隊員或坐在球隊席上的隨隊人員的違反體育道德的行為累積在教練員名下登記了三次技術犯規時。

註:已滿5次犯規(在2 X 20分鐘的比賽中)或6次犯規(在4 X 12分鐘的比賽中)的隊員再次犯規被登記在教練員名下。

2、助理教練員、替補隊員或任一隨隊人員明目張胆地違犯這條規則,他們也要被取消比賽資格,令其去該隊的休息室並在比賽期間留在那裡,他也可以選擇離開體育館。

3、教練員被取消比賽資格,要由被登記在記錄表上的助理教練員代理。如記錄表上沒有登記助理教練員,則由隊長代理。

第54條 休息時間內的技術犯規

發球犯規發球犯規

一、在比賽休息時間內可以宣判技術犯規。

二、比賽休息時間是指:

1、比賽開始前的階段(大約20分鐘);

2、任意兩節間的時間間隔,兩半時間的時間間隔和所有決勝期前的時間間隔;

3、比賽休息時間結束於裁判員持球進入中圈執行跳球,即球進入比賽狀態的一瞬間。

罰則

一、如果對下列人員宣判了技術犯規:

1、合格參賽的球員:則對該球員進行登記,罰則是兩次罰球。

該犯規要計入全隊犯規之中。

2、教練員、助理教練員或隨隊人員:則對教練員進行登記,罰則是兩次罰球。

該犯規不墳入全隊犯規之中。

二、罰球過程中,除罰球隊員外的所有隊員要位於罰球線的延長部分和3分線的後面,直到所有的罰球完畢。 三、罰球完畢後,比賽要在中國圈跳球開始或重新開始。

四、如果宣判了多起技術犯規,見第五十九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